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扶贫档案价值实现的路径

2021-11-28 00:35黎乃宁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编研贫困地区攻坚

黎乃宁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脱贫攻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战略,近年来高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为中华民族的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一批丰厚的成果,高校扶贫档案便是其中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宣告结束,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好扶贫档案的价值,继续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扶贫档案的类型与内容

精准扶贫档案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战略的真实记录,更是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珍贵成果。近年来,高校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以不同的方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扶贫途径和模式,积累了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档案资源。高校扶贫档案是高校履行时代使命的记录和见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珍贵资料,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扶贫档案。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高校是教育扶贫的中坚力量,在一系列补短兜底的教育扶贫工程项目中承担了大量任务。一是对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精准帮扶和精准资助;二是实施共建优质生源基地、定向培养农村免费免试师范生、结对帮扶薄弱中小学、有序培养职业农民(村干部)等一系列工程[1](99),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扶贫档案。

科技扶贫档案。高校在科技扶贫中的先锋作用,既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更是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责所在。近年来,高校全面投入脱贫攻坚,将师资、人才、科技等优势不断转化为地方发展的动能。在贫困地区立项目、建基地,孵化产业,示范推广,蹚出了一条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科技扶贫之路,其间形成了许多成套的系统科学的科技扶贫档案。

医疗扶贫档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人口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关注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整合优质资源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医疗帮扶。一是举行健康宣讲,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意识,增强疾病预防能力;二是深入农户开展医疗救助,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脱离贫困;三是结对帮扶,为贫困地区培养医疗人才队伍,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1](99)。这期间产生的各种帮扶救援方式和大量医学资料数据,都是高校推进科学研究、医德教育的宝贵档案。

文化扶贫档案。“智志双扶”是高校扶贫的重要发力点。高校文化扶贫,包括文化引进和输出两个方面,在贫困地区建立文化馆、报刊阅览室,搭建广播平台,放映公益电影,设立健身场所,带领贫困户学习认知新事物,接受先进思想和生活理念,引进科学发展思路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对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包装,采用现代传媒方式对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贫困地区现状,吸引更多的人员关注和资源投入。这期间形成的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声像资料和实物资料,都是服务该地区进一步开发的重要档案资源。

二、高校扶贫档案的价值

高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档案,各高校要从传承学校历史、总结扶贫经验、促进学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高度提高对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高校扶贫档案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考

高校扶贫档案是高校多年来参加脱贫攻坚工作的真实记录,包括开展教育、培训的档案记录,脱贫产业孵化推广的档案记录,资源环境勘察的档案记录,技术条件开发的档案记录等等。这些宝贵资料不仅对贫困地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数据画像”,盘活这些数据还将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轨迹实现“动态展示”,进一步整合分析甚至能对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趋势预测”。这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从中可以汲取经验,寻求思路,助力新的乡村振兴工作事半功倍。

(二)高校扶贫档案是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和源泉

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2021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强调,要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高校多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以贫困地区人口、教育、地理、资源、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成功产出了一批高效、实用的技术技能和科研成果。同时探索形成了成熟的科学研究模式,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高校可以利用这些档案记录的信息,发掘自身的科研优势,找出科研重点领域,凝练出品牌特色[2](26)。这不仅为高校科研工作脚踏实地做研究,深入社会搞服务探索了路径,树立了扎根一线搞科研的典范,更能为高校科研工作深入生产一线做研究提供丰厚的基础和清晰的路径与方向。

(三)高校扶贫档案是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资源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脱贫攻坚是国家赋予高校的时代命题,扶贫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必然的连接点。高校扶贫档案走进课堂,可以有效助力思政“金课”建设,丰富课程思政素材。既能从宏观历史角度展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来经历的巨大变化和脱贫攻坚工程的伟大成就,又能从扶贫干部、专家个人艰苦奉献的角度讲述一个个扶贫一线人员的艰辛和不易,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三、高校扶贫档案价值实现的路径

(一)加强收集和管理,建立高校扶贫档案的完整体系

高校教育扶贫档案、科技扶贫档案、医疗扶贫档案、文化扶贫档案等等,构成了高校扶贫档案的完整体系,切实加强对这些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对于保持高校发展的完整记忆,对于高校扶贫工作效能的持续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做好高校扶贫档案的收集与整理,首先要强化高校扶贫档案的收集意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把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和学校整体工作同步规划部署,同步考核落实。同时加大高校扶贫档案的宣传教育,让师生充分了解扶贫档案的内涵,认识到扶贫档案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主动提高对扶贫档案的收集、归档和管理意识。另外,要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加大对扶贫档案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改善扶贫档案工作条件,保障扶贫档案整理归档的实效。

