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路径研究

2021-11-27 02:11赵武任长乐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大学生

赵武 任长乐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前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2021 年8 月23 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然而,随着近几年受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中美贸易战逐步拉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焦虑、从众、自卑、依赖等就业心理问题[1],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保证应届毕业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当前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工作。

二、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焦虑心理

就业焦虑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产生的焦虑不安、紧张忧郁的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在毕业生中间比较常见,轻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注意力,使毕业生更加专注收集就业信息和准备就业测试,提高毕业生就业积极性;过度的焦虑易导致烦躁、抑郁等情绪,导致毕业生求职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第一印象。毕业季毕业生面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择业就业等多项繁重任务,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各项毕业任务并在就业方向上做出抉择,巨大的压力给毕业生带来不良情绪和焦虑心理[2]。

(二)就业依赖心理

就业依赖心理是指毕业生在求职期间缺乏积极主动性,处理就业问题缺乏主管思考,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没有任何规划,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学校、家人和同学身上的心理。一些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被家长过分溺爱,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都被家长承包解决,没有自我锻炼的机会,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处处依赖别人、事事找客观原因的习惯。大学毕业季,这些学生不愿在就业简历、就业面试等各项就业准备上下功夫,期望学校和父母来帮助自己找一份轻松安逸的工作,这种心理势必会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就业从众心理

就业从众心理是指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完全跟着其他毕业生的意见或看法寻找自己的工作,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职业角色的心理[3]。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之前对自己的爱好和长处认识不清,缺乏系统的自我认知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把握不清职场定位,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不加筛选,一味求全,每场招聘都参加但又不能精心准备,耗费大量精力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过度追求热门地区、热门企业,对规模不大的成长能力强的公司漠不关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给自己的求职增加了不少难度。

(四)就业自卑心理

就业自卑心理是指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认为自己在学业、家庭、能力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从而对择业就业产生不自信心理。这种心理一般出现在家境相对困难的毕业生身上,一方面,这些毕业生家庭条件不好,物质相对匮乏,因为害怕被嘲笑,长期有意或无意避开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避开在公共场合表现,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空间内,如此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在物质和学习方面都产生自卑。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在参加社会招聘过程中,与自己竞争岗位的有不少本科层次,甚至“211、985”层次的学生,从而自我认定学历层次太低,在竞聘中没有优势,导致在竞聘过程中过度紧张,发挥不出自己正常的水平,错过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工作机会。

三、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随之逐年递增。2021 届高校毕业生已突破900 万,达到909 万,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将突破1000 万,加上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社会上也积累了不少待就业人员,就业竞争愈加激烈。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就业机会增加有限,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作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希望在学校招聘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可以尽快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能够胜任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所以在招聘过程中会对毕业生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考察,筛选机制更加完善,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客观教育条件缺乏针对性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和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父母的意见和期望可能决定着毕业生择业方向和就业企业。如今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自己孩子在校获得过几次奖学金、有没有加入学生会、参加了什么社团等基本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连在哪个专业都不清楚,就期望式的建议学生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进大型央企国企,完全忽视学生本身的情况和想法,如此一来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就业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大部分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定位,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却忽视了对就业困难群体和心理问题群体学生的教育。

(三)学生自我求职准备不足

相较于本科层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差,但擅长沟通交际;理论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有些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整体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被动跟着老师的节奏接收知识,对大一期间学习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知半解,相关理论只停留在了解知道阶段,待学完之后便不再过问,不能利用这门课的理论知识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有些学生缺乏课程学习的动力,不了解大学期间学习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作用和意义,造成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技术技能训练也不到位,临近毕业发现大学期间知识积累的太少,求职期间屡屡受挫,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由此引发相关就业心理问题。

四、多中心解决就业心理问题路径

(一)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在就业心理问题学生帮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统筹规划整个帮扶实施过程,协调各部门联合工作,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提供支持保障,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保证各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4]。一方面,政府人力资源部门要求各企业提高招聘中应届毕业生比例,同时配套降低税收和颁发荣誉等福利政策,提高企业招收应届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更新完善信息平台上企业和高校学生的各项信息,保证企业和学生信息的准确性,方便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另一方面,政府心理咨询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咨询接待服务,疏通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精准定位职场角色,保证学生积极就业。同时联合辖区内各高校集中研讨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形成建设性文件指导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

(二)建立健全学校多部门协同机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从学校角度出发,要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必须联合二级学院、学工处、就业处、团委等多部门共同作业,统筹安排解决问题措施。二级学院重点做好就业心理问题学生的摸排及建档工作,确定心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安排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疏导工作,为就业困难学生联系专业对口单位,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从根源上化解学生心理障碍;学工处心理服务中心做好心理咨询平台搭建,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机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咨询解惑服务,统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减轻消除求职负面情绪,摆正学生就业观;就业处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增设针对就业心理问题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就业心理问题学生求职能力;团委可联合学工处组织大型心理咨询活动,邀请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联合招就处举行大型招聘会,帮助毕业生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做好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措施的宣传工作。

(三)借助家庭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

在就业求职问题上,学生家长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结合多年工作的社会经验提出合理化的求职意见,交流沟通过程尽量发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点、闪光点,以引导启发为主,避免采用命令和劝说的口吻教育学生,不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给学生树立过高的目标,也不可给学生灌输“找个工作先做做看”的思想。当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使用正确的归因法帮毕业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就业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

增强信心,学会自我肯定。毕业季面对毕业和就业双重压力,毕业生难免会出现焦虑和自卑等负面情绪,面对不良情绪,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找到产生不良情绪原因,做针对性的补救或练习,复习专业知识技能,了解最新就业政策信息,掌握求职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职业定位[5]。同时,多与老师和学长交流,学习求职经验,拓展就业路径。逐步树立求职信心,甩掉求职期间的不良情绪。

树立创业意识,克服依赖心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政府和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各级政府争相出台不同力度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廉价租房、减免税收、高新技术创业补助等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程度也逐步加深,设置创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训练相关课程、创建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优质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作为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创业条件,谋划自主创业之路。

猜你喜欢
毕业生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