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彬
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得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表示意义是什么?
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让学生读认。
师:像 ……都是什么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拿一拿:(10分钟)
教师准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诉学生)
师: 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谁愿意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学生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学生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 吗? 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注意观察每盒的是多少块? (4块、3块、4块)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 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学生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不一样多的原因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数量会怎样?
生:也一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右边的同学看了第二本书的;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生1:因为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 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什么不同?
生:看得頁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它们谁说得对呢?
师: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学生填数、观察,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有几个,有几个,有几个,……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 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b.展示学生的各种画法,由学生自己来评价。
c.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
第35页:(5分钟)
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选两题说思考过程。
第2题:涂色。试问:()个 是 ,2个 是(),5个 是(), 里有()个 。
四、总结(1分钟)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谁能告诉大家你这节课收获到了什么?
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就可以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祝大家数学越学越好。
五、作业(1分钟)
p36、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