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贤友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隆昌 642150)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程都很感枯燥,政治理论课也一样,学生兴趣缺缺,不能很好地发挥思政教育课程的作用。大思政教育改革是使学生了解并融入教育过程,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大思政教育是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思政理论课教学为主阵地,并将思政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业教育,将教育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文化知识融入意识形态,并将政策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了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大思政教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大思政教育,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大思政教育,使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人本性。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思政教育教学必须围绕大思政教育大发展的根本目标,进行符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课程改革和创新,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要注重提高战略意识,并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确保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符合大思政教育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创新是进步的根本要求,当今社会,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因此,在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大思政教育也需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高职大思政教育才能发挥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合理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在大思政教育意境中,高职教育必须具有人本性,人本性是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学习过程的保证,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学总是要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使高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得到保障。
大思政教育思想形态在大思政教育思想体系中没有严格确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思政教育思想形态的发展不协调,影响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在大思政教育模式下,要顺利推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需要支持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成功推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然而,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缺乏研究分析,缺乏教育深度,思政教育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教育不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思政课程改革缓慢,教学效率相对较低[1]。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一些高职院校在大思政教育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充分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重视不够,随着高职扩招,高校毕业生担任思想政治教师是一种普遍现象,经验丰富的教师虽然教学能力强,但不了解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新一代思想政治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优势,但其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其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的培养应遵循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学生为导向、产教融合为导向的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组织与设置要始终遵循这一原则,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缩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实效性。
目前,企事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多注重技能水平,而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考查的,从而导致随扩招本身文化基础就薄弱的高职学生更加注重技能而轻理论,相信实用主义,对理论知识课程失去兴趣,这也增加了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的难度。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更重要,教师必须认识到大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理念相结合,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大思政教育的内涵,将大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相结合,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总之,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学方法和策略,决定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理念[2]。
在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大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如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结合,运用微信、QQ、超星学习通、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补充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式教学和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确保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只有当学生主动思考和说话时,教师才能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提高其思维和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下,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结合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结合高职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实践教学方法,营造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环境。例如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百年党史小课堂,党史知识竞赛等,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探索先人前辈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社会担当,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大思政教育环境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评价的方法和内容也应有所改变。例如,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而在大思政教育中,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评价彼此或自己,不同的评价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在评价的内容上,教师的评价应尽可能全面,包括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互评,教师才能了解教育质量。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框架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领导可以根据大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让有经验的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来讲解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水平。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分析新时期大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为建立教学过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网络系统的完善,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机会。在大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在网络中发挥现实作用,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近期的舆情事件,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内涵。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3]。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质量教育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然而,高职教育课程教学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关注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教学创新,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