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西藏各地区藏服饰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021-11-27 02:11夏娆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孔雀服饰

夏娆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具标志的文化之一,是民族的无声语言和标志,是最直接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服饰文化特色及其服饰特色形成的原因。

藏族服饰文化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藏族服饰与现在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不同地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职业、阶层有非常大的差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藏装如其他文化一样,加快了融化程度。

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行政区共有七个,分别是:拉萨市、林芝市、山南市、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市、阿里地区。本文将先从藏民共同喜好及其特点简述这七个地区来分别简述藏服饰地域特色差异及其原因。

西藏自治区内七个市区在鞋子和图案的喜好非常相似。鞋子大致分为“松巴”和“嘎洛”两种。“松巴”为藏民内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一种藏鞋。松巴鞋的鞋底为牛皮制作,用手工将粗毛线密密缝制,鞋帮用红、蓝、绿、黄等八种颜色的丝线绣制花边和花瓣。鞋面上绣制银花朵,十分绚丽都雅。其中较为高级的一种是为“松巴梯呢玛”,其鞋子做工极为讲究,只有在重大的节日才会拿出来穿。“嘎洛”鞋是为藏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鞋面采用白氆氇制作,鞋底为牛皮,三层氆氇粘制缝纫为鞋帮,分别在鞋后跟和鞋尖上缝制黑色牛皮,鞋面镶边采用染黑的牛皮拉条及其金丝线,使鞋即结实又雅观。“嘎洛”鞋最大的特点就是鞋尖朝上耸,形状如同船头,穿上显得整个人非常英武。鞋后帮有一约5 寸的开口,开口两边用羊皮进行加固,方便穿脱。

藏民们有他们独特的审美特征,在他们喜爱的图案上即可以看出来,图案都带有平安、美好、纳福招财和驱邪灾的寄意。通过装饰图案的原始象征意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盼望。卫藏一带袍子的背部或其他部位常绣有“日月图”或“卍”字,为百岁老人服,现代社会有年龄小的藏民也在穿。在山南一带和阿里地区,妇女的斗篷上也绣有各种图案,用各种颜色拼接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几何图案。其中在坐垫上常可以看到宝瓶荷花、牡丹花瓶等象征吉祥的图案。

藏族人对珠宝类有着特殊的癖好,自古以来,石器和珠宝就与藏族同胞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把珠宝当作财富的象征,如果家境贫穷,也会想方设法为家里添置几颗珠宝。其中最为珍贵和得人喜爱的有绿松石、琥珀、珊瑚和玛瑙此类珠宝。

拉萨市:拉萨作为西藏的中心城市,是西藏集文化、政治、宗教于一地的核心地区。在历史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中,贵贱等级区别消失,拉萨地区的藏民族服饰最为讲究的则为色彩上的搭配,及其保留了传统的图案元素,与其他地区最不同的是拉萨地区的衣服颜色比较清淡雅致,女子穿的无袖长袍,将五彩条纹的邦典系于腰间,面料的选择与农牧民区分开来,一般都使用质地丝滑的绸缎或哔叽等上好的面料做藏装。男子所穿的长袍是用毛料或是织锦缎料制成的,脚上所穿的靴子是牛皮缝制成的。拉萨男子喜爱带装饰品,特别是手链和戒指。但装饰物则是以精致,不堆砌为佳。拉萨地区的人们追求简洁的时尚。

拉萨地区的农民通常穿白色圆领氆氇长袍,领口、袖口、袍边分别镶红、黄、蓝色花边,长袍稍长于人身高穿时用一条绳子将袍子折起系于腰间,使袍子刚过膝盖,腰部即形成一个口袋用来装日用品,外出时,夜里寒冷袍子可当被子。

林芝市:又称工布地区。林芝地区森林茂密,藏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里,服饰的穿戴特色与长期的放牧打猎生活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生活,多采用无领无袖的自然黑色或褐色的坎肩,由一块长方形布料,在中心剪出一处圆形,从头上套下,然后用一根腰带系于腰间,就是最为简单的工布服装。女子最为常见的为内里穿白色或色彩鲜艳的衣服,搭配长裙,在冬季长裙为有袖,夏季无袖。外面穿上大坎肩,外裙不系裙尾,喜爱携带大挎包。女性很注重腰带的装饰,有牛皮缝制的腰带,腰带上缝制珍珠贝壳等。配有绿松石耳环。男性分为赘规、扎规、勒规三种。赘规是为节日盛装,面料昂贵丝滑、做工非常精密。扎规也是为重大节日时可以看到,也称武士服,勒规则为日常生活中穿戴。工布地区白氆氇为80 岁以上老人穿戴,分别表示他们的年龄和对他们的尊重。工布地区还有值得一提的则是工布戏曲服饰。其中最为特色的是工布藏戏面具,分为平面和立体。平面则为布和羊皮制成,供国王、喇嘛、老妇这类角色使用。立体则为动物等形象使用。

