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敏 刘丽萍
摘要:成果形成了“通过一日生活中的体验感知,引导幼儿自主建构延迟满足经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教育思想。形成了各年段幼儿延迟满足发展目标,总结了幼儿延迟满足活动的实施原则、策略。
创新点:1.以发展的儿童观解读了幼儿延迟满足活动的特点。2.将抽象的延迟满足概念具化为幼儿行为。3.形成了可感可触摸的延迟满足活动。
一、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缺乏
研究解決我园幼儿在诱惑面前自控能力弱,表现在不愿等待,没有耐心;不愿遵守规则,缺乏自制力;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不会合理渲泄情绪,延迟满足能力普遍缺乏的问题。
二、研究形成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对延迟满足的认识
幼儿延迟满足——指幼儿体现出的延迟满足行为,表现为:识别生活中的等待情景,主动选择等待;克制即时满足的需求,在等待的过程能初步使用延长等待时间的策略;在需求未得到即时满足时能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有初步的自制能力等。
幼儿延迟满足能力——指幼儿通过在生活、活动中的体验、感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延迟满足内化的体现。包括识别等待情景的能力、克制即时满足冲动的能力、等待中的自制能力、不良情绪的调控能力。
幼儿延迟满足活动——指为提升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开展的幼儿教育活动,分为幼儿园活动和家庭活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是延迟满足活动实施的重要途径,学习活动是次要实施途径。家庭、社会是幼儿延迟满足自我经验建构、迁移的有益场所,家庭宽松自由环境中的延迟满足活动能引发幼儿自主延迟满足行为。家园共同实施延迟满足活动能促进幼儿延迟满足内化。
2.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受以下因素影响
(1)幼儿延迟满足发展受性格影响
我们发现,性格温和、情感细腻的幼儿,延迟满足发展速度较快。而性格急躁、好动的幼儿,延迟满足发展稍慢。
(2)幼儿延迟满足发展受成人、同伴影响
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教育意识、经济条件都对幼儿延迟满足发展产生影响。自制能力稍弱的幼儿会在延迟活动中观察模仿身边的同伴,延迟时间受周围同伴的影响,而自制能力强的幼儿不易受周围同伴的影响。
(3)幼儿延迟满足发展受环境影响
幼儿在已知规则的熟悉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自制能力,能主动选择延迟满足。而当幼儿到了陌生环境,会表现出自控能力减弱的现象,可见幼儿经验迁移能力还较弱。幼儿在有序和无序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如:在超市购物,幼儿能主动有序排队,而在无序的菜市场等场所,会出现争抢的现象。可见有序稳定的外部环境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操作成果
1.幼儿延迟满足发展目标
小班目标:(1)初步认识生活中必要的等待情景,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等待。2.在成人的引导下知道克制即时满足的需求,初步培养等待的意识。
中班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待标识,尝试在标识的提示下进行等待。(2)遵守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初步形成等待的意识。3.了解延迟满足策略,初步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大班目标:(1)在生活中遇到需等待的情景能自觉等待。(2)与成人达成约定后,在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之间,能自主合理做出选择,并承担约定的结果。3.在延迟满足情境中能采取策略,延长等待时间,提高延迟满足能力。4.即时需求未得到满足时,能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2.教师在幼儿延迟满足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1)关注幼儿差异,尊重幼儿个体延迟发展速度
接纳、包容幼儿的不同,不用简单、粗暴的他控方式阻碍幼儿的自主选择。通过为幼儿提供同伴模仿对象有效支持幼儿个体延迟满足发展。
(2)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引导幼儿自我建构、完善延迟满足经验
支持幼儿的自主选择,通过提问、谈话、讨论等,帮助幼儿表达、梳理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的体验,促进幼儿自我完善延迟满足经验。对于幼儿即时满足的选择不做评价,建立合理的选择条件,供幼儿自主选择,体验并承受结果。幼儿在选择后反悔,成人应坚持之前的约定,不因幼儿哭闹而妥协。在幼儿情绪低落时,应及时回应,安抚幼儿情绪,做到温柔而坚持。
(3)营造积极环境氛围,促进幼儿延迟满足发展
环境中投放利于幼儿理解的标识,可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制作。环境中呈现延迟满足活动的图片、榜样的照片对幼儿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为避免无序环境对幼儿延迟满足发展的影响,要为幼儿营造有序的环境,减少带幼儿到无序环境中的几率。
3. 幼儿延迟满足活动实施策略
(1)小班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环节,突出“自然”的延迟满足
生活化的自然延迟——餐前轮流洗手、如厕时排队、饮水时的等待,通过生活环节中的自然延迟初步感知延迟满足。
游戏性的自然延迟——通过游戏使幼儿自然地感知轮流、等待的必要性,幼儿从游戏中获得等待的经验,初步形成等待的意识。
(2)中班在环境中渗透规则及标识,突出“自律”的延迟满足
标识提示下的自律体验——中班幼儿延迟满足活动通过标识提示下的自律,进一步体验等待的意义,逐步提高幼儿等待的意识。
激励评价下的自律强化——中班幼儿延迟满足活动中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可进一步促进幼儿延迟满足发展。
(3)大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并体验结果,突出“自主”的延迟满足
贴近经验的自主延迟——幼儿园和家庭中设置选择条件,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经验自由选择延迟满足或即时满足。此外,引导幼儿在即时满足未能实现时,通过语言暗示、转移注意、寻求帮助等方式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幼儿习得等待策略,延长等待时间。
拓展经验的自主延迟——让幼儿寻找生活中需要等待的情景,并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体验,进一步感知等待的意义,有效促进幼儿延迟满足的内化。
三、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幼儿的变化
1.感知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等待的情景,能主动选择等待
通过延迟满足活动的开展,幼儿初步形成了等待意识,自控能力明显增强。
2.认识简单的等待标识,在标识的提示下主动等待
通过在环境中投放规则标识,孩子们逐渐认识了标识,理解了标识的意义,在需要等待的情景中,能在标识的提示下主动等待。
3.能自觉克制即时满足的需求,并运用简单的延迟满足策略延长等待时间
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增强了,孩子们之间多了商量,少了争吵。同时,教师还观察到,幼儿在等待过程中能运用很多办法增加等待时间。
4.能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初步发展了情绪调控能力
孩子们在即时满足需求未达成时能较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会因此长时间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