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双 韩蕊
(1.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
武医融合从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武术与传统医学从理论、实践的交叉学科相融,即学生不仅要精通武术,还要掌握传统中医的理论与技法,培养武术与中医双科的复合型人才,是因为专业的人力资源,可以支撑武医融合的推进,可以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人才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无法推进相关活动展开等现象。健康是人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健康不仅是无疾病症状,还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出现了慢性病频发、青少年体质低下、群众运动不足,这些威胁健康的风险因素、环境因素、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不容忽视,在此之下,国家大力发展“体医融合”,不断强化健康理念,增强人们对体育强国重要性的认识,发展方向也从疾病转向了健康;要注意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以健康角度论析,武术具有人体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多方面增进健康的功能,中国传统医学的医治思想就是预防疾病。本研究中所提出的武医融合,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体医融合方式,具有充足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传统武术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原则以及中医“不治己病治未病”的观念与新时代下“大健康”强调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可以满足新时代健康发展的需求。
武术和传统医学同根同源,都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孕育而生,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武术与传统医学同属于人体文化的领域,它们有着共同的古代朴素哲学理论基础,就必然决定了两者之间互相融合与渗透的发展趋势。在武林中广泛流传的谚语“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这深刻地体现出了武术与传统医学彼此融合的同源之理。传统武术的理论基础源于《周易》,古代武术大师的哲学思维都是以“易”为中,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传统武术的攻防技击拳理。医学大家孙思邈也曾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论”基础之上,以整体观与阴阳辩证观为根本,并进而提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的观点,认为三者一体,互相依存。传统武术与传统医学又蕴含着阴阳辩证观,其思想贯穿于武术技法与中医养生治病的各个方面。中医提到,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都会对身体产生消极的反应,只有达到阴阳动态平衡方能保持健康,以此来体现出阴阳辩证平衡之道。同时,传统武术的练习亦有内外之分,强调的是意志与筋骨的辩证统一,其攻防技击之道,亦充斥着阴阳辩证的思想。两者互通共融、相互影响,武术借鉴传统医学的理论,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也成为武术练功的重要原则之一。而传统医学的养生之道需依靠传统武术表现出来,进而得以实践,以证实中医养生的理论思想。因此,武医融合即可以促进武术与中医的发展速度,又可以拓宽其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自古以来,就有武医结合的实践。传统医学为武术奠定理论基础,反之武术对传统医学的理论进行有效的实践验证。《黄帝内经》将原始现象分为五类,并根据五行学说“取象归类”的原则,将其分五类与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归类。用古代医学中:“肝喜条达,木有生发,故以肝属“木”;心阳温煦,火有阳热,故以心属“火”;脾为理化之源,土能理化万物,故以脾属“土”;肺主肃降,金有清肃,故以肺属“金”;肾主水藏精,水有润下,故以肾属“水”来说明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的认知,病理的诊断,以及疾病防治过程中。传统武术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拳是以“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并按照传统中医学说,将五行归属各经。劈拳属金、对应肺功能;崩拳属木,能疏肝理气,强筋骨;钻拳属水,可以锻炼肾脏;炮拳属火,有清心安神之效;横拳属土,有健脾调胃之功。由此,武术与传统医学不仅使体魄健硕,肢体协调发达,还追求内在的健康,关注自身与外界的变化。通过内修外练达成形神顺达、天人合一、身心康健的状况,即武术与传统医学都是对人体机能进行研究,以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患养生谋略。
近年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引发了传统武术与中医关系的重构,武医融合发展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人才是武医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原生力量,科学、全面的培养亦武亦医的武术与传统医学交融体系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增加武医融合发展的主力军,增强其发展动力。国家需大力培养武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致力于将武医融合在理论中、实践到教学中、应用到现实中各个需要发展健康身心的群体中,实现武医融合创新发展、做到武医融合服务社会,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体育界与医学界对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性的回应,高校之一的武汉体育学院充分依托武术学院的武术资源、运动康复的中医资源、校医院的临床实践资源,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武医方向的特色班。武医特色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使武医班的学生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并能运用于运动实践。主要学习内容为武术理论、基本功、套路,即动作、武德、中医理论、中医实践等,德、武、医三位一体。武汉体育学院的研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未来武医融合的发展道路中延续下去,并加以创新。针对现在社会武医人才匮乏的现状,相应的增加专业人才培训机构以及专业资格证的考核模式,加快“武医融合”人才培养进程,提高武术融合发展道理上的主体力量。
2019 年12 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形式。在疫情防控中,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及专家讲明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武术项目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康复。各大方舱医院,利用“上医不治己病治未病”的理念,由医护人员带领病患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武术项目的训练,防范向重症转变,并设立专门的中医方舱医院,用中医疗法及传统养生保健项目对患者的病情预防,得到社会及病患的一致认同。武医融合的发展与时代需求完美契合,武术与传统医学应肩负起时代发展赋予的重任,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其力量。虽然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武医融合发挥了它重大作用,但人们对武医融合的认识与了解还不够全面,再加上近几年“孙雷对战”“耗子尾汁”等事件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导致传统武术在人们心目中充满了消极印象。因此,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各级政府及有关组织的中观管理中,对微观的武术进行一个良性的传播路径发展,及时制止,尽量减少马保国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要在政府组织及机构的帮助下通过合作经营、合作合资等形式有条理的发展武医融合,发展配套实体产业,在大数据网络背景下,拓宽传播平台,在教育、政府、市场、组织机构、个人及休闲娱乐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如武医特色调养馆、康养馆、武术馆、俱乐部、医院、社区、学校、书店,以及超星学习平台、钉钉、微信公众号、QQ、微博、抖音、快手等系列短视频社交App 和拍摄影视记录等开始着手全面推广实践,从国家宏观推广、中观机构传播、微观大众实践三个阶层探索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渠道以推进武医融合发展。
为营造出更加规范、合法、高效的协同治理机制,更加的积极推动武医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担起引领的责任,积极调动全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的情绪,提高武医融合上层建筑宏观调控能力与工作效率,引领武医融合健康正确的快速发展。首先,政府应对武医融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及调控武术与医学界部门间的工作,如中国武术协会武术,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相关组织机构,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职权分工与责任机制,设立监督部门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办公条例,完善工作运营机制,引导工作正向前行;其次,应加强组织机构之间的关联度,建立武术与中医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机制,做到相关工作高度融合,降低协会之间的沟通阻碍,润滑组织机构间运转的阻塞构件;最后,政府应对武医融合发展工作给予资金帮扶、场地设施的安排,给予更加有力的市场运营政策,营造出武医融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破茧成蝶的新环境。
根据武术与传统医学同根同源的理论基础并总结武医结合的历史经验挖掘武医融合的合理条件,为实现武医融合的现代化发展,以解决当今社会普遍的慢性疾病频发数量不断增高、运动量不足等现象,为贯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武术和传统医学与当今社会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运动人体康复、生理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相互交叉、互相融合,构建出新型的武医融合发展道路,以期实现人们对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时代需求。本研究对武医融合发展路径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促进武医融合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