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识勋
(桂林市宝湖中学,广西 桂林 541200)
“We receive three educations,one from our parents,one from our school masters,and one from the world,that the first two teach us.”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者完全背道而驰。这句话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所提出。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之所以对英语课程不感兴趣,完全是因为其观念受到社会价值的评判,学生在社会现实中无法应用英语,同时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内容也没有把控性,只有顺从性,其“社会价值”与“社会尊重”被剥夺,在这种压迫之下,传统英语教学变成了“奴隶”学生的工具,而教师变成高度集权的唯一统治者。
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极大地肯定了学生在教学情景中的地位,以学生为本,从而更好地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赋予了学生的学习主导权。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应试教学阶段,缺乏对学生社会性的思考,务必在生本理念下,做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权利过渡”与“解放生产力”。
生本教育的概念,最早由皮亚杰提出,在其儿童中心论中,他认为学生是参与学习的主体,应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性,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郭思乐教授将生本教育真正打造成为了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思想体系,他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因此教学的设计不应该只考虑到“教师好教”,更应当充分考量到“学生是否好学”,在这种教学理念体系指导下,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都应当升级整改。随着生本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不仅仅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以生命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的潜能;以成长为本,给予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实现全面发展。现如今,生本教育理念已在全国百多所中小学开展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诸有成效的效果,这种符合当代普适价值观下的民主理念、自由理念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届的正统思想。
中学阶段的英语是以语言的基础积淀为主,基础极为重要,但是却又十分“无效”,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没有过多可以应用英语的语境,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就像是在学习一套没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符号”。再加上中学英语教学身上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学生学习英语就成为了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
1.以考试为导向:学生、教师乃至学校,都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传统的英语教学皆是以应试为导向,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应对考试,英语教学像是流水化作业,学生更是拧螺丝的工人,完全没有关注的学生的真实诉求,违背了国民素质教育的本质核心,阻碍了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师传统封建:为了确保片面的教学成果,众多英语教师皆是以教材为核心,以教定学,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施压,背诵默写几乎成为了唯一方法,希冀于学生被迫接受痛苦,直至适应痛苦,通过“是否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更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生地位较低: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同统治者与隶从者的关系,加上学生的年龄较小,反抗力不足,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自由,学生丧失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的自我价值被抹杀,自然持有对英语的畏惧心态。
欲搬走压在中学英语教学身上的“三座大山”,务必需要在生本理念下,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权利过渡”与“解放生产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自己讲授英语的教材的方式方法、学生的背诵默写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受制于“教师本位”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把课堂教学气氛压地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一问题在英语课堂上最为显著,很多学生由于畏惧被抽查、默写,而在点名环节战战兢兢,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由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应当营造轻松愉快、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如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恐惧心理,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性格情绪,要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挖掘学生真实想法,然后再去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教学气氛。比如在学习新课程时,一些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欠缺而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可以引用德裔美国哲学家安.德兰的名言“If you don’t know,the thing to do is not to get scared,but to learn.”面对未知,正确的做法不是感到害怕,而是去学习。我们的未知永远大于已知,所以不要感到害怕,而是要积极探索,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肯定,而并不是呵责,鼓励学生勇敢地直面新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协同并进。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教学,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的引导者,而并不是学生的统治者。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和建议,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从本质上来说,因材施教就是一种“以学定教”。教师需要补习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当前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点,对待不同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教学材料。比如对待一些内心比较敏感、脆弱、内向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委婉,面对学生未必能够直接回答的课堂问题,教师应当另择他人,可在做题示范上让此类同学做代表。面对活泼、外向的学生,教师应当将课堂直接可以回答的问题交代给他们,不仅可以满足这类学生的表现欲,还能够有效调节英语课堂较为沉闷的气氛。
