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李长信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面临考试压力、学业压力、比赛压力等,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随时发生变化。面对这样的状况,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体育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手抓,做到将两者相互渗透融合以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1 体育在学生意志品质养成中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由于体育运动常常会有较大的运动量,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运动者经历较大的情绪波动,在此期间中会出现轻松与紧张、希望与挫折、兴奋与沮丧、发现与迷茫、成功与失败等复杂的心理体验,且经常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反复的现象。有时候面对强敌学生容易有挫败感,面对弱敌已出现轻敌失误的情况,因此学生若是想在运动中获胜,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影响技术动作。
1.2 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尤其是比赛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接受众人关注的压力、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证明个人能力的压力、维护团队荣誉的压力、外界舆论的压力等等。这些因素对于年龄还小且处于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而言,不像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等具有那样强大的摧毁性,反而是刺激他们挑战困难和战胜苦难的强大动力。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能更加适应压力,有效调节心理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 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正面影响
2.1 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体育运动与游戏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现体育运动。研究表明,人类生活的幸福感受与体育的关联系数高达0.72。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趣味会使他们体会到愉悦感与幸福感,使他们产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情操。
2.2 消除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由于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促使学生在校内也会面临强烈的学业竞争、技能竞争等,在生活中会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有运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消除抑郁和焦虑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当体育活动的频率达到每周三至五次,每次持续二十分钟以上,可以有效化解学习、生活、成长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给学生带来美好的童年。
2.3 丰富学生的情感
体育活动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它能有效激发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和成就感、放松身心的快乐感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独立奋斗的自立精神、拼搏获胜的自豪感、团队协作获得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等等。这些正面的情感体验丰富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1 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为小学生树立榜样
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才能真正的做到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予以小学生更多的关怀、理解和帮助,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运动,从而对小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
3.2 创造健康积极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身处教学环境,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之间也亦能建立互助融洽的同学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游戏、比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学生练习中,对于不会的、不懂的地方及时予以指导以及关心和鼓励,这样能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更好地发挥对小学生的开导和关怀,可以为小学生解决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和障碍,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3 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心理状况,教师若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会有些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因能力不足而表现的不太自信,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则可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多归于鼓励和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与信心。
4 總结
在这个快速发展且极具竞争力的时代,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保证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有着良好的心理状况才能在困境中越挫越勇,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