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昌清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从我国现代版画发展历程中,虽然受到西方版画艺术创作理念的冲击,但对现代版画创作实践而言,离不开传统木版画艺术的深刻影响。现代版画作为与中国画、中国油画并驾齐驱的三大画种之一,其诞生和发展,不能与传统割裂。[1]传统木版画,久远的历史传承,丰富的艺术形式,多元的表现语言范式,更成为中国绘画体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探讨传统木版画的历史沿承,梳理其艺术语言形式,对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创作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回溯中国传统木版画艺术文化,对未来现代版画创作提出展望。
传统木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唐朝时期的《金刚经》扉页上的木刻版画《说法图》,被称为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其年代比丢勒的版画要早700 年。这一时期的木刻版画,主要因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兴盛。在艺术形式上,用线、造型极具特点,人物图形,采用阳刻技法,来展现人物,宣传佛教思想。宋元时期,木刻版画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越来越走向世俗生活,与百姓的生活起居相联系。在木刻版画题材、人物、技术等方面,内容和形式更趋多样,尤其是引入朱、墨两色套印工艺,推动了木刻版画走向兴盛。明代的木刻版画,刻制技艺更加精进,所处的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为变革木刻版画技艺提供了物质条件。如在刻法运用上,传统木刻版画以单线刻法为主,而明代则出现黑白对比的表现形式。如《西厢记》、《水浒传》等传统典籍中的插画艺术,都是典型的黑白对比刻法形式。清代以来,由于禁书运动的影响,对于传统木刻版画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与此同时,木版年画得以盛行,版画的题材、形式也趋向多样。
从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上,传统木刻版画的创作,与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具有紧密关联。在技法应用上,很多技法具有共通点。通常,木刻版画将绘制、刻画、印刷三者衔接起来,强调“三味一体”。传统木版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画面布局的时空意境。如在水印木刻版画中,利用线来展开画面,通过线的处理,增加平面感,这种创作手法,可以在平面内实现跨时空的意境渲染,也突破了传统绘画受视点、时间的局限。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就是对平面意境美的深刻阐述。[2]我们对比西方绘画理论,传统木刻版画摈弃透视与结构关系,在画面时空意境中得以描摹,更具深刻性。从色调上来看,对明代以前的木刻版画,以黑白色调为主,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明代以后,引入套色技术,使得木刻版画的色彩也趋多样。及至清代,传统木刻版画的色彩更加绚丽,用色与布局也不拘一格。从创作技法来看,传统木刻版画的创作,多沿袭传统制作方式。如在选料上,以梨木、桃木等为主,不同地域的传统木刻版画创作,还会选择当地的一些木材来制作。在陇东地区,以梨木、柳木为主。对于选料,由于木刻工艺自身的特点,如刀法的运用,力道的控制,纹路的走向等,都会影响木刻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拳刀法在运用中,需要黏贴在木板上,发挥雕刀之特长。在相对复杂或者更加精细的版画造型中,多采用单一的刀法技艺,来确保力道和线条的流畅、自然。在题材上,传统木刻版画的创作主题,多与所处的时代有关。如宗教类题材、生活类题材,以及文学类题材等。木刻版画艺术与文学的结缘,推进了传统版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如结合传统文学典籍,运用版画艺术来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风景、场景等。
对于现代版画,从其产生到发展,历经动荡年代、和平时期,而不同时代背景下,其艺术形式及思想内涵也有所不同。学界认为,现代版画艺术的溯源,与鲁迅的“新兴木刻运动”有关。鲁迅通过对西方版画的学习,立足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发起新木刻倡议。如将西方版画理论、版画艺术家等创作思想介绍到中国,促进中国传统木刻版画与西方版画艺术的交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以取材方便、简洁、实用等著称的木刻油印手法,成为当时版画创作的主要形式。革命时期,考虑到版画艺术创作的传播功能,在版画本体语言、艺术本质领域,探索较少。新中国以后,一些重点艺术院校相继开设版画专业,推动了我国现代版画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让中国现代版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下的中国现代版画创作,在理念多元化背景下,现代版画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将回归艺术本体,关注艺术创作个性化表达。版画艺术创作,在材料、工艺、理念、作品形式等方面,力求艺术创造力和视觉感受力。但要看到,对于现代版画艺术创作本身,并非与传统木刻版画“分道扬镳”,二者之间既相互关联,又走向不同的创作路径。
