乔国强
(郑州溱洧书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郑虔和刘延涛,相距千余年,却共同具有惊人的文化标签:两位皆为河南人,且都处于河洛文化的中心,都在相距郑州不足百里之遥的地方,郑虔是唐制时荥泽人,即今荥阳;而刘延涛是今巩义市北山口镇人。两位都是诗书画通才,前者被唐玄宗在画作上御题:“诗书画三绝”,后被沉淀为成语“郑虔三绝”;后者被两岸文化艺术界公认为诗书画三绝的文坛清流。两位都是经历了乱世,前者经安禄山之乱,后者处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中却仍在艺海神遊并创造出文坛佳话,被两岸文化界公认为三绝画家。
有一个成语“郑虔三绝”。这是一个励志成语,说的是唐代的著名学者郑虔刻苦读书习文,潜心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故事。所谓三绝,意思是诗、书、画都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和境界。据《新唐书•文艺•郑虔传》载:“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暑其尾曰:‘郑虔三绝’。”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主要是弘扬郑虔勤勉为学的精神。讲的具体内容是唐代河南郑州荥阳学者郑虔潜心书画艺术,在长安(西安)为广文馆博士(六品官)时,由于没有纸用,把慈恩寺内储存好几屋子的柿树叶抱来作纸张使用练习书法和绘画,几乎把柿树叶都用光。郑虔为艺术而克服困难、竭力拼搏的精神,和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偷光”等故事一样,都是鼓励莘莘学子立志读书,有志者事竟成,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本文将目光聚焦在绘画艺术的发展上,因而解读“郑虔三绝”主要是看产生这三绝的个人因素、时代背景和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从“郑虔三绝”的成语里,我们领悟到,绘画是综合艺术,需要文化的滋养。绘画不是孤立的一门技巧,如果仅仅局限于用技法、勾勒、敷色而呈现一种物象,那将永远停留在画匠的层面。在影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绘画绝不能成为复制影像瞬间美的工具。绘画艺术是一种精神追索,画山水画是以山水作为寄情达意的载体,来抒发情感,净化心灵,传递精神意涵。
在这则典故中,郑虔是把诗书画合成一卷,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受到唐玄宗赏识并亲题“郑虔三绝”,肯定了郑虔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因郑虔任“广文馆”首教,遂称其郑广文或广文先生。从这则典故中,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文化学常识:艺术是绽放在文化土壤里的绚烂花朵,文化是滋养异彩纷呈烂漫花朵的肥壤沃土。刘虔是诗人、书法家、画家,且在各个艺术领域内都达到“绝”顶高度,但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文人。郑虔是历史上有名的“名士”、“高士”,他不仅在诗书画领域独领风骚,而且在军事、医药、风俗等领域都有建树。军事著作有《天宝军防录》,医学著作有《胡本草》,民俗文化著作有《会粹》等,截然不同的学科专著,足以证明这位荥泽学者、河洛之子是一位博学通才。近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这位郑虔,倒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博士’。他能诗,能画,会写字,会弹琴;而又是星历家、医药学家,兵法家。他最有趣的是饭吃不饱偏好喝酒,没有钱便向朋友讨钱去喝。”由于郑虔德高望重,学名远播,博学广闻,触类旁通,和当时的文化名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尤其是和同出郑地的老乡诗圣杜甫的交往更是流传史册。诗圣杜甫对郑虔尊崇有加,不吝笔墨,写下了二十多首诗,记录了这位国学大师的曲折经历,写出了对这位学界泰斗的教仰之情。“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杜甫还称赞郑虔“才过屈宋”、“道出羲皇”、“德尊一代”。今天我们讨论“郑虔三绝”的绘画艺术,是要学习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学习他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还要从他身上悟出一个道理:不能把绘画孤立起来,而要把它当作文化的廷伸,文化园地里绽放的鲜丽花朵。
唐代封演评价郑虔:“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王维)。”郑虔和王维都是水墨山水画的开创者。虽然他们都没有作品流传至今,但毕竟王维以诗名世,而且王维官做得比郑虔大得多,由于诸多原因,绘画史上把王维当做水墨山水的创始人,而郑虔却被忽略。其实,水墨山水的真正奠基者是当代画家荆浩,荆浩在其山水画专论《笔法记》中,记录了他从吴道子那里学笔法,从项容那里学墨法,而这位项容就是郑虔的得意门生之一。由此可见,郑虔对于水墨山水画来说,既是探索者,亦是传承者,我们在研究绘画史时,尤其是研究山水画发展史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位水墨山水画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郑虔作为荥泽人,已被今人确认为郑州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历史功绩已被载入史册。“郑虔三绝”成为励志的成语典故而广泛流传。