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鑫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业情况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够提升学校就业率以及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对学生实施一定的就业指导。当前各个高校均开始重视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就业指导,但是就业指导仅仅存在于毕业之前,对学生实施集中就业指导,难以取得预期的指导效果。思政教育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培养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就业理念,使其能够逐渐成长为社会做贡献的优质人才。高校教师应当重视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紧密融合,以此来提高就业指导的应用效果,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始终处于被溺爱的环境中,导致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缺乏自我独立意识,享乐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家庭教育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家长的个别行为会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影响,如果家长没有做出好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学生的观念发展[1]。利己思想会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没有重视职业岗位能够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就业观念不正确,给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造成不利影响。
就业指导模式落后,教育内容理论化特点明显,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就业知识的积极性,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也只是将有关于就业指导的文件或者图片发送给学生,没有认识到新型教育理念和手段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得就业指导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高校多数会选择在毕业之前对学生实施集中指导,通过开设各种宣讲会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宣讲会这一类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业指导形式化问题严重,难以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就业指导的内容也过于局限,只是重视教授学生如何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指导的内容表面,没有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进行渗透,难以培养出优质、觉悟高的人才,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无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持。
社会上存在多种不良风气,加上网络传播的影响,使得各种不良社会现象被大学生所熟知,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使其就业观念出现了变化。当前虽然丰富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模式,但是同时网络技术的出现也让大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接触网络,从而导致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状态。例如在网络上流传的拜金主义使学生形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在考虑岗位时只是重视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导致个别岗位、行业的发展难以吸收到优质人才。
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观念不正确,则学生在选择职业、工作实践过程中均会出现不良行为,会给企业发展、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均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要想能够保证学生的合理就业必须要调整就业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就业指导的内容得到丰富,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其能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以坚定的信念克服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困难,这种学生的迷茫状态,有利于塑造学生形成职业信仰。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仅需要人才能够拥有专业的理论技能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真正的投入。以往的思政教育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没有和就业指导进行紧密的联合。通过二者紧密融合能够改变学生在职业方面的思想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当重视将就业指导融入到校内思政教育体系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即对其实施就业指导,通过长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3]。当前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进,使得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途径有所增加,在各个专业教学活动中均开始应用课程思政理念,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因此在实施就业指导时应当重视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有关于就业的教学内容,利用专业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就业指导有效性。例如,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动力,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的生平经历,能够让学生,了解每个伟人在一路发展过程中所坚定的理想以及信念。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度,还能够从伟人身上学习到伟大的理想信念以及宽广胸怀,能够促使学生始终坚定政治信仰,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新媒体平台是高校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之一,可以在网络领域占领教育高地,充分发挥新型教育手段的优势,对学生实施全方面的教育渗透[4]。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新媒体平台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会通过微信开设就业指导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发布有关于各个企业的招聘信息,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因此教师也应当和学校的新媒体平台服务中心进行沟通和讨论,在发布就业信息的同时对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就业思想教育深度。例如,不同专业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根据自身专业需求以及行业发展形势,在公众号中同时发布有关于行业高端人才的成就、工作实践情况等,能够让学生在就业时拥有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专业人才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完善。
以往的就业指导内容过于局限,为了能够提高就业指导效果,需要重视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分析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对就业指导内容进行丰富。
1.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强化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就业过程中企业所重视的素质之一[5]。只有拥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才能够提高企业对学生的信任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对于学生后续在部门发展人际关系也有着积极影响。诚信是为人的基本品质,但是在当前社会中也有很多人缺乏诚信,这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的隐患。学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时,应当重视引进各类诚信故事,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挖掘诚信教育资源,能够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诚信教育效果。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各类诚信为主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诚信品质。
2.法律意识教育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理念,每个公民都需要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要求,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对于学生而言,在就业指导中实施法律意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不仅符合我国强化公民法律素养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避免受到不良企业的欺骗,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学校应当在就业指导中融入有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法律规定内容,加强学生对就业法律要求的认识。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双创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切实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创业意识[6]。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创新能力,符合社会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大学生创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缓解当前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教师应当重点告知学生未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学校和企业可以形成订单式的合作模式,高校将学生以实习生的形式输送到企业内部,让学生在企业内学习。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实践具体运作流程,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发掘人才的机会,能够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为学生实施更加全面化的教学。高校内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扎实的知识基础。企业可以安排专业人才前往学校内部担任任课教师,负责向学生讲解实践类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教师结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实施就业指导以及职业信念教育。除此之外,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也应当为其配备导师,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负责一个到三个实习生,负责在实习期间对实习生实施管理和教学。通过企业师傅可以及时解决实习生存在的问题,也能更加直接的了解不同实习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向实习生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渗透职业信仰教育,培养实习生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不断学习企业师傅身上的优秀品质[7]。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影响高校就业率的提高,使得多数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对就业指导进行创新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面临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指导形势落后以及社会影响可控性低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将就业指导以及思政教育进行紧密融合,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高校应当将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渗透就业思想教育,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丰富就业教育内容,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