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东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歌仔戏是福建省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源自闽南而形成于台湾,是闽台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是闽南地区的一种重要戏剧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歌仔戏的表演过程中武生亦是重要的戏剧角色之一,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通过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表演。以高超的技术和美不胜收而又灵活的方式来刻画不同类型人物。这样才能在戏剧表现时更加具有艺术张力。在多元文化和时代下要想使得歌仔戏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就必须要寻求新的契机,作为一名从事歌仔戏表演的老演员,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浅谈对于歌仔戏武生表演的认识和思考,希望在新时代下可以为歌仔戏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歌仔戏是厦门市和漳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称为“芗剧”。歌仔戏是以流传于闽台的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了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特色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它诞生于20 世纪的台湾岛,是我国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它流传于使用闽南方言的闽南文化区域,台湾,福建闽南,东南亚闽籍华人聚居地。歌仔戏不过百年历史。其最大特色在于音乐。其音乐分为唱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其唱腔属曲牌连缀体,在连缀时可采用同宫同调、同宫异调、异宫同调、异宫异调等方式。唱腔曲牌大体可分为“七字调”“杂碎调”“哭调”“卖药仔”和“小调”五大类。其伴奏音乐则分为串仔、吹牌和锣鼓经。歌仔戏作为传统的地方戏剧,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它将闽台区域的文化融入舞台表演中,是闽台人民在长期劳动和文化传承过程中总结下来的文化瑰宝。而正是由于歌仔戏作为地方剧种,受语言限制,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歌仔戏的弘扬和传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却无法打开新的道路让更多的人爱上这一地方戏剧。在新的时代下,歌仔戏的受众大多是一些喜爱传统文化的老年人,对于一些接受多元文化影的青年人而言,他们却不喜爱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但是歌仔戏不仅仅是我国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瑰宝,更是维系两岸人民文化交流和情感的重要枢纽,在复杂的国内环境下必须要积极地弘扬歌仔戏这一文化形式,才能促进台湾地区和闽南地区人民的团结友爱,加大歌仔戏对于国内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使我国在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武生这一戏剧角色还是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国内的人民群众即便不了解和喜爱戏剧文化的内涵,也一定对武生角色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文化输出的国际情景下,很多国外的戏剧爱好者也了解武生在戏剧中的重要地位。歌仔戏的武生与京剧武生有所不同,歌仔戏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戏剧功底,在文戏唱腔方面要求更高,因同宫同调,亦文亦武的创演整出大戏,所以对于男演员来讲,比较吃力。因此要不断地学习,练习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而且还要在不断的表演和学习过程中精炼自己的动作表演,使自己在戏剧艺术表现时能够通过矫健的身手增加艺术张力。歌仔戏剧中的武生角色也是如此,不仅需要精湛的演技和唱功,更是要提高自己在艺术表演时的动作展示,使武生角色下的人物能够在舞台上活灵活现。
要做一个优秀的武生演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无论是长靠、箭衣、还是短打,武功都是武生演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功底是绝对做不成、做不好武生演员的。练功要从小练,要有扎实的腰、腿功底,要熟练地掌握长枪、短刀各种武打套路,同时还要练就高难度的翻、扑绝活。(师父说过“要想人前夺萃,就得背后受罪。闲时备来及时用,要持之以恒的练功,练私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有时为了一个技巧,要上百、上千遍的练。)这些基本功包括武生在角色表演时的唱功和台词功底,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演技将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观众,还包括武生的武术功底,利用矫健的身手展示出武生角色下的特点。武生在表演时需要从步伐、手势、身段都要认真学习,将这些基本功都扎实掌握之后,才能在舞台进行表演。可以说武生的基本功是武生角色在上台表演时的基础,如果一个武生演员缺失这些基本功将很难在舞台中表现戏剧的艺术内涵。这些基本功需要武生演员在长期的练习中慢慢积攒,没有任何捷径可以寻找,只有在不断地积攒过程中,才能够使自己的动作如鱼得水,借助矫健的身手完成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表演,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除了这些内容之外,武生演员还要在基本功中锻炼自己的戏剧演唱和表情管理,通过这些内容才能够使戏剧中的角色更加鲜活地展示给观众[1]。
当然武生角色拥有了基本功之后,在舞台上进行表现依然是不够的,此时需要无声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技艺,拥有一部分艺术表现技巧,这样才能够在舞台上带来更好的表演。这也是戏剧演员所应当不断学习和精进的,在戏剧表演这条道路上没有捷径也没有尽头,唯有不断精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技巧,才能在舞台上更好的汇演角色,也能够为戏剧的发展和弘扬做出进一步贡献。
在武戏打斗时,武生要尽可能地利用艺术表演技巧,来将自己的基本功进行进一步的阐释,这些技巧能够提高戏曲表演的观赏性,这也是观众所愿意看到的。在表演技巧和基本技巧的提升过程中,武生演员需要在不断地汇演过程中融入属于自己的部分,这样便能够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技巧,这种表演风格也是在基本技巧和表演技巧在进一步提升后所得来的[2]。
