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涛 孙小刚 钱文珺 王春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五大职能之一,是加快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2017 年2 月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此前国际学界公认大学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进入新时代,我国将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提出来,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大学的“第五项职能”,不仅促进大学建设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也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各国的教育统一目标。2016 年4 月,中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2016 年7 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高等学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
2017 年4 月,《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鼓励高校与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联合培养、校际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
2018 年3 月,《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8 年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扩大全省教育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印发实施《陕西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尽快实现陕西教育国际化的“追赶超越”。
2019 年5 月,2019 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在西安举行。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等16 所省内高校与主宾国俄罗斯乌拉尔联邦、日本、韩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2 个国家和地区的25 所高校共签订了31 项校际合作协议。
2019 年9 月,中国(陕西)高等教育展在莫斯科开幕,陕西省内 16所高校参加。同时,中国(陕西)—俄罗斯(圣彼得堡)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举行。西安音乐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与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陕西省其余高校在现场对接交流后签署合作协议近10 项。
2019 年9 月,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杨凌举行。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学会分别与澳大利亚职教联盟、韩国平生教育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澳大利亚职教联盟、韩国国立公立群山大学国际交流教育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0年12月,陕西国际教育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日本、塞尔维亚、意大利等国家的850 余名院士、专家、企业家参加会议,探讨陕西高校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引进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助力陕西教育国际交流发展。
2021 年3 月,陕西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国际化推进会在西安召开。大会强调陕西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要以“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为平台,借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深化陕西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对策、新展望。
2021 年5 月,第五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在西安开幕,会议指出,陕西要进一步发挥区位、教育和人文优势,在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实现高质量合作交流、深化中外教育联动互通、保障安全有序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国家和陕西省教育开放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需求为陕西高校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但由于陕西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度还有待完善,因此无论在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作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探讨,为陕西省高校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支撑。
进入新时代,陕西高校继续教育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定位,以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目标,以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语言互通等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建设,继续教育国际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制度设计不断完善。陕西省教育厅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陕西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与陕西省政府签署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等系列文件,对全省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指导高校认真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工作,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或国际合作单项规划,形成了思路清晰、规划有度、重点突出、执行有力地具有陕西特色的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2.搭建平台丰富内涵。立足打造“一带一路”全方位、宽领域的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新高地,不断推进“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平台建设。连续举办多届“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先后有6000 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活动,签署合作协议80 余项,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有关联盟和教育研究机构19 个,平台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继续教育合作的重要渠道。
3.人文交流广泛开展。利用国家赋予陕西自贸区的独特定位,积极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先后承办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孔子学院大会、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西安赛区比赛等大型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千人培训计划”,建设吉尔吉斯中大石油分院等海外培训机构,在陕西高校设立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开展中法合编汉语教材等多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成为面向丝路沿线国家推广汉唐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生力军。
4.合作办学成果丰硕。发挥陕西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研究组织的作用,推动多个高水平、高层次中外办学合作项目不断落户陕西。近年来,累计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近40 个,高职以上非独立法人机构5 个、硕士项目6 个、本科项目11 个、继续教育及职业教育项目8 个。
5.品牌效应加速释放。大力推进留学陕西品牌建设,基本形成了规模稳定、类别多样、层次清晰的留学生教育发展格局,陕西成为中亚国家学生首选出国留学目的地之一。共有来自156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一万二千名国际学生来陕学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主要生源国。
6.人才引进模式创新。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陕西高校科研师资水平。陕西高校连续举办十余次海外招聘活动,吸引海外近300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签约430 余人。活动社会影响大、参与人数多,引起海外和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对我省近年来高校人才工作进行了深入宣传。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层次和类型也越来越多,继续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各种矛盾也在开始转化,对外开放的深层次矛盾也在全面显现。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教育主权意识观念的束缚;合作与交流水平低;合作与交流方式单一;高校间教育开放水平差异明显;可持续开发的项目不多;师资总体水平低;跨语言交流能力培养不足;项目经费渠道单一等,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为陕西继续教育国际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和质量保障。
1.服务开放大局,树立国际理念。陕西高校继续教育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高校要把教育国际化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真正树立起通过国际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理念。要把教育国际合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使国际化服务贯穿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2.引进国外师资,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公派访问学者、教师公派留学名额,增加教师出国访问、留学机会,促进高校师资与国际接轨,提高陕西高校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通过联合办学方式,吸引更多优秀外籍教师来陕西高校工作,加快陕西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国际化进程。
3.引入认证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建立符合教育质量现状的国际化继续教育认证制度,设立继续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中心。中心作为国内外质量保证和认证机构交流的平台,发布质量保证和认证信息,监控质量保证认证进程,推动我国继续教育国际化质量控制。
4.发展远程教育,拓宽合作空间。相关教育人员应该在具备充分职业素养的前提下,明确课程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情境性、实践性和情感性,同时对活动设计的交互性进行重点探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现的完美融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5.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优势专业。充分挖掘陕西高校语言教育教学优势,制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规划,为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丝路声音贡献陕西力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新专业和复语教育,推动非通用语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6.建设合作基地,创新发展路径。加大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基地建设力度,发挥中亚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基地优势,为进一步加强陕西乃至我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继续教育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7.开展合作研究,提供决策支持。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关系、跨国贸易、金融投资等研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综合研究实体平台。陕西高校按照各自学科优势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国际能源宪章修订、与相关国家政策互通等工作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
总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陕西高校继续教育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弘扬丝路精神,发挥西部桥头堡作用,推动继续教育国际化向纵深发展,为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