山南市:山南地区的人们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被誉为藏文化的发源地。与其他地区的农民一样,服装大多用氆氇制作而成,颜色以黑白两色为主,风格朴素。最具代表性的则为措美县的“扎扎服饰”、浪卡子县的“羊卓服饰”以及隆子县的“珞巴服饰”。扎扎服饰它从大致上分为条纹藏裙、花纹藏裙和深蓝藏裙,季节分为春夏季服装和秋冬季服装,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妇女的氆氇反着穿,头戴氆氇小帽,外面套有印花氆氇无袖外套。脚穿绣花“松巴”,佩戴绿松石镶嵌的“噶乌”。浪卡子县的服装将后藏、藏北、贡嘎、拉萨四地的特色完美融合起来,形成了独树一帜属于自己的风格。其妇女下身穿黑色或棕黑色并带有白色条纹的氆氇裙;上身内穿彩色带有花纹的丝绸上衣;外穿领子、襟边和底边上有各色绸子镶边的黑色氆氇马甲;前腰系“邦典”,后腰系绣有龙凤、八宝等图案的围裙,脚穿“松巴”鞋。结合了本地的气候特征,再创造出属于适合自己服饰。与传统的黑棕色氆氇所不同的是,浪子卡人民用色大胆、色彩鲜艳、花纹繁杂。男女藏袍都是大襟服,男装上身宽大,袖长且宽,在系腰带处折起,皮袍下垂至膝盖处。隆子县的“珞巴服饰”相对于其他两种来说,它以黑白色调为主,没有过多的鲜艳色彩的装扮,在藏族服饰中算得上较为清新素雅。珞巴服饰不易掉色,制作染色工艺独特,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以黑色、红色或原本的颜色为主。他们的上衣是一种利用植物纤维纺织的一种土布制作而成的长条状。珞巴服饰坚韧耐磨更具有实用性,因为长期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珞巴服饰是由以前的狩猎服饰演变而来。为了方便狩猎,男子以黑白色衣服为主,将长条斜披在背部,将边角搭在左肩上,然后从左至右绕身一周半于右胸前与边角相接。而女子服饰在黑白相间的基础上适当镶入一些彩色元素。女子衣物的长条状在穿着时漏出左边臂膀,衣长至小腿处,加之腰带束紧,夜里寒冷时当作寝具。

昌都市:又称作“康”,昌都服饰在款式、形成和发展中受到了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显著影响,同时也传承着独特的康巴文化。康巴汉子有着浓黑的辫子和一条艳丽的红色长穗一起盘在头上,服饰酷爱黑色和藏青色的袍子,分别在领口、下摆等地镶上老虎皮、雪豹皮等,显示他们的勇敢。妇女们热爱佩戴“察夏帽”,用纯羊绒制成,色彩艳丽,帽子顶部缝制一个扁六边形作为装饰,从女孩子们的帽子里即可看出是否富有,头饰上镶有蜜蜡、红玛瑙、绿松石等可谓实打实价值连城的东西。衣服讲究颀长的有袖或无袖的袍子,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一般有扎108 根的习惯),上面用绿松石和珊瑚装扮,两边鬓角用松耳石和猫眼珠作为装扮,在辫子末端也是同样。

日喀则市:日喀则在藏语中的意思为土质最好的庄园,珠穆朗玛峰在其地区内,所以其服装主要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他们的服饰主要以抵御风寒的作用,又要有日常生活的方便,又因游牧需要适应露宿等生活服饰又应充当寝具,所以日喀则服饰主要以袍状服饰为主。日喀则服饰与拉萨服饰样式差异不大,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男子喜黑白氆氇,在领边镶花氆氇,喜戴金丝帽或礼帽子。女子身着无袖藏袍,系五彩邦典,邦典为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自己的婚姻状况,现在城镇未婚居民也喜欢用“邦典”,系用,作为搭配使用。[2]配饰多为头盘巴珠珊瑚珠串,胸前带金质卡乌、珍珠项链、琥珀项链等。日喀则人们喜欢将家财置换为首饰,也是他们独特的保护财产方式。我们日常看到的饰品价值都不菲,甚至上百万元。

那曲市:那曲高寒缺氧,是一个纯牧区,为了抵御严寒,所以服饰布料多为氆氇和羊皮。那曲对服饰的要求即为盛装要颜色鲜艳大方,便装要得体耐磨,夏装轻快方便,冬装挡风保暖。男装为大襟长袖,下摆适中,他们将赖以生存的腰刀、火枪等制作精美的用具搭配各种功能的宽皮带系于腰间。也是作为装饰和财富的体现。女装则为长下摆,颜色鲜艳,撞色设计感强烈,女性多为黑色或藏青色氆氇长袍外搭色彩鲜艳的上衣,上衣袍子上缝制红绿蓝三种颜色,腰间系有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东西。在重大节日时梳多辫,系彩色穗子。

阿里地区: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高寒地带,由于交通不便、环境封闭等原因,阿里的服饰保留了吐蕃时期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普兰服饰。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因为其模仿孔雀而形成的“孔雀服”,耳饰为10 厘米长的耳坠,头戴“町玛”,帽子和耳坠象征着孔雀的头冠。背部披白山羊皮(其上镶着圆形花纹的氆氇条),象征孔雀背部。山羊皮周围镶嵌带有圆形的蓝色氆氇。意为孔雀的双翼。孔雀服又意为美丽和吉祥。孔雀服一套重达二十多公斤。完全穿戴好一整套孔雀服需要大概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因为普兰孔雀服价格昂贵,制作难度高,一套下来价值连城,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到,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目睹它的富丽堂皇。所以,基本上孔雀服为一个家族共同拥有一套。异常珍贵。

西藏的七个地区服饰特色各有千秋,这些服饰的发展和形成不可否定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西藏各地区的藏民族服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孔雀服饰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动物“闯”入服饰界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孔雀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孔雀1
孔雀
漂亮的孔雀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