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授口语交际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书本知识化、教师中心化、课堂中心化”。随着社会交际活动的频繁、广泛和活跃,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语文教师若想让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农村的语文口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口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下面,笔者针对农村的口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便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存在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往往是话说不完整,不规范,还不注意用上礼貌用语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方法的指导,加上严格的实践训练,让小学生初步体验要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应对的交流,而且说话时注意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语言表达清楚完整。另外,农村小学对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又因为受方言的影响吐字不清晰、发音不准,甚至错误,造成了普通话教学的困难重重。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积重难返。语言的训练,应是指口语表达的训练与书面遣词造句作文的训练,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常识。口语表达训练和文字训练,本来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教学的角度看,口语表达训练与文字训练也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的。然而事实上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一条腿长、另一条腿短,一条腿极力迈开、另一条腿却拖在后面,形成一种极不协调的“跛足”现象。
解决的策略:要强调读写训练的重要性、有效性、多元性,要求学生立意谋篇精深周详,遣词造句文从字顺,字斟句酌;要求学生说话不能随随便便,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多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演讲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学期开学时,对所教的班级的学生提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要求,学生对所提的这个要求基本上都愿意接受,接着就课前三分钟演讲提出具体的要求:演讲内容由演讲的学生自行确定,但是内容应该积极、健康;演讲时应该脱稿;演讲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演讲顺序由学生抽签决定;演讲时应用普通话。
存在的问题:书籍来源少。这也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书籍来源少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也是最让农村教师头痛的。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有不少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阅读兴趣不高,老师或学校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及对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有限,不利于学生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提高。
解决的策略: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图书馆完成的。所以,学校要尽量开设各式各样的图书阅览室和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接触多媒体视频音频。另外,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借助各种方式比如开家长会、发校讯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给学生营造更好地家庭阅读环境。由于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学生读书的指导意识不强,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从家长入手,教师要积极耐心地做好家长的工作。
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整体教育机制的完善,农村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基本达到了城乡均衡。但由于部分农村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农村学生很少与外界接触,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拓,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散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尤其是在倡导合作学习的新形势下,学生视野基本一样,无法达到知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解决的策略:无论城市或是农村孩子,兴趣是开发眼界的前提,而作为兴趣的启蒙开发手段,书是一切知识技能的源泉。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家都相当崇拜那些饱读诗书的名士。因此,即便我们在孩子的物质条件上捉襟见肘,也请各位父母不要吝惜在教育和培养读书习惯方面的投入。其次,读书要注意培养兴趣点,违背兴趣的读书是会产生反作用的。最后,希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注重对于兴趣的初级培养,物质条件是在变化的,但下一代青春时光的流逝是不可挽回的。最后,想要拓宽视野,物质和精神上的投入是必须的,为了下一代的和谐成长环境构建,作为父母,更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帮助孩子拓宽视野。
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学生每天所处的环境都是固定的,闭塞的,很少有机会上大的舞台上去展示自己或锻炼自己,所以学生一张口就表现得扭扭捏捏、很怯场,学生很难有机会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开阔眼界,除了阅读书籍、看电视、看手机外,没有太多的渠道,所以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多。正是因为视野不够开阔,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来增长见识的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写作,其实,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写作水平高的人,口语交际自然也有话说。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了作文写作,虽然写作要求字数不多,但每当交回文章时,学生的文章总是缺乏一些“光鲜亮丽”的东西,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文章没有优点,最起码是朴实的,真切的,但是总是缺少那么一些亮点。新时期对于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警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
解决的策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望向世界的“眼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成长、学习、培训、生活经历来拓展学生视野。通过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从未见过和接触的“新鲜事物”。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利用网络优势,筛选优质资源。如今的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筛选一些可以拓展视野的优质资源。例如,可以在网络搜集旅游节目,让“足不出户”的学生,可以坐在教室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可以搜集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名家讲座,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开拓农村学生视野是我们教师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创设情境,寻求多元化拓展方法。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千篇一律,别的同学说啥,自己也说啥,或者说来说去,永远都是那么几件事情,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内容上,都没有丝毫创新,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差,并且创新意识也缺乏,根本不想去追求一些新颖、有创意的表达,导致学生们的创意表达不够精彩、不够丰富,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不强,脑子的思考受限制。
解决的策略: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然后据此进行创新。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注重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他们产生交际的欲望,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小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情境中练习说完整话,在情境中发展语言,就会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实践交际能力。引导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组织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小学生春游、秋游、故事演讲等活动,比如:当小导游、当小主持人等,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环境。
存在的问题: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教学理念单一,没有完整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日常训练为主。另外,口语教学实践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口语教学理论研究的苍白,反过来,苍白的口语教学理论研究又加重了口语教学实践的匮乏,使得实践与研究整个儿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这一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解决的策略:教师可以在利用各式各样的教材培训和讲座中,提升自己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利用教材,并且自由地进行相应的口语对话练习,实现准确的语言表达,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舞台表演对口语交际训练也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组织成课本,编写自己的脚本,安排演员,简单的表演,不仅熟悉课文,学习知识,而且锻炼组织能力。同时,口语交际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种口语交际训练形式也适合农村学生,丰富了农村学生的课堂生活。例如,老师可以安排学生改编教材,组织语言,制作道具,把故事搬上舞台。学生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并在表演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课程中,学生可以模拟或创新课程。学生担任记者、采访者、摄影师等角色,作为记者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合作交际能力的培养。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几年来,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有颇多认识和感受,也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特此作了这篇研究报告。
由于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反复训练。对此,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诸多的有关于自然风景的文章,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对某一自然景点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直观的画面,将教材中的内容讲述出来,同时可以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讲出来。而其他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向导游提出问题。如此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口语交际的模板,使学生有话可说,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对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
尽管小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展中会有畏惧心理,但是其内心还是想表现自我的,想要在自我表现中获得教师、同学的关注,教师要学会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扮演小主持人,使学生在自我展现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根据学生表演内容适时对其进行鼓励,使其在教师的赏识下树立口语表达自信心。
综合以上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造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薄弱的局面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痼疾,造成农村小学口语交际差的原因不外乎是:表达不清晰、阅读机会少、见识面窄、羞怯心理、创新意识不强。认识到这些原因,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