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实现乡村治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2021-11-28 01:23杨忠良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村民

杨忠良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诸因素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围绕六盘水市农村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六盘水市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乡村治理创新”,有利于六盘水市针对乡村治理突出问题,提高综合治理的能力,加强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补齐脱贫攻坚时期的民生短板,提高六盘水市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六盘水市乡村治理现状分析

虽然六盘水市乡村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乡村治理现状离乡村治理全面振兴的目标,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六盘水市乡村治理的困境

1.基层治理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治理思维创新是治理创新的先导,而“治理思维固化,必然导致乡村治理形式化、表面化”。[1]乡村治理形式化、表面化是六盘水市的一个普遍形象。一是村规民约由于无法与时俱进和有效监督实施,导致村规民约形式化、表面化;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乡村工作由于职责非常繁杂琐碎、人手少和成员素质低,导致乡村治理工作变得表面化、形式化;三是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差,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加剧乡村治理形式化、表面化。

2.基层治理动力缺乏。在六盘水市乡村治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无论乡村治理的主体村民,还是乡村治理的管理者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一是许多地区村民存在没有无好处不参与,被动参与乡村治理;二是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极大降低乡村治理有效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乡村干部待遇低、任务重,应付乡村治理工作。

3.基层治理基础薄弱。六盘水市地区尽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一是乡村基础设施差。与城市对比,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还很落后;二是集体经济条件差,“缺钱办事”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六盘水市地区基层缺乏法律人才,法治的短板很突出。

4.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推动“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不能发挥示范帮带作用。目前,部分六盘水市地区的党员干部无市场经济意,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手段缺少,缺少求发展的意识、方法和措施;陈旧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组织管理的不科学和发家致富的技术和本领,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对“三变”改革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不清楚为什么“变”、“变”什么、怎么“变”,导致“三变”改革推进不平衡不充分,很多地方出现锣鼓喧天的欢迎,烟消火灭的落地,出现推而不广、推而不力等现象。

(二)六盘水市乡村治理滞后根本原因分析

六盘水市乡村治理存在的许多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根本的原因是基层组织薄弱,难以发挥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的作用,导致乡村治理长期滞后、弱化。六盘水市地区基层组织薄弱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村级领导班子融合不够、协调配合不默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班子不健全。班子建设不健全,一盘散沙,根本谈不上领导班子团结,致使乡村治理工作无传人抓,村集体无法发展;二是班子缺少凝聚力、战斗力。班子成员各自执政、各行其是。工作上“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互不通气、互不协调、互不配合。班子内部表面看一团和气,没有什么矛盾,一旦遇到问题,就会相互指责、互相埋怨,甚至推卸责任,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过后乱说;三是班子松、散、软现象突出,班子不团结,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2.部分领导班子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政治领悟力不高。某些党员为官不仁,政绩观差,竞争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认为不仅会挣到工资,还能大捞一把;二是政治执行力不高。有些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文化程度较低,致使对国家有关政策和方针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把握法律法规不准确;三是缺少担当。有些村级领导思想保守,致使工作上没有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

3.部分领导班子选举问题比较严重。一是拉票贿选。为了继续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通过上门拜访、请吃、送礼和发红包,严重干预民众选举意愿,影响选举的民主和公正;二是利用家族和宗派势力严重影响选举的公平性。六盘水市地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家族势力和拉帮结派,获得选举。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和黑恶势力称霸的恶果;三是在选拔党员干部时存在拉帮结派现象。一些村级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无论发展党员,还是选拔干部,不坚持严格考察、民主推荐原则,优先发展家族成员和亲朋好友。

4.部分领导班子大局意识不强。一是考虑问题,眼光狭窄,视野不宽,没有站在集体、群众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缺少大局观念和意识;二是工作上缺少担当和作为。工作上拈轻怕重、怕惹人,干事只注重眼前利益,无长远规划;三是集体意识淡薄。无论选人用人,还是干事,总是站在个人立场,缺乏集体主义观念,阳奉阴违。

二、构建和完善六盘水市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2]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农村基层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所以,实现六盘水市地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构建和完善六盘水市农村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坚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与监督防范机制相结合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之一是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六盘水市地区基层组织选拔和培养人才。一是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坚持选择敢作为、有担当和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党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六盘水市地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坚持“引进来”的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引进民族地区缺乏的人才;三是要有“走出去”的学习意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四是建立互联网+党内监督的形式,六盘水市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监督防范机制,方便党员主动参与监督。

(二)坚持乡风文明建设机制和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相结合

良好的乡风文明既是六盘水市地区凝聚人心的重要润滑剂,也是加强六盘水市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生态条件。完善乡风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改进农村乡风文明的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乡村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完善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六盘水市地区农村乡风文明的软件设施建设,重建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六盘水市地区乡风文明软、硬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真正把六盘水市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抓好抓实。