其次,要适当扩大高校扶贫档案的归档范围。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类型复杂、形式多样,形成的档案资源贯穿党群、人事、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等多个方面,所以要适当扩大扶贫档案归档范围。对扶贫政策文件、扶持对象情况、扶贫项目开发、扶贫资金拨付、驻村干部工作、脱贫成果等方面产生的各种载体的档案,包括文书、照片、音频、视频、实物等都要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最后,要强化高校扶贫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扶贫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对人才具有特殊的需求,不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精通,同时要熟悉扶贫相关知识,这不但影响到扶贫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更关系到扶贫档案资源开发的效果。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指定各部门既掌握档案业务又具有一定扶贫知识的人员任兼职档案员;另外,要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加强扶贫知识培训,保证其对档案业务的基本理论和扶贫工作有统一的认识[3](38)。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宽高校扶贫档案的利用渠道

任何事物,不利用就没有价值,档案资源更是如此。高校扶贫档案不同于学校管理、财务、组织、人事工作的档案,也不同于地方扶贫档案,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思想教育、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医疗服务、社会推广等方面,涉及的政策指导性、制度规范性不强,强制调阅机会较少,所以高校扶贫档案必须主动作为,积极为学校工作和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然而实体档案的利用受限于时间、空间和复杂程序等多方面的约束,往往让人们敬而远之,于是加强高校扶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便捷、高效的档案管理平台,简化档案的查阅和利用程序,能够切实畅通扶贫档案的利用渠道,让更多的读者通过更便捷的渠道共享档案资源,才能保证扶贫档案资源价值得以更广泛地发挥。另外,在数字化背景下,各高校之间、高校和地方档案馆之间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建立资源共享的通道,进行馆藏扶贫档案资源的有机整合,开展线上联合阅览,尽可能保证档案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拓展高校扶贫档案的应用范围,提升利用价值。同时把高校扶贫档案资源转化为公共服务资源,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的情怀,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档案编研,提升高校扶贫档案的利用价值

高校扶贫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命光荣,具有极高的编研价值,决不能一存了之。高校扶贫档案的编研,首先要服务学校事业发展及中心工作的开展,以工作为专题来编研。比如服务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从以档育人的角度来挖掘编研;服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从扶贫教师中寻找典型案例来鼓励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服务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要把科研工作和贫困地区产业结合起来,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方向。

其次,高校在扶贫档案编研方面的独特优势是具有优质的人力和智力资源。所以高校扶贫档案编研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开展特色编研和品牌编研。加强和贫困地区的合作,深入挖掘地方的文化特色、人员构成、资源特点、产业结构等,对高校现存扶贫档案进行深度编研,保证编研成果体现出地方特色[4](60)。高校在解决某一地区或不同地区扶贫问题中,总会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某些问题,采取创新措施。对此类档案的集中编研,可形成内部的典型经验,对外则可复制可推广,形成学校的品牌效应。

最后,高校要充分利用技术设备和平台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编研方式,开展通俗编研[5](55)。形成一批文献纪录片、电子图书、微视频、海报等形式多样、观赏性强的档案编研成果,使档案编研成果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和通俗性,增加阅览群体,提升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成果推介,扩大高校扶贫档案的社会影响

高校扶贫档案是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高校扶贫档案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能被外界正确地认识与认可。加强高校扶贫成果展览,对内是成果应用拓展的重要支撑,对外是学校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和成果推介的有效补充,所以做好宣传推介是高校扶贫档案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高校扶贫档案成果的宣传推介一方面要争取领导的支持,领导的重视和宣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取得广大师生的认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宣传的主体。

不同的受众主体对信息的关注目的不同,信息需求不同,高校扶贫档案可以尝试迎合大众信息消费的习惯,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策略应该有所不同,宣传内容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呈现[6],才能增加受众面,充分展现扶贫档案资源和价值。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宣传方式依然不能丢弃,举办扶贫档案展览,组织相关知识竞赛、讨论会、校园宣传咨询等活动,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线下宣传都能给读者带来非常真切的体验和感悟。针对传统宣传模式,形式不够灵活、亲和力不足的问题,便可借助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来互补,建立高校扶贫档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在学校官方微博开设扶贫档案专栏,以更便捷的宣传方式,让扶贫档案资源更加生动地展示在大众眼前,让档案资源真正“活”起来,将会有效扩大高校扶贫档案的社会影响。

猜你喜欢
编研贫困地区攻坚
比亚迪集团扶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