例如,在武生的打戏进行舞台表演时不能一味地套用套路,将自己所学的基本功按部就班地融入舞台表演中,更应当将一些武术技巧进行戏剧化,使观众能够在戏剧中看到最具美感和真实的打击感的表演。在武生格斗表演时,一定要将打斗的紧凑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武生打斗的紧张气氛为观众进行营造。这并非利用基本功便能够进行展示的,而是要借助武生的表情以及不断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更是需要武生演员不断地去观摩和学习其他武打镜头,并将这些内容融入自己的艺术表演中。尤其是在新时代下的戏剧表现,很多年轻人认为戏剧表演太过于浮夸和虚假武生的假打桥段,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厌烦,在这样的情形下,更是要精进武生的艺术表演功底,不断地利用新的表演技巧和具体手段使武术表演更加真实且调动观众的情感。
其次,在武生表演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作为传统的艺术表演,实则也是通过演的形式将戏剧中的角色进行人物刻画,武生并非通过简单的动作展示,为观众营造华丽的视听感受,更是要使整个戏剧表演浑然天成,这就需要武生演员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营造和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在舞台表演时,武生要对自己所表演的形象进行充分的分析,去了解角色本身的属性和性格,这样在表演的时候才能将自己带入到角色中,使角色能够浑然天成地呈现给观众。武生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功底展现武戏的精彩,为观众营造出精神和干练的角色形象,更是要将角色内心的细腻和性格为观众进行展示。这是武生角色在进行舞台表演时最难的一部分,内心的细腻往往无法通过动作和表情进行展示,这就需要武生演员在不断地学习和表演中积攒经验,深入琢磨自己的演技。
最后,武生在舞台中进行角色扮演时,并非仅仅营造一个简单的人物形象,更是要从戏剧的故事背景出发,将人物带入到戏剧所要表演的故事情节中。这需要武生对整个戏剧情节进行深入了解,去完整了解戏曲情节所构建出的世界观,然后在闲暇之余对于角色进行深入了解。既要从戏剧的角度出发,为观众营造丰满的人物角色,又要走出戏剧之外,利用戏剧为观众展现深刻的人生道理。
多学,多看,多思考,多练。对于歌仔戏的武生演员而言,要想使自己在艺术表演的生涯中进一步突破,就需要使自己的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歌仔戏作为地方传统戏剧,是台湾和闽南劳动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所积攒下来的文化瑰宝,他不仅仅是台湾和闽南人民的共同财富,更是承载着闽南人民和台湾人民精神寄托。因此要想使自己在艺术表现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必须要走进闽南人民的生活中去探索人民的精神需求,不断地对歌仔戏这一戏剧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歌仔戏的武生演员而言,无论是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还是舞台所需要具备的表演技巧和基本技巧,都是武生演员这份工作的基本需求,本着敬业的精神应当将自己的表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而当自己在表演技艺上遇到瓶颈时,就要不断思考。作为一名歌仔戏的表演者,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充当怎样的角色。在弘扬歌仔戏的过程中,武生演员应当走进戏内、走出戏外去品味人生和历史,这样才能不断地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提高自己的境界,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戏曲表演中。
在进一步提升武生演员的技艺时,要将戏剧的韵味融入自身的表演工作中,在舞台表演时要做到人戏合一,一旦踏上舞台便要充分融入角色汇演中。这样才能从故事背景和角色性格的多个方面,去诠释戏剧中的人物,也唯有这样才能够将戏剧的艺术内涵进行充分的阐释,不再使其成为年轻人口中枯燥的艺术形式。戏剧表演的韵味是戏剧表演工作者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有很多艺术家在垂垂暮已时依然无法得到戏剧韵味的真谛,而我们作为戏剧传承的后辈,作为新时代的开辟者,更是需要不断对戏剧表演进行思考和探索,才能真正发掘戏剧的韵味,将戏剧表演的美感和艺术内涵从根本上发掘,从而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应尽的贡献[3]。
在新的时代下,无论是多元文化的冲击还是信息技术的出现,都对歌仔戏的弘扬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样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为歌仔戏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歌仔戏传承人,在面对这样的时代挑战,更应当将弘扬发展歌仔戏作为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下,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接受歌仔戏这一地方特色戏剧,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意义上成为强壮中华儿女精神的宝贵财富。
笔者在多年来的戏剧表演工作中不断地思考武生演员的历史使命,在对多元文化和歌仔戏中文化内涵审视的同时,认为应当接受多元文化的创新。尤其是台湾地区和闽南地区的歌仔戏,虽然同出一元,但是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台湾地区的歌仔戏偏向于影视化表演,唱腔较低,更容易被大众所传唱,接受,而闽南地区的歌仔戏依然使用传统的同宫同调的声腔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表演。这为笔者带来一定的思考,能在同宫同调,且完美体现出来的男演员不多。在闽南地区歌仔戏的发展过程中,更应当接受多元文化带来的影响,使歌仔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在发展和弘扬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借助各种信息传播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歌仔戏这一地方特色戏剧。在进行戏剧创作时,要偏向于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创作,无论是在唱法、艺术表现形式还是故事内容的选择,都应当更加平易近人,这样才能在国内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也容易使这一戏剧走向国外,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总的来说,戏剧表演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市级传承人,和一名歌仔戏演员,我应当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思考,使自身能够为歌仔戏发展做出贡献,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和接受这一地方戏剧,使自己能够承担应当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