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骥平
《现代汉语词典》对语言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简而言之,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同时根据教育部于2014 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英语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这里思维品质也作为四大要素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此怎样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非常重要。Light Up Science的课程理念是CLIL。即: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意义交流并提供认知挑战,让学生在挑战中学习。以英语为工具,为用而学,学以致用,即学即用,科学·英语整合,打开走向世界的大门,内容对接科学国际标准,接触世界通用科学话语体系,培养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这样恢弘的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怎样去做的呢?
本文以Light Up Science教材1B Unit 1 Sound为例,探讨如何在科学英语课程上培养学生思维,如何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思,明确科学不等于做活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外研社版《Light up Science》1B Unit 1 Sound,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体会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及知道声音能够传播。
在科学方面,很多学生虽然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对生活中特别常见的声音,会忽略经常出现的声音,引导学生去聆听,通过本课学习去观察生活中各种奇妙的声音。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声音能传播,因此本课重点在让学生感受声音能传播。
在语言知识方面本课中出现的词汇,学生重点需要理解sound hear travel 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唱过歌曲The animals sounds song. sound 声音这个词部分学生会认识并理解。1A中学过 I can hear with my ear.学生们能够理解hear的含义。 travel表示传播是二年级学生从没接触过的。
二、课例分析
首先导入环节,听狗狗汪汪叫合成的歌声,引导学生各种小动物也能发出声音唱一唱。
第二部分听各种声音。这里包含四个活动,1、刚唱过小动物叫声的英文歌曲,现在听一听各种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叫声 全班猜一猜 2、听各种生活中的声音 小组讨论一下。3、Yes or No环节,举牌子判断正误,判断声音与图片是否对应。这里很多生活的声音和班级里同学演奏乐器的声音。4、游戏Who is speaking? 听同学们的声音,猜测谁在说话。明白声音的用途。
第三部分是讨论声音是传播的,通过游戏Hide and seek. 让学生在教室里,藏到他认为能听不到声音的地方。得出结论我们无法在教室里远离声音。之后小组讨论,画音波的图像,猜测声音是以什么样的形状传播的。然后给出结论,声音像水的波纹一样向周围扩散。找两个同学用纸杯电话体会声音还可以通过线来传播。
这里的小插曲是:最初设计时候,我并不知道由于聲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关于声音由振动产生,由介质传播这些概念是科学教材中五年级内容,那时候学生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探讨,纸杯电话也是那个时候做的实验,我还曾经想让学生体会声音由振动产生,在空气中振动,传播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还设计了排序题,后来经过提醒才发现难度完全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显示了作为英语教师对科学体系并不了解这样的短处,也因此给出提示。我们选择的任何实验,课程资源,是为学生服务的,要符合学生认知程度,而在科学课中更是会出现许多远超过学生认知理解的内容,需要您去斟酌筛选。
最后是小组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然后通过击打杯子和桌子演奏cup songs,引发学生思考除了我们说话,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去制造声音,为下节课做一个铺垫。
三、课例反思
首先活动量太大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往往刚观察了就进入下一个活动了。听的比较宽泛,应该让学生更仔细去听,去分辨,然后表达。可以让探索更深入,比如不断降低音量,让学生不得不为了听清,向声源靠近,体会声源与距离的关系。用一组活动分析更多,举一反三,一步一步走下去。
同时,要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时间和机会。Yes or No的判断环节没有语言的表达,只是举牌子。从认知发展的角度,难度反而降低。声音可以传播部分,应该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运用语言去表达这个思维过程。
科学英语课程的设计符合我们平时英语课追求真实语境的创造的理念。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真实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个科学问题,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他的想法。
我们课程要求以认知,思维发展为首要目标。不能因语言障碍阻碍学生积极思维。我们要引领学生,做中学,学中思。科学不等于做活动。要关注学生建构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的学习。
课不是行云流水就是好,真的遇到困难,想法不同,才会发生思维的碰撞,才会提升。同时课也不是面面俱到就是好,面面俱到势必面面不到。诚然,我们需要全面,但全面不该是罗列式的,也不是简单的点到为止。这个全面可以体现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而不是每一节课,与其追求每节课的面面俱到,不如抓住重点和关键,引导学生深入思索。这样,倒还能给人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