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丽 王久梅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有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高校要想确保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针对思政课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为学生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载体,以此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思政课进行改革,并将思政课当中的载体、资源以及形式进行创新,为学生展开多样化思政课教学方式,如此,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思政课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还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此外,新媒体不仅是思政教师的新型教学工具,同时也成为了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和实践的工具。而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展开新型思政课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克服高校传统思政课教学不足的必然选择。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课进行改革和创新,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形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也符合我国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将思政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将载体、资源以及形式进行创新。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政课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和实践进行服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开展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大多数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在思政课当中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方面的延伸,进而导致高校开展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其教学内容也相对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也不利于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和实践教育的理解,进而阻碍了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
目前,高校开展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为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将思政课载体进行创新、资源创新以及形式创新,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的传授,并未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思政基础知识并不符合自身发展去求,也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高校开展的思政课教学活动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展开思政课教学活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因思政课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其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并未根据学生对思政课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学习需求,为学生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和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思政教学资源和内容并不符合时代对人才提出的需求,这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虽然部分高校重视对学生展开思政课教学活动,但高校的思政考核体系过于传统,其考核和评价活动大多数是由教师进行,高校思政课考核和评价结果当中教师主观随意性强,其评价和考核内容过于局限,导致学生所获得的结果有失公平、公正,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其部分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过程中,因教师并未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只重视对学生展开思政知识的教学,也未注重对学生展开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活动形式也相对单一,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间受到显著压缩,虽然部分学生掌握了思政知识和思想,但在实践课程当中的学习效果不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降低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
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还存在滞后性,已经影响大学生对思政知识和思想的有效性学习。因此,高校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政知识储备,就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思政课教育载体当中,获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政信息和思政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此外,教师在将思政课进行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为学生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政教学内容提出的需求,进而有效对学生进行思政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最后,教师在为学生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过程中,要在思政课教学活动当中预留出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时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真正的思政教育内涵和思想观念,促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育活动中,要想有效对学生展开思政知识和思想的教学与培养,就必须将思政课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展开多样化思政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活动。首先,高校应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思政课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也可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并将思政课教学活动当中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其次,高校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将思政内容和资源进行丰富,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枯燥乏味的思政课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符合时代对人才提出的需求。
教学载体在思政教学活动当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载体中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不仅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在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和教师都应重视将思政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将思政教学资源与传统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思政教学内容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养成正确认识人或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的习惯。同时,高校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要利用新型思政教学资源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和思政原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此外,教师还应将思政教学资源融入到新型思政教学模式当中,为学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思政课教育载体当中,获得符合自身发展的思政知识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后,将新型思政教育资源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合,以此达到培育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作用,更好的教育、引领学生发展。
目前,虽然部分高校重视将考核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但由于高校思政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无法有效对学生展开新型考核和评价机制,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高校要重视将思政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和重构,及时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将思政课教学考核和评价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并在思政考核和评价体系当中融入过程性评价,以此防止考试成绩失真的情况发生。此外,高校教师还应根据思政课实践和理论课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如此,教师不仅能根据学生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分析出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还能对不同学生展开针对性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成绩和能力评价。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将思政课载体创新、思政课资源创新、思政课形式创新,还应在创新思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掌握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高校在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当中的占比,也可将实践教学独立于思政课堂中单独运行,使学生在学习完施政理论知识过后,紧接着学习思政课实践课程的知识和思想,使学生意识到在思政课当中将思政内容和思政知识进行实践和检验,对自身今后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教师也应将实践环节进行课程化,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感悟的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将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提升思政实践教学指导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学生起到的教育作用,全面彰显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将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在思政课理论教学活动当中重视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此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