科技的发展,文化多元性的碰撞,对现代版画艺术创作也带了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对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来说,也趋向多元化。立足现代版画艺术,可以从抽象形式语言、平面构成、符号化表现三方面来阐述。现代版画创作的形式,样式多,多是对创作者自我精神的表达。如亨利·马蒂斯提出:“精确不等于真实”。他认为,在现代版画创作中,抽象化形式语言赋予作品更深的意蕴与内涵。我们来审视现代版画创作的构图方式,也是多从点、线、面三方面来展开,与传统木刻版画创作具有相似性的审美取向。同时,在色彩运用上,现代版画艺术创作,也通过色彩来表达艺术的抽象性。[3]如谭平的《无题》,陈琦的《时间简谱》等,用色的目标在于服务其抽象性。平面构成作为现代版画创作的重要载体,多注重与现代媒介技术、印刷方式等手段的融合。尽管现代版画在制作流程、方法及技术手段上,与传统木刻版画具有差异性,但应该看到,对现代版画创作,依然聚焦要平面性,利用视觉、触觉的整合,融入不同的媒介和材料,来获得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如引入数码技术后,对现代版画创作形式,体现了对空间的装饰作用,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诉求。现代版画艺术的装饰性,客观上也为现代版画艺术创新注入了活力。针对符号化形式语言,从现代版画艺术创作元素来看,其符号形式更趋多样化。现代版画艺术,结合受众审美需要,从画面内容、表现主题,以及符号化素材选择上,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如王家增的《工业日记》版画,其特色是引入工业性符号,契合其所要表达的工业文明主题。对孔国桥的《口述历史》版画,在符号化形式语言选择上,多偏向历史性符号,来深化其版画的主题,增强其艺术精神内涵。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其产生与发展,都不可能与传统相割裂。同样,在现代版画创作实践中,传统木刻版画艺术,或多或少地影响现代版画艺术,而现代版画艺术,又在不断地解构、重组传统木刻版画艺术中获得了创新灵感。
创作技法,在版画艺术领域,主要有刻、印等不同的艺术手法。鲁迅曾对“新木刻”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在唐、宋、明,乃至清代,都曾有过很体面的艺术影响力。但对于新兴木刻技艺,却强调受西方版画影响颇深。不可否认,对于现代版画艺术,其在创作技法等方面,确实也受到西方版画理念、技法的影响,但不能否认,中国现代版画与传统木刻版画两者“不相干”。当然,细数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其在创作技法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传统木刻版画之间,两者的契合度更大。从媒介工具中,现代版画将刻制、印刷等工具都融入其中,展现了现代版画的包容性。为了提升版画视觉效果,将现代印刷技术,来改进版画刻制方法。但相比于传统木刻版画,其刻制流程更加严格。如很多传统木刻版画采用拓印方式,在拓印过程中,受不同材质木板的影响,所呈现的版画肌理也各不相同。但对于现代版画,也可以采用直接将墨刷到物体表面,再将物体印按在纸上,所得到的版画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纹理特色。
运用传统木刻版画在构思上的艺术形式,来彰显现代版画艺术的多维化视角。通过借鉴西方透视技法,融入光影手法,再辅以传统木刻版画中“以大观小”、“知白守黑”等空间意象观,为现代版画图式搭建更加深远的审美意境。[4]如在版画要素结构处理上,除了引入对称性、平衡性、装饰性理念外,还可以突出版画画面层次上的渐变性。针对现代版画材质多样性,结合现代科技,融入传统木刻版画的结构表达理念,凸显版画的审美特征。从现代版画创作中,结构上体现三维视角,可以借鉴传统木版画中结构与意境的关系,丰盈现代版画作品的精神内涵。从凸版、凹版、平板、孔板、电脑版等多种版画变革中,关注光线的明暗变化,线条的粗细变化、造型的形态变化,肌理的变化,将传统版画艺术与文化,整合到现代版画形式语言表现中,来增强现代版画的艺术张力和丰富意境。另外,传统木版画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所展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现代版画创作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
现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从借鉴、吸收传统木刻版画艺术中,再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来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版画艺术,古朴的线条、丰富的造型、深刻的精神表达,有助于增强现代版画的民族特性,从线条艺术、纹样视觉、创作手法、思想价值等方面,赋予现代版画艺术生命力和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