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名蓉 赵红路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语言学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科。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学者对于不同语言的研究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对应的理论解释,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语言学作为主要的人类语言研究学科之一也产生了诸多的流派。西方语言学流派一类为现代化、科学化的流派,其代表流派有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学派等;而另一类则是新流派,它们之间的“竞争”较为活跃,比如生成语言学派、伦敦语言学派等等。本文对此做简要的论述,以便了解和学习。
西方语言学史占有较高地位的流派即历史比较语言学,其也可被称为语言学史的里程碑。从历时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来源和变化,它着重的角度是进行语言比较、语言谱系和语音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该语言学派后期的新语法学派为20 世纪现代语言学的开端铺平了道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还未出现之前,语言学多称为“语文学”,其研究也多为主观臆测,并未有严格的和客观的描述和检验。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是对比古今语言的异同点,并考查、探究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等。
公元前二世纪,语法学家瓦罗提出了《论拉丁语》,并将语言学分为了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三类,区分了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完成和未完成两种体态等。洪堡特在1829 年发表的《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对语言学的突出贡献是对语言能力、语言与思维和语言分类的方法的研究,对揭示语言本质有积极作用,对后来美国和沃尔夫产生影响,尤其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十九世纪后期,德国锡大学出现了新的语法学派,并被称为“新语法学派”,其比较和归纳了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成果。该成果的诞生也意味着结构主义语法的出现,其特征是主张材料第一、理论第二,重视方言和当代语言。
十九世纪末期,瑞士语言学家和现代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建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派,后来该语言学派统称为“索绪尔语言学派”[1]。索绪尔并不认同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因为他不赞同将语言看作是一门代指客观现实的工具。他认为语言可以独立,并为此将语言作为独立的系统,以此提出了“四组二元对立概念”。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认为共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情况和语言状态;而历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除此之外,他还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所指和能指等。索绪尔语言学还提出了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认为句段受规则制约,联想关系即是拥有共同点的符号在人的记忆里的集合,这也是我们现今学习语言采用的“联想法”的来源之一。雅各布森作为索绪尔语言学派的发展者,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隐喻”“转喻”两种概念。
20 世纪30 年代的欧洲,学者们在学习和借鉴索绪尔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语言学”,然后结构语言学经过不断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学流派[2]。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者或者功能语法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拥有独立的关系结构,且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此种理念的影响下,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经过不断的发展,又延伸为三大内部主流学派,即布拉格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之一,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语言学流派。布拉格学派产生于1926 年,创始人是法国学者马丁内,布拉格学派学者们区分了语言的交际和成分功能,并为此创建了“音位学”,这对当时的语言学派流的创新做了突出贡献。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认为语言可主要分为“功能+结构”,即主要探究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功能。布拉格学派的主要领导人马泰修斯的诸多语言学思想和观点都与“鼻祖”索绪尔非常接近。比如他强调语言的比较分析,认为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上的规律性。除此之外,布拉格学派还发展了语言分析的普遍理论体系,它提出的要加强对标准语的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从而来引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的研究,这对于现今语言学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到欧洲学习过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美国的特殊交流语言问题即美国的土著语言,也因此促进和发展了美国的描写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是布龙菲尔德,他在1933出版的《语言论》说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理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学者霍盖特出版了《现代语言学教程》,并对结构语言学做了一次全面、科学的总结;同时,美国学者哈里斯也出版了《结构语言学的方法》,为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做了突出贡献。该学派认为语言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如语言是习惯;语言是口语;语言并不具有同一性等,此理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该语言学派也可称为丹麦学派或语符学、新索绪尔学等。哥本哈根学派起源于1931 年,由学者叶姆斯列夫等人创办,其突出贡献为成立了《语言学学报》,还发表了《结构语言学》的论文,全面阐述了语言的性质。在关于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上,该学派把表达内容及方式称为依存的单位,称其综合体为符号依存的关系。如果不去研究和区分语音和语义间差别,那么一切语言可以说都是一个符号系统,然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去区分不同的语言类别。一些学者认为哥本哈根学派过于强调抽象概括,除了内容与形式等少数观点外,实用价值较小。但客观地说,它对索绪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和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小影响,其创立的语符学派的观点至今为不少语言学家称道.[4]
1957 年,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代表人乔姆斯基首次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概念。1957 年他出版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分析方法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他主张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应从语言转为语法,以及研究范围应从观察现象转为描写和解释现象和研究方向应从处理语言素材转到评比语法假设。他强调对语言产生的现象进行有效的解释是语言研究的目的,所以他提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这一概念来寻找语言在不同深层次上的普遍规律。他指出人生来就具有某种内在的语言机制,这种机制使人具有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他的生成语法是指语言能力的习得的机制,是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出的形式和具体的描写,并且能用一套完整的公式将其表达出来。生成语法主要是揭示人类语言语法的个别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规律以便探索语言存在的普遍性语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派认为语言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所以该学派研究的方向也是“语法”。比如他们认为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语言,如用“名词词组+动词词组”来表示“一个句子”。该学派一经诞生就受到诸多学者的推崇,但后因内部分裂等多方面原因,受到一定的消减。
英国对于语言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但语言学发展成学科还要归功于弗斯。1938 年,英格兰以弗斯为代表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语言学派”,此外其他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马林诺夫斯基和韩礼德等,而创始人弗斯也创造了“韵律分析”和“新的语法理论”,并维持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学者弗斯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语境与语法、词汇、形态、语音等并行,这都可以来解释语境篇章的含义。该学派的学者强调意义即使用、语言的环境决定语言的意义、语言潜势和语言实际行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等之间的联系。他们还认为语言是由众多小系统而组成的大系统,认为语言的结构应该由其社会的功能所决定的。此外,他们提出的语言的三大功能和儿童语言的七大功能对教学和文体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韩礼德对其进行了改观和发展,提出了概念、语篇、人际等三方面的语言范畴[3]。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比较全面,既包含语言形式,又包括语言功能和意义研究,他后期还分析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他可以说是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在语言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4]
综上所述,在不断地学习西方语言学流派和新的语言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了解到语言学流派并非是孤立的。随着世界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对各语言学流派的不断完善,我们才可以借此去了解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这也需要学习者们能从整体去把握,并能真切认识到索绪尔语言学对语言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把握住语言学派的理论意义,有助于明确语言对一个国家和当代世界的重要意义。我们研究西方学者的理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慢慢地了解和研究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语言,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学习语言、预测语言的今后发展趋势,还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