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双双 敖彩民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心肺复苏技术是运用手法操作在紧急状况下救治心搏骤停病人的一种救命技术。在高职医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敢于救人、能够救人”的好医生是关注的重点。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重视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导致部分学生往后在临床应急事件中缺乏相关的职业素养,甚至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俗地说就是在专业课,特别是在实践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思政教育元素,立志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以“心肺复苏技术”课堂设计为例,探讨医学专业实践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法,现报告如下。
课程思政是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实与完善,更加是医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措施。在“心肺复苏技术”课堂教学中强调精益求精操作技术的同时,融入“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等思政元素,通过挖掘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课《心肺复苏技术》中的职业价值理念,提炼出“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思政元素,将这一医者精神渗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感动,使学生们从中终身受益,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本堂课的知识目标是知道心脏骤停的判断标准以及抢救生命链。能力目标是能够熟练的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培养学生精湛医术--能够救人。价值目标是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敢救人。重点是促进急救意识的形成,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难点是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流程及各细节要点。
心肺复苏技术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案例引入、协助学习、实践操作三个环节,将在每个环节中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1.案例引入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通平台以相关场景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分组完成讨论后播放央视新闻视频——2020 年4 月1 日发生在天津西站的旅客倒地后“路人”急救的案例。
(1)培养学生“有爱心”。课中与学生分享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急救案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简述“最美天使方婷,90 后护士雨夜跪地救人”的真实故事,并播放事后的采访视频,面对素不相识的病患突发心脏骤停,引导学生将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借此重温医学生誓言,强调救死扶伤,告知珍重生命、乐于救人!进一步诠释了“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内涵。
(2)培养学生“有勇气”。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要勇于担当,敢去救人。以今年8 月14 日发生在湖南常德车站,两名医学生跪地救人后网友热议的真实案例,引入法律教学:《民法典》第184 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培养高职学生们学习法律、懂得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
(3)培养学生“有能力”。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规范的操作技能和精湛的操作手法是医学生“能够救人”的前提条件,从而引导高职学生要坚持不懈的钻研医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求实务实、不怕苦、不辞辛劳等健康向上的精神。
2.协助学习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心肺复苏智能模型人为基础,按照“生命链”抢救流程,分环节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技术动作要领的实践教学。
在第一环“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启动急救系统”中,完成知识目标心脏骤停的识别、诊断标准教学任务。医生是病人生命的守护神,只有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看家本领,才能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和机会。
在第二环“尽早心肺复苏”中,讲解技能知识点“患者正确体位要求”时,即使是面对模型人,也要像对待真人一样的,充满关爱,改变伤员体位时要动作轻柔,具有爱伤意识,时刻注意对患者的隐私的严密保护,使患者感受到医生对其的尊重;演练“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强调生命第一,面对垂危生命时不该犹豫,要不俱脏累、不辞艰辛,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操作。教师在演示“心肺复苏技术”完整流程后,给“模型病患”整理衣物,并予以人文关怀、心理安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教师的言行举措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对于患者而言,他们不仅仅是需要治疗和帮助,安慰的举措和言语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治愈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医者情怀。
3.实践操作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生分组在心肺复苏智能模型人上完成练习操作后,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大家来找茬”的闯关游戏任务,将学生在实训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和操作起来有难度的部分,通过闯关小游戏的方式进行突破,在学生完成游戏后出现一段患者复苏后家属感谢并送上锦旗的小视频,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成就感。课堂结束时播放《心肺复苏之歌》的视频,用歌曲弹唱的形式总结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流程及动作要领,加深学习效果。课后动员学生分组完成拓展任务,以新颖生动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的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精湛医术,内化学生“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执业后能依法应对各类卫生事件,成为敢救人、能救人的好医生。课程中一共探讨了一下思政内容,分别是:1.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为实现“健康中国”,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出贡献。2.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危难中勇为、智为、能为。3.不畏风险的医者精神——精湛医术、工匠精神。4.筑牢法律意识——宣传、学习《中国民法典》。5.培养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心肺复苏之歌》及课后拓展。将“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巧妙的融入医学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不再对思政教育的产生逃避和不耐烦,并使其思政教育从理解到内化为道德情感和信念,并成为其行为准则,与教师产生共鸣。
课堂思政不是一项短期的系统工程,其实质不是增设一门课程或开展一项活动,而是结合专业课堂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在医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当中润入德育的思想和内容。譬如科学家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事迹,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求实务实、吃苦耐劳等健康向上的精神以及专业特征的职业价值理念、工匠精神等等,都可以广泛地挖掘利用,并将人品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这里,关键是每个教师要有这个意识,每个学校要有这个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无声,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但如何将一堂课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推广至所有学科、全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需要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大家要联在一起“打成结、织成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使医学生成为具备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的综合型人才,这既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需要,更是医学事业与人类健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