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识与爱国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21-11-27 02:11任聪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爱国爱国主义

任聪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在2019 年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应立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新时期青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跟党走、听党话,认同、理解、坚持爱国主义情怀,高屋建瓴地指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这一层面来讲,作为应用型、技术型、综合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职业院校深化贯彻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一、基本概述

(一)国家意识的基本内涵

国家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指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和意识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其一,身份意识,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在社会和高校教育中可以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形式公民责任;其二,认知意识,即: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其三,情感意识,即: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具有民族自豪感,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可以提升自身归属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刻的情怀。

(二)爱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爱国精神这一概念主要由“爱国主义”演变而来,具有一定的政治原则,从道德要求角度出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而爱国精神就是指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将个人成长与发展与国家繁荣紧密结合,遵循社会心理认同,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将其作为“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二、国家意识与爱国精神培育的实践价值

培育高校学生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是当前立德树人教育的必然要求[2]。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的社会整体意识,激励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建设,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中,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益于促进社会和谐,激发当代大学生社会意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情感,根植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是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以祖国的发展为己任,提升广大青年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职业院校贯彻落实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教育的难点问题分析

(一)思想层面

从思想层面来讲,经济全球化问题逐渐衍生出一系列文化取向和价值观的问题,多元文化的逐渐入侵,对部分高校学生思政意识和理念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导致了青年学生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履行不足问题。尤其是职业类高校,此类高校从办学经验和办学本质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知识、实践的授予,在常态化教学中,更加侧重于爱国教育、国家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学生们难以主动去消化“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认同爱国主义文化,但是难以认清自身职责和义务,在思想意识方面与实际行动难以有效衔接,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实践层面

在实践层面,职业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与就业观念的衔接出现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高等院校虽然已经开设创新创业等课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但是部分学生仍然难以脚踏实地,不能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融合,不能认清市场需求与国内就业形势。其次职业院校在校内外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基地的建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硬件设施方面缺少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文化景观,软件方面,院团委、学生会、学工处、就业处、宣传部等部门“三全育人”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国家意识教育培养存在难点。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将教育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共同致力于职业院校的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培养。

四、职业院校贯彻落实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国家公祭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立足社会主义群众观、国家观、民族观、价值观,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观念[3]。肯定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从仪式的角度看国家公祭,寻求情感归属,融合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充分发挥国家公祭日教育功能,进行熏陶式引导,禁止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应该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针对高校学生身心特点,将公民历史观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在必要时可以成立历史观教育小组,厚植奋发图强的价值情怀,多种途径普及历史教育,利用大量史料,充分挖掘历史真实性,团委、管理部门、思政部门应该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发挥牵头作用,密切配合协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工作部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历史观教育融入党史教育和国史教育中去,提升个人历史素养,让学生们主动树立爱国意识,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常态化教育中做好“知”、“情”、“意”、“行”的统一,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国家公祭。

(二)坚持“党团班”协同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情感认同

立足高校国家意识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国家鼓励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统筹“大思政”意识[4]。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系统的重中之重,必须增强全局思维,砥砺强国之志,结合高校群团组织特点,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构建“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党团班”组织作用,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忧国忧民之心。以责任担当为抓手,实现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院团委、共青团的教育职能,汇聚各方力量,促进三全育人的贯彻落实,引导大学生做爱国、爱党人,锻造爱国情怀。以团总支为主导,实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利用各种契机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途径,强化情感认同,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结合,完善制度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稳步推进“四个着力点”,从“笃志修德”、“报国之行”、“情感共鸣”、“文化自信”这4 个层面,讲好爱国故事,各科老师应该积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广泛宣传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不能将爱国意识教育当成是“思政教师”的专职工作,主动参与三全育人。

(三)将国家意识教育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

此外,还应该立足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史,从高校(高职)办学理念着手,找到爱国主义培养的切入点,从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入手,从横向广阔性、职业生涯发展差异性、纵向纵深性等多种途径,将职业院校爱国教育向纵深延伸,因势利导,鼓励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坚持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电子电工技能创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认清职业发展道路与国家科技兴衰、民族企业发展、社会前进方向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应该在职业教育和发展规划过程中,明确教育导向,立足学生专业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爱国教育培养,根据学院专业群分类实施国家意识情怀。比如:对于旅游导游专业学生,应该引导其家乡文化的宣传,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应该立足民族文化意识,做好我国优秀文化的宣传,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对于电子技工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培养其匠人精神,深刻认识到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对制造业、服务业的作用,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制造强国和智造强国战略中,提升学生使命感。

(四)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阵地建设

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和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和书本教育中,在变革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职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构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网络,传递红色革命精神,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互动,建立本校“红色网站”或者“红色模块”,以新时代爱国主义为核心,依托互联网建设,构建爱国意识教育“同心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辐射面积,吸取“一堂网红思政课”的经验,落实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院校思政部门和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形成合力,打造网络红色教育理论课程,做好系列精神学习,采用学分制弹性管理,升华爱国情怀。抓好集体备课和教学指导,利用现代多媒体微视频,丰富国家意识的主题式教育活动,融入多样化网络思政育人载体,扩充学生的新中国发展史视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展馆,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推动国家意识培养的常态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做好青年思政大学习,引导学生们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推动爱国主义精神进课堂,在就业指导课程、思修课程、毛概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中,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强化他们的思想认同。

(五)始终把握红色基因,坚持以史铸魂、以史育人

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促进校企党建交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前往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共鸣中厚植爱国情怀,参观各类革命纪念馆,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思政教育新途径,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构筑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比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经信学院党总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高校品牌党建活动,将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打造“党建”+“专业”特色,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引导在校学生和老师参观蔡锷故居,结合学院实际发展现状,延续红色记忆,将“守护的力量”作为爱国教育主题,开展“育苗工程”、“工匠工程”等八大工程,深入落实职业教育的“四讲四进”精神。激励青年坚定爱国主义方向,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树立服务祖国的价值目标,给予其必要的党性培育和熏陶,倡导爱国主义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家意识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强化奉献精神,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厚植爱国情怀,体现育人体系的实效性。将国家意识贯穿于职业院校教育的始终,以一生的真情投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意识培养是新时代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今后工作中,高校应该加强阵地建设,将国家意识教育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利用国家公祭日,普及国史和党史,引导大学生做爱国、爱党人,锻造爱国情怀,始终坚持以史铸魂、以史育人,构筑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大格局。延续红色记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根植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将个人成长与发展与国家繁荣紧密结合,始终倡导爱国主义主旋律,构建爱国意识教育“同心圆”。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爱国爱国主义
弘扬爱国精神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