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2021-11-27 02:11孙雪菲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图书馆

孙雪菲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自提出后,通过广泛的传播,并得到人们的认同。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民族的特点,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并成为国家特有的文化名片。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虽然各地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了各种方法,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难度。高校图书馆在具备普通图书馆共性的基础上,在教育和科研方面还具有其他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使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观念、社会实践、知识、技能、手工艺品、实物、工具及文化场所等,能够世代相传,在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及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能够为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性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新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方式存在的文化资源,具有活态性、可传承性、濒临生存危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视技艺和知识的传承,并突出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地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各族人民流传下来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及场所。在非遗项目中,每个国家有着各自的国情、历史和文化,这也使被纳入非遗的项目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每个国家对非遗的分类也有着不同。当前我国非遗分类方法还没有统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形成一个明确和达成共识的非遗分类方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脉络一部分,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本身具备“非物质”性,其流传方式还需通过有主观意识的载体“人”来进行,所以其传承过程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随着族群的迁徙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即使同为一个源头的某种传承也会出现许多截然不容的分支。总体看来,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比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要多出很多,数量庞大到无法具体统计。

(二)分布不均匀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与当地族群结构、历史发展、人口数量和地理分布情况有很大关系。每个族群间存在着极大差异,族群所拥有的人口数量会与其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程度成正比。即使在一国之内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从地理角度来看,世界五大洲中,亚洲分布相对欧洲较多。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越古老的民族、文明起源越早的民族,相对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丰富。

(三)濒临失传

正是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非物质性”,并不是通过物体本身进行延续,而需要通过依附于特定民族、群体或个体历经千百年的积累与传承以口传身教的方式留给后人,使其更具脆弱性与濒危性,存在所谓“艺在人身,艺随人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使需以传统传播方式进行赓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这一背景下更加濒临失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及保护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特有方式记录了一个地域、一个族群的演化,是重要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文化记忆。它是人类文明的无形的载体,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充分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基于这些理由,可以说,保护非遗就是在保护人类的记忆,也是在保护人类文明本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凝聚了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核心价值和理想信念,是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也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主权,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在“珠海文化大讲堂”《守望精神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及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责!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国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化随着他国文明的侵入,或多或少遭到了冲击乃至受到质疑。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一些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某些行为进行规范。1950 年5 月日本政府制定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首次涉及由国家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内容,该法律规定由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录入工作进行拨款,这一规定使日本成为最早提出文化遗产概念的国家。1962 年韩国借鉴日本经验,出台了《文化财保护法》,其中包括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内容。法国于1964 年进行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国性文化遗产保护大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管理办法,并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设立为文化遗产日,这些举措推动了欧洲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

中华民族历五千余载,文化积淀极其厚重,非物质文化也尤为丰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条例,以此来为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濒危传承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否则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无法保留和传承下来,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物质和文化生活更具多样性,这也使一些民间优秀文化活动受到较大的冲击,民间艺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在现代化生活和追求时尚的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失去了自然传承的社会环境和基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受制于资金问题的制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缺乏经费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继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更具迫切性和艰巨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并以多种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和展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势和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负责高校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收集、管理工作的教学辅助机构,同时也应当承担保护非遗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高校图书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平台,相较其他文化机构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文化遗产意识,推动科学成就和科技的创新发展,为各种艺术文化表演展示提供机会,以此来提高民众的艺术鉴赏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1.文献资源优势

图书馆是高校文献的信息中心,拥有大量书籍、海量信息和数字资源。可以究其资源进行整理,发挥资源优势,分门别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能够有效起到文化凭证与保护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来自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图书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些原始资料,了解地方语言和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有效地调查研究原始资料,经过专项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后,更便于开展交流与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便捷。

2.数字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加工与保护工作。高校图书馆具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强大数据库和先进的文献资源维护与信息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有关专家提出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信息管理和存储技术设备、优良的网络条件、通过文字、影音视频等方式对数字资源进行转化、加工、整理、存档,这样可以为建设和保护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可将纸质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以满足人们需求。图书馆同样可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化资源,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实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并可通过互联网形式满足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泛地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赓续和发展。

3.人才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通常是高校师生,都是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质的读者。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查找资源,可以心无旁骛的做研究。使更多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环境资源优势

从高校图书馆布局来看,各个高校图书馆都为文化信息交流提供了空间。报告厅、文化厅、会议室、展厅等都是图书馆建设必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高校都设有相关文化的研究中心,在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通过高校图书馆做出展示,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宣传展示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的模式

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模式可以分为平台类模式和角色类模式两种。平台模式以传统平台和网络平台为主,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传统工作条件下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提供文献、开展宣传、组织学生调研及专家研讨等。网络平台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为非遗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并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和构建互动平台等。角色类模式具体以主持、指导和帮助等为主,这其中主持模式则需要在非遗方面较高的馆员,借助于图书馆的资源主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指导模式则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保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确定非遗保护主题,并借助于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为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模式则为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辅助性作用,借助于自身资源为非遗研究、保护机构和个人提供帮助。

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平台建设作为基础和前提,高校图书馆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中,在具体选择具体模式时要科学进行规划,并通过创新制度和制定具体的评价体系,强化自身的执行力度,积极完善非遗保护工作。高校在非遗保护开始之初,当各方面工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宜选择传统平台模式,当各种软硬件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应选择主导或是主持模式。具体要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在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保护者、推广者。图书馆应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保护意识,重点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宣传工作。从实际出发,将理论联合起来,把资料收集逐渐形成文献化,最终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建设。高校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过程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既是自身职能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必须正视的责任与义务,还是维持图书馆自身活力的需要。[21]因此,图书馆应该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其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为赓续中华传统文化起到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图书馆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图书馆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去图书馆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