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英,郭庆争,贾娅
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急诊内科,山东单县274300
在急诊科中,心脏骤停是常见危急症状,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抢救效果的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表现为新陈代谢停止、意识突然丧失,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1]。经有关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有大概55万人发生死亡性心脏骤停,选择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包含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两种,能够避免组织或器官细胞生理功能衰竭,对机体器官输送血液,促使患者逐渐恢复神志,心跳与自主呼吸[2]。临床上多选择人工徒手心肺复苏,但是不乏会出现肋骨骨折等现象。在近些年来,心肺复苏机因其复苏成功率高、时间较短等的优势,成为常用的抢救设备[3]。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215例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探究心肺复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215例院内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108例及对照组107例。观察组应用心肺复苏机救治治疗,对照组徒手心肺复苏。对照组男75例,女32例;年龄11~74岁,平均(45.8±12.3)岁。观察组男72例,女36例;年龄10~75岁,平均(45.2±1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院内心搏骤停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存在手术指征者;无法坚持完成本治疗者。
对照组实施徒手心肺复苏。认真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和神志等,在10 s中完成,判定为心搏骤停,需保持按压速率为100次/min以上,胸外心脏按压30次,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之后徒手开放患者的气道,徒口或选择相关医疗器械,完成体外电击除颤治疗,共进行2次人工呼吸。
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机救治治疗。首先,取平卧位。其次,把心肺复苏机底板插在患者的胸背部,依据正确的方式摆放,保证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同时在胸骨中下1/3位置交界的地方,放置按摩垫。之后,按照相关操作要求,开启主阀门、压力阀,打开各个不同开关,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相关参数,调整压力控制旋钮,标记调整圆柱为0,控制胸廓按压深度为5~6 cm,保持压力为30~40 kg。最后,按压患者胸外心脏,经心电监护系统观察波形的变化情况,当未出现按压波形时,应当加强对按压压力的合理化调节,设置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比较分析相关指标、抢救有效率、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实验室指标、血脂代谢指标等。①相关指标[4]:心肺复苏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收缩压、舒张压。②抢救成功率[5]:无效:存在睫毛反射情况,或有加重的现象,不可感受大脉搏搏动,自主呼吸未恢复;有效:皮肤黏膜颜色变红,动脉收缩压处于80~100 mmHg间,自主呼吸恢复,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缩小,可感受到大动脉搏动。有效率=有效患者的例数/总例数×100.00%。③生活质量[6]:选择WHOQOL-BREF评分量表,当生活质量越好,评分就越高,划分为共5个领域,共26个项目,社会、躯体、环境、心理、综合。④炎性因子水平[7]: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检测时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⑤实验室指标[8]:计算尿素清除率Kt/V值,监测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等各项指标。⑥血脂代谢指标[9]:包含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疾病抢救成功率为41.67%,高于对照组的1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心肺复苏时间较短,但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舒张压、收缩压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
观察组的TNF-α、IL-6低于对照组,IL-10、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
观察组的β2-MG低于对照组,Hb、BUN、Cr、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
?
观察组的LDL-C、TC、TG各项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6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最常见且多发的是冠心病,是引起心搏骤停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概75%以上患者能够捕捉到心室颤动[10]。在当前阶段中,心搏骤停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群体,临床上的发病率大概是39.82/10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且病死率能够达到20.00%以上[11-12]。另外,在临床上有很多因素均能够造成心脏骤停,其中心脏射血功能突然性中段是主要结果。此病症主要心脏机制表现就是心室颤动、无脉电活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会随着心脏骤停时间推移逐渐消失,且在超出3 min时间之后可能会有脑水肿的情况出现,6 min时间之后将会有不可逆脑细胞损伤的发生[13-14]。可以看出,心脏骤停4~6 min内,就是其最佳的治疗时机。
当前,临床上针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多选择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干预,其中以人工徒手胸外按压最常见[15-16],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成功率相对较低。选择心肺复苏机进行治疗,具备下述几点优势:①有效解决心脏按压节律等情况;②具体实施步骤方便、快速且简单,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儿童和成人的模式,有效提升心肺复苏效率,针对性的进行治疗[17-18];③有效避免通气对抗的情况,可持续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19-20]。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疾病抢救成功率(41.67%)高于对照组(19.63%);彭雪萍[21]在相关研究中,选取心脏骤停患者84例,对照组(人工徒手心肺复苏)与分析组(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各42例,发现分析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15例,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7例,有效率为16.67%,分析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该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心肺复苏时间较低,但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舒张压、收缩压等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NF-α、IL-6低于对照组,但是IL-10、IL-2较高;观察组的β2-MG实验室指标低于对照组,Hb、BUN、Cr、Alb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DL-C、TC、TG各项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经该次研究结果证实,对院内心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救治治疗的方式,其可促使抢救过程程序化,是临床上一种先进的抢救设备,大幅降低抢救人员体能,解决其中产生的按压节律、呼吸机不一致、频率和深度上的难题,提升复苏效率,有简单、快捷、高效等优点,挽救损伤的各重要脏器,更好地调节患者血气学指标,提升预后效果。通过心肺复苏机,能够改善血压与调节血气学指标,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效果,以及复苏后各重要脏器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机器不如其他指标直观,无法显著改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机救治治疗用于院内心搏骤停,可取得极佳的疾病治疗效果,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