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庆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与实际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9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10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患者数量为50例。通过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相应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回复情况,同时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其干预效果尤为显著。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临床护理;干预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类疾病,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大脑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发育受阻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落后、言语表达存在简单以及幼稚的情况,并且患者往往认知能力严重低下,且经常伴随情绪不佳、自理能力消失乃至对他人具有极强防范意识,甚至出现攻击他人等行为。根据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文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其因为自身所存在精神层面的障碍,为此会使得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同时精神压力也会有所增大,甚至还会使得这些患者出现许多极端的行为,例如自虐、自杀等等,对于自身、家人、朋友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与危害。所以,针对这类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治疗,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价值。本研究通过针对观察组当中的5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9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10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了两组。观察组(n=50)中男性占28/50,女性占22/50,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为29.32岁。对照组(n=50)中男性占17/50,女性占33/50,年龄在21-55岁之间,平均为31.2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即(p>0.05),可以进行比较。
本研究的具体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资料确认,均符合神经系统检查标准,判定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并且所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分析研究。排除标准为:药物过敏患者;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脑部疾病患者;妊娠疾病患者;具有器质性损伤的患者。
1.2方法
首先,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其主要做法为患者在入院之后,作为医护人员需要引导其熟悉住院的环境,并且需要将室内的温度设置在舒适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精神层面的刺激。同时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及时按照要求喂食患者药物。加强对疾病变化的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反馈。
其次,针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第一,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责任护士有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尤其是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了解其文化水平和家庭环境。这样所开展的沟通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在语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温和的语言,避免嘲讽或者消极字眼的出现,诚恳待人的态度将有效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者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则应该尽可能有耐心、语速缓慢地进行沟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配合肢体表现的方式,从而使得患者更好的接受与理解。
第二,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讲座,通过向其展示与疾病相关的照片或者食品,从而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以及精神障碍疾病有更为全面地认识,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疾病,配合治疗。
第三,开展相应的文体活动,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通过定期组织患者积极参与体操、太极等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问题活动,从而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并且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加强了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帮助其丰富了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消极情绪,更好的帮助患者适应社会。
第四,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患者的饮食搭配需要由专业的营养师进行配比,依据患者的喜好,结合疾病治疗的方案定制出相应的饮食方案,并且督促患者要做到少食多餐,尽可能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并且要戒烟戒酒,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第五,进行必要的生活指导,通过引导患者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行为,比如如厕、叠被子等,进而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分(0-20分)以及精神状态评分(0-126分)。得分越高,说明恢复状况越差,反之越好。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為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研究,通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利用t进行检验,表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评分,可以得出结论:观察组患者采用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后,改善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类疾病,并且其主要是因为神经系统损伤之后所造成的疾病形式,因为大脑功能出现了紊乱,所以导致了这一经的出现。患者往往会出现认知层面、情感层面、思维层面的诸多障碍,有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为此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所以,在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也离不开相应的护理干预。长期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临床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相对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并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负面的焦虑情绪,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诉求,提高了护理的精准度。
本研究通过针对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精神状态,并且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从未来临床实践角度来看,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确实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社会认知功能,恢复其精神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菊.以人文关怀理念为中心的集束化管理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9):169-170.
[2]谢艳玲,邱翔,张爱琼,黄慧萍,尤莉.行为疗法对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0):48-49.
[3]刘小琴.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1):104-105.
[4]任海燕.综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2):95-97.
[5]端和华.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难点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36.
[6]王敏.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5):270-271.
[7]陈志祥,杨丽,阮静莹,訾永鹏,王琦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长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9,41(23):3659-3662.
[8]王春芬.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