柏拉图有云:“Education is teaching our children,to desire the right things.”教育是教我们学生去渴望正确的东西。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巧设英语意境,如英语情景剧、英语趣配音来让学生投入进去,感受趣味、理解英语,从而渴望对英语的学习与应用。让学生明白,英语的用处,不仅是用于考试,并且还能够用于提高艺术表现。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很多英语课堂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体系较为薄弱,并且在这一时期,学生比较难管,教师就充当了整个英语教学系统中唯一的领导者,而学生作为广大参与群体,却缺乏主体地位,学生怎么听讲、学生应该做什么、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成为刻板的金科玉律,其对课堂的主导性几乎全无,从社会性上来讲,这种英语课堂下的主导模式,完全丧失了“民意基础”,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持续走低。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完全没有遵守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甚至要将英语课堂看做成一个“公民大会”,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力去“发言”去“选举”和“被选举”,只要价值观念没有大的错误,只要答有其理,都应当得到鼓励与肯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减轻对课堂的高度集权,将手中的权力慢慢过渡到学生之中,学生通过自由而激烈的讨论,带着问题去英语文章中寻找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疑问情况与解决情况,来设定此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由此表现出以学生为本位而主动调节课堂进度,优秀的学生可以做为群众的意见领袖而充分把握课堂发展,教师作为“法典”而进行权力的监督和引导。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提高学习成绩、或者是某种专业需求,任何人几乎都不太可能对符号化的东西产生浓厚的记忆兴趣,虽然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就像是一串串与实际生活并不相关的符号,无论在课堂听讲中还是在课后作业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得不到激励,因此必须要充分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从而让学生能够占据自主学习,并且成为学习的主人。
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说到:“There are two motives for reading a book;one,that you enjoy it;the other,that you can boast about it.”读书有两个动机,一是可以享受,另一个则是吹牛。为了能够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就应当为学生做减法,同时还能给学生带来可以“吹牛”的自豪感,这是完全符合现阶段中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的。教师可以建立个人积分制度,学生在课堂的激烈讨论、主动回答问题、背诵默写效果、考试成绩等,均可量化为数值记入个人积分系统,根据个人积分系统可以抵消作业,比如一天的英语家庭作业为10分,而学生通过积累得到了50分,他可以选择一周内任意三天不写作业,必须保证持续较好的课堂表现,才可以长久地兑换下去,如果从来没有做出优异课堂表现的,则要持续性地完成家庭作业从而弥补差距,个人均分高者,自然也拥有“吹牛”的资本,这种资本持续下去,必然使英语成绩不断提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生仅依靠自我的力量是不足以高效完成英语学习的,众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主要是因为学生过于分散、各自的英语基础、掌握能力差距极大,对于擅长英语的学生而言,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足够多的描述显得尤为多余,对于英语实力较低的学生而言,教师讲解的任何一个单词都会使学生一头雾水,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一盘散沙”的情况呢?
可以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建设合作学习小组,从而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积累的差异在学习小组中自行解决。因为学习小组的设计往往是以异质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设置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优势特长、性格特点等,合理地设置小组,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为了深度挖掘学习潜能,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必须通过小组各成员的意见讨论才能完成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而得到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成果,每一位学生均会深度挖掘出自身的潜能,有效解放“学习生产力”。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两人互助式、多人组合式,也可以自由组合式,然而真正最具备英语教学价值的,是大组竞争式。学生的在课上的学习不仅仅是刻板的英语知识,更需要磨炼其精神魄力,通过设置竞赛小组,学生的个人表现与小组的整体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从而学生之间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融入荣辱与共,齐驱并进。
各竞赛小组之间的比拼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竞技”的形式上来说,可以设置英语背诵接力,每个小组根据小组内不同组员的掌握情况,安排组员的接力顺序,每个人背诵整篇文章中的其中一段内容,完整背下即完成任务。不同小组之间通过对比成绩,来获得小组荣誉。从“游戏”的形式上来说,可以编排英语课文角色扮演游戏,每个组员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扮演角色,在情景剧的表演过程中,每个表演者自然需要做到对整体英语内容的全面了解,说口语和听口语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小组的成员将个人荣誉感有效融入集体荣誉感,这也印证着团队精神战无不胜。
无论是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教师本位”还是生本理念下的“学生本位”,都是在找出一个最基本的本体,总需要有一个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生本理念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地位之差”,使得二者能够充分尊重,教师能够做到“权力的过渡”学生才能做到“解放生产力”。一些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验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生本教学尝试,但是浅尝辄止,中途而返。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时间必然会检验真理,必将表达出它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