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东晓
(库车市第十三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魅力,逐渐成为大家积极倡导和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被认为是科学课程取得改革成效的主要途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对师生关系、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发展的第一要点是要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为前提,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进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个体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意义,要带领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获取和探究能力的掌握,从教学实践和理论提升的双重角度强化学生的个体素养。再有,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融合与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方法来实现对应用性知识的获取,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综合性的使用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当中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认知并强化自身的学习态度。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设置固定的教学情境后,在情景的渲染下营造符合科学教学内容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当中,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分析其与过去教学方法最大的差别是,探究式学习是将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十分关注,教学发展的关键直接受到学生的兴趣程度影响,只有高度的兴趣引导才能够实现对问题的获取和解答,教师依照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来做出后续的讲解和纠正,在此过程当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其在学科知识掌握过程中所累积的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式从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之后,对整个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在素质教育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所有教育同仁都能够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今后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门学科的整体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进行的最关键一点,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实现形成将科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水平,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究实践的过程当中强化学习兴趣,掌握对应学科的知识内容和体系。科学的良好思维模式是实现此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强化个体认知,实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进而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获取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基础教育为前提深化学科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当中掌握更为深入的探究技能。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视相对较低,所以此学科的师资力量配备不够充足。另外现有的小学科学教师大部分为刚刚开始工作的师范类毕业生,或者是之前并没有承担过主科教学任务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的个体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对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经验较少,会直接影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发展。总而言之,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落实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难以通过构建科学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缺乏逻辑性,对于学习指导的态度和能力也有所欠缺,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模式自身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科学的教学方法会直接提高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储备和较强思考能力学生的学习质量。但一些学科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想要实现探究式学习依然会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所涉及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都能够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教材资料,也可以选择生活和学校当中现实存在的场景作为教学情境。但依然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学科授课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和实验内容的讲解及记忆,对于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够重视,未能带领学生真正感受并实践探究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后续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1]。
想要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资源,部分学校在开展科学教学课程时,教学资源和设备相对有限,难以确保科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创新。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影响,在体验外部事物时主要以个人感觉为基础。所以教师要预先准备好科学教学的材料,强化学生的个体感受和体验。通过实物教学材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叶”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自然界植物的叶子,也可以组织学生在上课时带来自己收集的树叶,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探究,强化学生对树叶形态结构等特点的认知。
作为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都能够明白,如果想要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就要从强化其探究兴趣和热情入手,只有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引导其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和能力,从而构建出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带领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比如在进行“一杯水的观察”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要预先准备的与水相关的各类图片和视频资料,在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的过程当中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类水源以及生活当中的饮用水和其他用水等,让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情境当中感受水。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所观看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水的认知还有哪些?接着要向学生提问有关水的秘密还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在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后让其主动观察,在分析观察的过程中总结水的特征,之后由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来总结自己小组的答案。通过汇总各个小组的答案,明确了解到“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的结论。这种通过学生研究总结而来的知识汇总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其对后续知识的探究兴趣。另外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学效果,同时也奠定了此节课程对后续其他液态物体学习的基础[2]。
结合科学实验能够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实验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系统,实现学生整体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升。比如上面我们讲到观察水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科学实验,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水有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牛奶、果汁、醋等液体,组织学生将这些液体和水进行分析对比,结合各类实验来进行观察了解。有的学生通过品尝的方式来辨别味道,有的学生用触摸的方式来区别手感,多种多样的实验探究模式使得学生总结出了各种不同的实验结果。比如通过观看法能够辨别不同液体的颜色;通过气味识别法能够辨别不同液体的气味;通过品尝法能够尝出不同液体的味道;通过触摸法能够感受不同液体的手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其他不同液体的对比来进一步加深对水的特点的认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另外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基础的铺垫、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对后续问题的探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真正强化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引入和探究,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可以在掌握知识理论的前提下做出对实验内容的分析和回顾,同时分析并获取答案,真正实现思想和意识的创新。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新的探究活动当中,可以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组织学生结合在科学课堂上所学的各类知识,对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展现出来的和科学相关的问题做出细化的分析,进而实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发展。比如在学习磁铁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拿出实物的电磁铁带领学生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工作特点,当学生明确和磁铁相关的知识要点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磁铁的其他特征。另外在基础知识讲解之后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简单的工具和基础的道具来制作和课堂所学习磁铁知识相关的玩具,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玩具制作的实验过程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科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3]。
在进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提问之外,还要重视追问的引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的回答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根据总结出的不足来解决教学难点,强化教学质量。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提问追问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关注,可以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对应的帮助。教师也要在课堂提问和追问的过程当中重视对后进生的引导和纠正,让其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检查和纠正,保证学生能够在明确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强化科学探究的学习效果[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的掌握、科学能力的提高、科学态度的养成,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教师要在充分准备教学材料的前提下,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引导和意识创新的促进。要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实验总结能力为前提,构建高效系统的科学教学课堂,进而实现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