一千二百多年后,又一位诗书画三绝的文化名人,以其丰厚的学养,滋养出在诗歌创作、草书创作、山水画创作方面的“三绝”,所取得的成就彪炳于现当代文坛,成为河南文化星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一颗明星。他就是出生在巩县〈今巩义市)北山镇的刘延涛,现代著名的国画家,诗书画三绝的艺术通才。如今的“刘延涛故居”坐落在巩义北山口村,门上的牌匾是民国元老于右任所题。刘延涛是民主革命先驱刘觉民的堂侄。刘觉民是同盟会先驱,于右任的生死之交,他们都是民国元老,都是酷爱传统诗书画艺术的国学大师,弛聘在诗书画领域的文坛领袖。刘延涛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深受胡适、钱穆、顾颉刚等人的影响,国学功底深厚,为今后成为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刘延涛有家学渊源,有学养滋润,有名师指点。在中学时期,受教于北平美专,他的美术教师是魏复乾。在北平大学求学时,又得到当时国画教授、知名画家胡佩衡教授画艺。胡佩衡除教授画艺外,还拿出所收藏的古代名画,让其欣赏,学习临摹,使其开阔视野,领悟前贤画艺,明确画理,其技法日益精进。使刘延涛达到三绝境界的另一因素,是他个人的特殊经历。北平大学毕业后,胡佩衡推荐刘延涛参与编纂《故宫书画集》,这一特殊经历,使刘延涛眼界大开,得以遍览故宫书画名迹。古代画家的笔墨意趣深深地滋养着这位已经有一定绘画基础的画家。刘延涛的作品,从章法布局、意境营造、笔墨意趣、审美取向等艺术元素中,既有五代到北宋的全景式山水的恢宏气势,又有南宋简明畅快的笔墨情趣。既能看到荆浩、李成、范宽、郭熙等水墨山水的宏伟峻拔、异峰突起,又能看到李唐、马远、夏圭的简约清丽、明快清新。刘延涛和之前史上河南著名画家郭熙一样,都有一段特殊的经历。郭熙由于得神宗喜爱,遍览宫中御藏历史名画,以捕捉太行山神韵为特色,以荆浩、李成、范宽笔法为圭皋,然后融诸家之长为己所用,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并留下《林泉高致》山水画理论专著。而刘延涛这段整理编纂《故宫书画集》的宝贵经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机遇。另外,刘延涛身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特殊年代,后来又辗转到台湾,岁月和阅历为刘延涛的作品植入了深深的思乡情结。刘延涛曾经有这样的题画诗:“儿时往来嵩邙道,一树一石永不忘。”在动荡的年代里,多变的是纷乱的政局,不变的是家国情怀。血脉里流淌的是故乡的亲情,笔墨下描绘的是家山的莽厚。嵩山、邙山、浮戏山、洛河和黄河交汇的洛汭,这些故乡的物象,正是刘延涛挥洒在画轴上寄托思乡情结的渲泄渠道。
2014 年6 月10 日,在刘延涛故里郑州,由河南博物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故园青山——刘延涛书画特展”,展出的作品内容多系表达真挚思乡之情的,其中一幅《忆写邙山图》更表达了刘延涛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浓浓的乡情,深厚的学养,创造出脱俗的艺术作品。刘延涛吸收史上山水画家,尤其是两宋画家的画理画法以及笔墨精神,写出胸中对家山的深深眷恋,抒发对祖国山水的家国情怀。郑州升达艺术馆专门开辟有“刘延涛艺术馆”永久地展示刘延涛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位已经故的与张大千、溥心畲齐名的三绝画家刘延涛后精品力作。
中原大地,历史悠久,绘画星空群星熣灿。而郑虔和刘延涛就是其中两颗耀眼的星星。他们两位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故此放在一篇文章中解读。
1.他们在不同的时代,穿越时光隧道,相距一千多年,但都处在河洛文化的浸泡中。郑虔生活在唐代安禄山之乱前后,是著名的文人,广文博士。而刘延涛是现代国学大师,蜚声两岸文坛。
2.他们两位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郑虔“诗礼传家”,扬名千秋,尤以文名著世,“郑虔三绝”以成语典故激历后人。刘延涛家学渊源,学养深厚,学贯古今,在诗书画领域都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尤其是书法上,得现代草圣于右任真传,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所著《草书通论》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仅以草书这一种书体而作的书法理论专著。是“草书势”的系统化实践性总结。
3.他们都以一片赤子之心,胸怀天下,心系家乡,营造家山,书写造化神韵,绘就精神家园,寄托家国情怀,抒发思乡之情、思乡之恋。
4.他们都有革故鼎新的创作本能。郑虔大胆变法,成为水墨山水的创新和创立者,影响了整个山水画的发展进程。刘延涛融合南北两宋山水画之大成,融唐末以降山水画大家的笔墨意趣于自己的画卷之中,纳唐风宋韵、元明特色,汇各家之长于笔端,融史上神韵在画卷,挥毫泼墨,皴擦点染,写出嵩邙神质,倾泻大河涛声。
总之,从他们后身上,可以感受到河洛文化的无穷魅力。从他们的诗书画成就中,可以聆听到巍巍嵩邙、滔滔黄河对中原儿女的殷切呼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原大地这块热土,应该有更多的三绝人物出现在历史画卷,为这块神圣的土地、勤劳的人民做出贡献,无愧历史的重托,无愧中原儿女的称谓。
通过对相距一千多年的郑虔和刘延涛两位绘画大师的分析,找出他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从中可以感受河洛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回顾绵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增加文化自信,方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