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航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对于琵琶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其音乐作品运用了较多的创新技法,而多种创新技法的融入使琵琶作品的表现更加有张力。在刘德海的琵琶作品创作中,其技法创新主要是建立在传统技法上,对左右手技法进行恰如其分地运用,以此来构成了统一的琵琶演奏形象,使作品富具感召力。从刘德海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强大的渲染和烘托的力量,创新技法使作品的表现色彩十分浓重,让人们沉浸在琵琶音乐的旋律中,不能自省,创新技法是构成刘海德琵琶作品创作中的主要特点。
刘海德在传统琵琶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创新,延伸出了很多技法,例如快速挑弹、双摇、直角双弹等等。在营造琵琶整体轮廓之后,采用了多种技法,营造出美轮美奂的“音乐点染”效果,最大限度、最好效果地表达音乐思想。刘海德所创新的技法在创作作品中运用的范围很广,在合适的音乐片段,采用合适的琵琶技法,营造厚度和层次不一的织体因素。有的为了营造整体的叠加性的统一的效果,有的为了制造层次感更强的区别性效果。刘海德通过不同琵琶技法营造出了丰富的音乐色彩和音乐层次,这得益于左右手技法的正确使用,和映衬它的琵琶乐器的声部的通力配合,以较为柔和或和主声部有明显差异的乐器音色,营造出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
在刘德海的琵琶创作中,对传统技法的遵循和继承是其作品的一大创作特点,这就造就了其作品在表达自我情感的同时,不乏传统的色彩,同时在内容上也比较富有哲理和内涵。而在曲式的创作方面,刘德海更多地继承了传统的曲式结构,并在艺术创作中,最大限度地汲取民族音乐的特点,让他的琵琶艺术中充满古朴、细腻又不失现代化。
在刘德海的琵琶演奏创作过程中,其在创作上的旋律、节奏、调式、曲式和伴奏上都运用了其独特的技法,这些方面的独特性,也造就了刘德海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地位。
旋律创作技法。刘德海在琵琶演奏的创作过程中,十分擅长对旋律进行较好的处理,因为对传统技法大量引用和特点汲取,这就使得刘德海在音乐及琵琶融合创作方面给人一种非常舒畅的感觉。他的琵琶旋律整体特点是舒畅、宽阔和朴素的,演奏其他感觉气势非常舒适,也给人非常广阔的感觉,这就让演奏者起来有种顺势的感觉。例如在刘海德所创作的作品《天鹅》中,一段情绪较为舒缓和忧郁的铺垫,此部分运用了琵琶中的反正弹、拍弦、对位轮等技法。主要是为了表现天鹅的灵动感。这些技法的使用也使音乐表现非常具有凝聚力和舒张力,收放自如。
节奏创作技法。一首好的琵琶,其节奏必然是生动的,流淌的,也是丰富的,富有生命和灵动力的,在刘德海的琵琶演奏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节奏的引用,他运用多变的节奏使得整个琵琶犹如泉水般流淌,富有生命力,其中著名的琵琶曲《一指禅》》是此技法应用的代表作。
调式的灵活运用。刘德海在创作过程中,十分注重运用调式的变动,来增强整个乐曲的生命力和灵动性,这也受益于其灵活跳跃的思维。在调式灵活运用的琵琶方面,在新编《霸王卸甲》通过指甲与弦和品撞击发出的松散噪音来模仿霸王卸甲时甲片撞击的“沙沙”声,使音乐场面表现更富感染力。
琵琶属于古老的乐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传统的技法,而为了很好得与现代融合,刘海德运用创新的技法予以了有效的传承,而很多作曲家在其影响下也赋予了琵琶作品更多新的元素,使琵琶音乐更加现代化,以中国传统技艺为主融合西方音乐元素,所创作出来的琵琶音乐作品,如唐建平《春秋》、朱践耳《玉》及谭盾《琵琶协舟曲》等,这些作品在进行内容表达及创新技法运用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刘海德琵琶创新技法的影响,进而使作品的特色更加凸显。
以朱践耳创作的《玉》为例,通过玉这一物品的来抒发对人美好品质赞许。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物品之一,通过温和坚韧的特征来表现人纯洁真诚的品质。作者在进行作品音调创作时采用增四度4 个音的形式来表现出作品的“冷”的质感,这一点在乐曲的第三段表现地较为明显,音乐刚开始采用慢板的形式,进而配合大量炫音,以此来营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在第三段处理时朱践耳还运用复合泛音,通过本音及高15 度的泛音来进行表现,这一技法是借鉴了刘海德所创作的技法。另外在整曲中还采用了刘海德先生所创设反弹、肉扫等创新技法,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凸显该作品整体意境。
另外还有姚盛昌创作《唐韵》,该作品主要是为了表现中华民族在盛唐时期风韵,在首演时则是邀请了师从刘德海的琵琶演奏家杨靖女士,受刘德海创新技法的影响,杨靖在演奏《唐韵》时也采用了“反正弹”“、弱奏”等创新技法,该乐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则是通过手鼓及笛子等乐器一步步将人们带入到苍凉的环境中,进而引入琵琶独奏。而为了凸显琵琶音色的演奏张力,则采用了右手反正双弹的形式,并配合了吟音、滑音等左手演奏技法来表现出在与少数民族异域风韵。
