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7 13:48杨蓉曹程
中外医疗 2021年27期
关键词:痛风性颈动脉关节炎

杨蓉,曹程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常熟215500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是因尿酸盐沉积于骨质、软骨、滑囊、关节囊及其他组织中发生炎性反应,通常与遗传、外伤、饮食、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1]。经临床研究表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较高,使得患者预后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尚无彻底治疗的方案,主要以预防为主,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体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动脉结构标记物与识别高危患者的重要标志物[2]。颈动脉位置固定、表浅,应用超声检测时,能够清晰显示动脉中膜厚度、斑块状况。相关文献研究发现,颈动脉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灵敏度明显高于血管造影,可将IMT看作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3]。所以,为了确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应加强对患者颈动脉B超的检查并对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基于此,该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组,即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②既往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③自愿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④签订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②伴有急性感染;③合并其他结缔组织;④合并恶性肿瘤;⑤依从性差;⑥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在7.5~11.0 MHz之间,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取患者平卧位,露出患者颈部,叮嘱患者头部偏向对侧,将探头放在患者颈部,从上至下进行纵向、横向扫查。在进行扫查的时候,侧重观察是否存在斑块,并对斑块形态、大小、管腔狭窄程度予以详细记录。同时,对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下1~1.5 cm至中层外表面厚度进行检测,取最大值为最大IMT。参照2003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评定标准如下:斑块形成为IMT≥1.2 mm;动脉内膜增厚为IMT在1.0~1.2 mm之间,提示早期动脉硬化;正常为IMT<1.0 mm。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内膜厚度≥1.0 mm或粥样斑块之一即认为存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由此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

1.2.2 一般资料收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受累关节数、有无肾结石、有无痛风石。

1.2.3 临床指标检测 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8 mL,予以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分离血清待测,存放于零下20℃。

采用Beckkman Coulter AU 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进行检测。

采用PRECIL xc-40B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水平予以统计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针对患者性别、BMI、DBP、SBP、受累关节数、有无肾结石、有无痛风石的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动脉粥样硬化组大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TG、LDL-C、HDL-C、FPG、ESR的临床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TC、SCr、IMT、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比较(±s)

?

续表1

3 讨论

经临床调查显示,动脉硬化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4-5]。为此,在临床中,应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命安全。

有关文献报道表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血脂水平改变,使得动脉硬化发生率比较高,具体表现为:炎性因子释放导致脂质代谢改变,促进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大TC合成量,降低脂蛋白脂酶活性,引起血脂异常[6]。在动脉病变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血尿酸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其原理为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大后,导致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动脉壁上,造成动脉内膜受损,引发动脉硬化[7-9]。随着血尿酸含量的不断增大,使得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同时还会增加氧自由基、增大血小板黏附性[10-13]。为此,在临床中,应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此确定动脉硬化状况,为患者治疗提供指导依据[14-17]。该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年龄、病程的一般资料,分别为(55.68±3.85)岁、(6.63±1.87)年,均大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TC、IMT、UA水平,分别为(4.68±0.95)mmol/L、(0.84±0.22)mm、(485.26±35.62)μmol/L,均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该结果与既往相关文献研究报道十分相似,其结果中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TC、IMT、UA分别为(58.00±10.00)岁、(76.00±57.00)月、(4.70±1.00)mmol/L、(0.85±0.14)mm、(474.00±22.00)μmol/L,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合并TC高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符合常规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规律。对血尿酸高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与日本的一项研究结果相似[18]。该研究的不足之处:①样本量小;②只记录了研究对象第1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缺少后期的随访和复查,不能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趋势;③没有研究痛风性关节炎炎症治疗后及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病程、TC、UA水平等,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此为防治工作的落实提供指导依据。该研究选取观察的临床指标在大部分医院均可开展,可行性高。颈动脉B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患者接受度比较高,且测量方法简单,学习曲线短,可以在住院期间或随访期间进行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便捷和快速地检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指标。今后可继续扩大样本数量,并进一步研究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续表2

猜你喜欢
痛风性颈动脉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