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强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进一步的完善,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打造高中体育高效课堂,实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1 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課程标准》为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如下:应在社会需求与素质教育的引领下,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构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和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
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认识新课程标准为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目标,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开展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以更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与成长需要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
2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足,是限制体育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要一人同时面对全班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运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体育课堂往往只简单地局限于热身运动、集体做操、跑圈、体育项目教学、自由活动等几个千篇一律的环节之内。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被动,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当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积极向上的课堂风格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游戏性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快速进入体育锻炼的状态;其次,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例如高中女生往往更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对长跑、篮球等体育运动的兴趣则较为不足,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供选择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再次,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体育项目,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中开展足球、篮球比赛,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加强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肢体的灵活度以及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实施全面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最后,教师应当重视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差异化教学,在每学期开学时为学生的体育水平做一次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具体需要,为一些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对于一些对体育不感兴趣或在体能上有一定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当悉心关怀,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保证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3 优化评价体系,实施科学评价
为全面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必不可少。教学评价是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准确评价的重要标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肯定了教师全面、积极、富有特点地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施进一步的优化,保证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成长,为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首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应当能够保证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上考查学生。教师应当综合了解学生的具体体育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制定个性化评价系统,保证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展现学生的优势,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其次,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应当综合应用小组评价、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在小组评价中,教师应当重视凸显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的评价,让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能够落到实处;在师生互评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水平、课堂积极性等角度实施综合的评价,此处应重视对学生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氛围与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评价,让教师第一时间得到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真实反馈,进而有针对性地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就学生自评这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身在本节体育课中发现的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体验,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优化自身的教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当从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更符合学生个性特点、更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体育教学手段,真正创新高中体育教学,让体育科目的教育价值落到实处,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附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