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2021-11-27 09:36贺纪云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贺纪云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十分重视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工匠精神不仅可以促进职业教学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可以更快适应学校外的社会,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实现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挖掘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已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的大国,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创造力明显不足,同时目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因此对于我国来讲培养高质量、具有创意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是必然趋势,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对于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国际影响力提高的重要表现。第二,很多高等学校办学的目标主要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和教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将良好的工匠精神应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1]。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对工作形成积极负责的态度,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学校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适应社会,在将来面对招聘和就业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中提前感受到企业单位的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步入社会时的适应能力。

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一)价值目标层面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决定着高校思政教育的政治特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较高的道德素养。而工匠精神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是追求和谐人才的培养目标[2]。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免会陷入技术人的教育中,使得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被技术人的观念固化。通俗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将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发展,将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技术价值同步发展、和谐统一,使高等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成为健全的职业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建设者。因为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有共同的价值目标,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就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得高校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有最佳的实施途径。

(二)理论与实践层面

首先从理论层间来说,高校的课程思政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体现。高校的思政教育既是我国当代思想政治的时代精神,同时还能体现出较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格和特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升级和转型,因此高校培养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学生,有利于实现我国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总的来说,高校的思政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思想基础,而工匠精神的实现则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政治修养的实践和体现,因此,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在认为追求和关怀方面都是和谐统一、相互契合的。

(三)教育目标层面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船舶,同时也为我国高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样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也在高校的办学目标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同的培养方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事业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很多战略发展计划,同时这也在表明着我国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我国是制造强国,除了要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较高的人才之外,还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工匠精神。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与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不谋而合,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课程思政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观

由于当今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使得学生对高校中的专业课程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很多学生会认为很多专业课程中的技术含金量比较低,在将来参与工作时也不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是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不光是我们国家重视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很多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工科型的人才培养,所以新时期对于工科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学校中的专业课程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充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精益求精的思想观念,促进我国高校工科专业的发展,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列举和学生生活有关的案例,充分挖掘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匀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二)营造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氛围

因为很多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学习松懈下来,表现出的学习动力也不是很强,如果只依靠思政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很难达到预想中的目标,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充满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学生所形成的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短暂性,学生只有切实感受到相关的企业文化,真正的了解到工匠精神的意义,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和相关企业要进行合作,为学生营造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中进行实地观察,亲身体验相关的企业文化,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楷模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了解到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会受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主约束能力,从而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三)培养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如今的高校教育中,很多时候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指导和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对于高校中一些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工匠精神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将来学生在参与工作时,具有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能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将来的工作中。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环保意识等内涵贯穿到每一节专业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价值观等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思政本来属于高校的一种叫傲雪活动,因此必须认识到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中,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匠精神等才能得以形成和提高。

(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

在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的思想和技能得到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选择和学生身心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参与性。因此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意识[3]。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专门的工匠精神主题活动,将工匠精神培养的思政教育课程模式以活动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工匠精神的感人事迹,在活动中进行分享交流,并且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客观的方式对此学生进行评估。

(五)课程思政教学结合工匠精神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大多数的学习方式还是通过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在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特点,在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例如,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评时,不仅要要学生要能够自主完成测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不断追求进步,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政教育课堂中进行反复不断的实践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并且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学校的课程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前提下,还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观。通过营造充满工匠精神的氛围、转变德育教学的方式、挖掘德育教学中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内容、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严格要求自己,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