在以上两首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都运用了刘德海所创作的琵琶创新技法,另外还有唐建平的《春秋》也同样采用了反正弹、重泛音等技法,姚晨的《思凡》中则运用了刘德海线上的山口外拨弦技法。由此可见刘德海所创作琵琶创新技法被广泛的应用到现在的琵琶作品中,可见这些新技法对琵琶发展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技法高度适用性。当前琵琶音乐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都应进行系统学习这些新技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需要看到新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价值,进而使作品更具有魅力。
要想把琵琶作品演绎好,首先要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歌词的含义进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作品的演绎。情感是对琵琶作品核心思想的表达,例如刘海德《田园篇》在这首作品的节奏方面,多次出现的弱起小节需要格外加以注意,以此来处理好每个细节,在频繁出现的弱起小节后,我们要注意对正拍旋律音符的突出表现,附点音符的时值也需要保持。作为一首琵琶作品,在演奏《田园篇》时要特别注意加强音符之间的连贯性,既要把音符的时值弹奏的同时要表现出作品本身的欢快。歌以咏志,乐曲以音色和音律的变化,反映清新之感,通过整个段落中的音色、发音点、音色、力度的差别及交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让人放佛看到了田园之景。在此片段中,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田园篇》需要表达的情绪进行把握,从而得以用更精确的方式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熟练记忆乐曲的关键符号和音乐语句,不仅要对读谱和演奏能力有很好的把握。而在演奏《霸王卸甲》时要特别注意加强音符之间的连贯性,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左右手的合理配合,既要把音符的时值弹奏的同时要表现出作品本身的磅礴质感,共同勾勒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新编《霸王卸甲》需要表达的情绪进行把握,从而得以用更精确的方式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熟练记忆乐曲的关键符号和音乐语句。
根据乐曲调式、调性的不同进行调整,并且随着音乐风格、乐曲长短的不同,进一步把握音准的概念。例如在该曲的尾声音区部分,该部分音调很高,还运用了空泛音响的“泛音”,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营造当时的意境,使听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在这样的音色,如同一层薄纱笼罩,让琵琶音色越加凸显。新编《霸王卸甲》采用琵琶演奏时,需要多采用手的握力,手腕的握力要起到辅助的作用,手指的因为同样要比音准线低。左右手要合理配合,以此来表现弹拨抓放的作用,采用循环往复的形式来作用于琴弦,通过琴弦张力的变化来实现音波的变化,从而产生理想的演奏效果。置的不同、时间长短的不同、以及力度的不同,使琴弦发出有规律的音波变化。弹拨技法的掌握,其意义主要是通过高低音波的改变,让新编《霸王卸甲》在琵琶的演奏效果得到升华,利用琴弦可表达出类似气势磅礴效果,当演奏者进行演奏时,也能够引发其在这意境中的体会,促使其更好地去完成琵琶作品所表现的艺术魅力。
练习刘海德琵琶的创新技法,遵循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在训练中,一定要先从短小的节拍开始,为速度的加快练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从慢的练习中,确确实实地掌握琵琶不同的技法,在熟练度提高的情况下,再进行加速、加大弹拨的动作,逐步实现对这一技法整体熟练度的把握。
此外,为了便于演奏者在实践中对琵琶演奏动作的理解,通常都采取固定腕子拍桌子、固定腕子拍球等方法,先让演奏者熟悉不同琵琶动作的形象化概念,明确腕子部分的不可动性,以保障演奏者在日后琵琶技法训练中对动作的准确度。在演奏者掌握正确的感觉后,就可以固定在琴杆上继续练习,进而开展使用手指触弦训练,实现不同琵琶动作的完成。
例如刘海德所创作的相角揉弦技法不同于传统琵琶揉弦技法的特点在于,它是借鉴小提琴在指板上的滚动揉弦技法而形成的。琵琶相角揉弦技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突出演奏效果和表现艺术魅力,并且,在演奏时对音响频率的快慢和音响幅度的高低,便于调整。当然,相角揉弦技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在地域风格的乐曲中,揉弦的深度和力度尚不能满足乐曲表现力的实际需求。相角揉弦是指,利用手指的拨弄改变琴弦的长度或者张力,持续动作后产生的音波。通俗点说,就是通过手指按压在琴弦上位置的不同、时间长短的不同、以及力度的不同,使琴弦发出有规律的音波变化。相角揉弦技法的掌握,其意义主要是通过高低音波的改变,让琵琶的演奏效果得到美的升华,利用琴弦可表达出类似歌唱的效果,当演奏者进行演奏时,也能够引发其在这意境中的体会,促使其更好地去完成乐曲所表现的艺术魅力。
在刘海德作品中其琵琶技法创新性往往是建立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传统技法和创新技法两者是互相发挥长处、相得益彰的,因此在进行作品创造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融合运用。在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刘德海的琵琶创新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演奏的表现张力,为作品的表现融入更多艺术元素,使音乐内容更现代化,更符合当代人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