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服务业稳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3%、15.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6%、6.2%。从需求来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5.0%。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相关分析指出,在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经济依然亮点突出。消费回暖,制造业占比提高,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在全球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梗阻背景下,中国外贸表现出强大韧性。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关于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有偶发性因素,还有结构性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大家感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此外,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是造成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但是,应该把偶发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区分开来看。偶发性因素,比如煤炭供应不足、汛情等,应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1年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折合129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29.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3.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2%。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1.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9.8%、29%和4.1%。
10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发行首只15年期绿色债券,共筹集120亿欧元用于27个欧盟成员国的绿色和可持续投资。欧盟委员会称,这只绿色债券获得超过1350亿欧元认购,市场需求和发行规模均创下全球纪录。
绿色债券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根据目前规划,欧盟首只绿色债券将在2037年2月到期,预计到2026年年底前,欧盟将发行总额约2500亿欧元的绿色债券,下一批绿色债券的发售时间将在明年。
2020年7月,欧盟推出总规模逾1.8万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计划,包括1.074万亿欧元2021年至2027年长期预算,以及7500亿欧元恢复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将为恢复基金提供资金,分配给欧盟成员国开发高效率的清洁能源项目,以减缓气候变化。
据多家媒体报道,电脑芯片短缺、港口拥堵、卡车司机严重缺乏……全球正在经历一场 “供应链噩梦”。
美国媒体称,在美国,可以在杂货店或零售商店一下子找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早前,供应商宣布鸡肉短缺,这使一些餐馆的菜单发生变化,并提高了相关商品的价格。而在英国,逾10万货车司机缺口正在影响圣诞季,英国民众今年圣诞可能买不到玩具、圣诞树、火鸡甚至是糖果。据德国媒体报道,欧洲许多国家超市、日用品商店的货架空空荡荡,各种商品的价格急剧上涨。比如,2019年汽车轮胎的均价是62欧元,目前已升至102欧元。由于缺乏半导体部件,8月份英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27%,导致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汽车数量大幅减少。在日本,制成品库存指数已经下降到了2011年地震和海啸灾难之后从未出现过的水平。
相关分析指出,即便工厂能够弄到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并能制造出更多产品,运送产品仍然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供應链问题并不会在货物抵达航运港口时结束,劳动力短缺也是一道难题。这场疫情凸显了供应链网络的脆弱性,其中一个环节的中断会对从制造商到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所有环节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消费者和经济增长。
供应链问题正在影响多国经济。数据显示,9月美国的工厂产出创七个月来最大幅度下滑,而价格上行压力持续。一些分析还认为,供应趋紧问题在不少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短期内还难以缓解,而这可能会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造成拖累。
据新华社报道,德国批发电价近日创下10年新高;德国莱茵电力和天然气公司日前突然解除与数百家用户的能源供应合同……在电力、天然气价格今冬将继续上涨的普遍预期下,德国能源转型面临挑战。
在供给端,德国政府明确向以风能、太陽能、生物燃料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据德国政府统计,截至2020年的五年间,德国燃煤发电量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已从2000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46%。其中,风能在德国可再生能源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需求端,德国通过多重举措降低能耗,特别是建筑能耗。
尽管德国能源转型雄心勃勃,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其面临的阶段性挑战和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在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2038年淘汰煤电、2045年实现碳中和等目标约束下,德国扩大可再生能源供给更加紧迫。专家认为:“风力发电的扩张将很快达到极限,德国需要通过氢能经济来保持能源独立。”另一方面,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不足,潜在的供应缺口持续影响德国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分析人士认为,在欧洲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变的同时,能源供应韧性有所下降。德国力保“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完工,反映出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德国政府表示,输入电网的电力过于分散、电力供应和消费灵活度不足、能源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是可再生能源供应需要解决的现实挑战。
据坦桑尼亚《每日新闻》10月9日报道,非洲空间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几年非洲的航天产业将快速发展,非洲有23个国家计划在2025年前共发射125颗卫星。报道称,自20多年前非洲大陆第一颗卫星发射以来,已有13个非洲国家将44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目前非洲大陆有超过283家公司在开展空间和卫星服务相关业务,2019年创造税收73亿多美元。该机构此前发布的《非洲航天业报告2019》显示,目前,非洲从事航空航天的公司,其业务主要涵盖卫星系统和组件、卫星服务、推进系统工程、太空旅游及地面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