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是凝聚六盘水市地区人心和净化六盘水市地区政治生态的关键。完善六盘水市地区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一是要严厉打击贿选的行为,净化选举环境。二是要加大惩戒力度,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不敢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维护六盘水市地区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三是要加强普法宣传,重塑公平、公正、合理的社会风气,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三)坚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相结合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六盘水市地区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一是依法治村,乡村的日常问题要灵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解决;二是以德辅治。充分发扬农村地区的优良传统,培育农村地区村民孝老爱亲和勤劳节俭的优良社会风气;三是搭建乡村治理多元平台。通过多元平台将乡村治理工作分发给村民,让村民去落实,即可以减轻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担,也可以提高村民的责任感,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同时,六盘水市地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也需同步进行。一是完善参与制度。鼓励六盘水市地区村民积极广泛地参与自治,实现村民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让六盘水市地区基层群众真正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意识。

三、加强六盘水市乡村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六盘水乡村治理,须从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三变”为抓手,以破解“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突破口,探索推进六盘水市乡村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着眼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理念

治理和管理有极大差别,治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不只是管理模式的变化,更是治理理念的巨大变革。六盘水市农村社会治理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眼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完全摆脱自上而下“一言堂”的传统工作误区,积极动员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培育民主协商、多元共治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互联网+民主协商平台,畅通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交流渠道,倾听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六盘水市地区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从“以事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二是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关注民生改善”;三是从“政府垄断”到“协同治理”;四是从“决策独断”转向“协商民主”。

(二)着眼人才支撑,选拔和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干部

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工作作为一项关系村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为村后备干部人才库输送新鲜血液。同时,有计划地选送村后备干部参加职业和专业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干部“后继乏人”“缺乏能人”的问题。比如娘娘山和岩博村的发展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引才、育才、用才环境。过去的娘娘山和岩博村可谓人才匮乏,全村连初中生都少有,更别说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在娘娘山和岩博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娘娘山和岩博走出了一条能人带动、人才辈出、职业发展的路子。在他们的带动下,通过以股引才、高薪聘才等方式,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带动本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

(三)着眼协同治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结合”是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积极培养村民自治意识,调动六盘水市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完善夯实村民自治体系;二是要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六盘水市地区村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村民讲道德和守道德,发挥道德的乡村治理功能,提高六盘水市地区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三是不断强化六盘水市地区的法治意识,提高乡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推进六盘水市地区平安乡村建设。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才能取得我市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为此,六盘水市提出坚持以自治为基、以法治为本、以德治为先、完善“三治”体系,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和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相互积极作用。

(四)着眼群众有序参与,强化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强化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有利于真正实现乡村治理有效”。[3]强化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一是加强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设,真正赋予民族地区村民监督权,真正还给民族地区村民决策权,真正亮给民族地区村民知情权,让六盘水市地区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二是在乡村治理中必须坚决贯彻基层协商民主原则。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农村村民大会协商讨论决定,让农村地区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得以充分行使;三是创新和规范六盘水市地区村民议事形式、民主决策机制、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增强农村村民在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的“参与感”,激发其乡村治理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设。

(五)着眼创业致富,夯实治理的基础

影响六盘水市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落后。因此夯六盘水市地区农村基层治理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经济。一是抓发展规划,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积极帮六盘水市地区乡村抓好发展规划,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又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二是抓六盘水市地区农业产业现代化。通过创新六盘水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引导和帮助村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三变+”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抓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六盘水市地区的“城乡结对”“村企结对”建设,为城乡融合、村企共建牵线搭桥。四是抓发展典型。对农村优秀人才要在资金、技术、项目和政策上进行倾斜,选好培养好典型,使其尽快成为贵州民族地区致富带头、产业示范和科技推广的典型,带动和促进六盘水市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2020 年,带着先富带后富的念头,岩博村主动申请,联合周边的苏座村、鱼纳村两个贫困村成立了联村党委。联村党委成立后,通过进一步整合苏座村、余纳村的资金、土地、人员等,建起了火腿加工厂,实现了岩博酒厂提升改造,丰富和拓宽了产业链;苏座村、鱼纳村紧紧围绕在联村党委周围,通过资源、资金入股和入社务工等多种方式,把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金等装进了“农民股东”的口袋。经过多年努力,联村发展的链接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区域性联动发展格局。

(六)着眼乡村智慧治理,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持。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六盘水市地区乡村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内容多元化和治理方式规范化,可使六盘水市地区乡村治理实现事半功倍,达到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的目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六盘水市地区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村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社保、“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就业”等网络化的发展,有利于弥补乡村治理中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有利于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的便捷高效乡村治理;也有利于实现打击网络诈骗,净化网络空间。

四、结语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移到了乡村振兴上来。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强化基础支撑、精神支撑、动力支撑“三个支撑”,走出一条具有六盘水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一线光阴入洞中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的国度
My Room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考察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