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凤
(兰州工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倡导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或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个性化课程等精品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侧重知识点的完整性输入和学生的死记硬背,这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完成相应考试或拿到证书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出导向法”的提出为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对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起到了把薪助火的作用。英语学习不再是机械性记忆而是有效性输入和产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驱动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并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理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产出导向法”是由“输出驱动假设”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发展而来,并以Swain 的“输出假说”和Krashen 的“输入假说”为基础,注重研究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相互促进及语言学习效率的问题。“产出导向法”由外语习得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3 个重要部分构成。外语习得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这一理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假设。教师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挑选出输入信息,这些输入信息会帮助学生有效产出。学生在产出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后,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3 个阶段。即学生根据教师的产出目标完成产出任务,教师再进行即时和延时评价。
张文娟运用“产出导向法”研究了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教学。她通过搜集问卷和访谈就产出导向法如何应用于外语课堂提出了参考建议。郑维佳在分析产出导向法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驱动”“促进”“评价”3 个方面,论述了产出导向法的实施操作策略,以期改进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邓海龙从教学理念、假设和流程3 个方面对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产出导向法”具有3 大优势——“更与中国大学外语教学实际相契合”,“摆脱了需求分析困境”和“融合了二语习得理论和外语教学实践”。陈杰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在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的理论框架下,整合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旨在改善英语读写教学效果。仝丹提出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为“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有效进行提出了策略。现有相关文献多侧重于对“产出导向法”的理论研究或“产出导向法”对英语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而关于“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单项技能培养和提高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在前人“产出导向法”和“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个案调查方法,了解本校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时遇到的问题并从“产出导向法”的角度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产出导向法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两者之间有机联动。产出导向的前提是大量有效地输入。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听说的过程也是输入输出的循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学生虽然在传统教学课堂上也能获取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为产出能力,进而用于日常交际。学生往往会出现考试拿高分,但实际听说表达能力低下的情况。另外,传统课堂的听说课程的课时有限,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有效进行听说练习,教师也不能一一指导和评价,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听说方面的自主学习,改变“学用分离”弊端,从而与传统课堂的学习进行有效结合来促进语言的产出。
本问卷共设计了29 道题,其中单选题18 题,多选题10 题,开放性问答题1 题。共有400 名本校学生参加了此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参与问卷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时的态度、途径、效果及遇到的困难等。
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学生年级从大一到大四不等。其中,男生141 人,女生259 人;这些学生都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专业涉及金融、会计、工管、经济贸易、法学等。其中有186 人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占总人数的46.5%。
调查首先了解了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态度以及他们目前的英语水平、平时英语课堂教师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情况、然后主要从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途径、自主学习的效果及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4 个方面展开了调查。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目前的英语课堂较满意并赞同教师使用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技术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认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也乐于在教师布置任务的情况下开展自主学习。本调查主要从以下4 方面分析:
表1: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有281 人(占70.75%)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依托产出导向法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听说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只有16 人(占4.%)认为信息技术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在问到信息技术的使用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有何影响时,学生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方法,有效地促进信息输入。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表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途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听说自主学习的途径主要有英语学习软件、英语广播、英语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使用过的英语听说学习软件有沪江英语、可可英语、TED、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中国日报、新东方、普特英语、大耳朵英语、爱思英语。其中利用手机及学习软件进行听说自主学习的学生最多,他们认为借助于手机上的学习软件可以极大地提高听说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
富饶的巴蜀之地,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天性乐观的四川人民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奇迹。如今,中阿撒可富也希望伴随着阳光、雨露,在广袤的四川大地续写丰收的传奇。
表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
如表3 所示,286 人(占71.5%)认为通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有108 人(占27%)认为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听说水平,他们认为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听说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调查显示只有4 人(占1%)认为没有提高,2 人(占0.5%)认为英语水平有所下降。
学生普遍反映这些英语学习软件很实用便捷,尤其是对听力和口语有很大帮助,能纠正错误读音,能立刻给出评分,跟读测试使自己能够发现在语音语调上的不足,同时能很好地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老师推荐的软件如可可英语增强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英语学习举足轻重,学习者也乐于使用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
表4: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困难
(1)自主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下的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有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与传统听说课堂相比,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但如表4 所示,大部分学生自主利用性较弱,受外界环境和内在意志的制约,例如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信息资源的缺乏和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使得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听说学习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2)自主学习中缺乏互动性
虽然自主学习给予学生灵活的时间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信息,但是通过信息这一媒介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交流也很重要。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偏重于埋头学习,不善于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合作,基本是处于完全自我的信息化学习模式,这样不利于语言的产出。
(3)自主学习中缺乏持久性
如表4 所示,有46.10%的学生认为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缺乏持久性。有些学生在进行信息化自主学习时,不仅没有长期的学习计划和实际高效的学习时间,而且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抗干扰能力较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目标无法完成。
(4)自主学习中缺乏信息辨识及筛选能力
信息技术下学生每天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有微信公众号、英语学习应用软件、英语学习网站、英语广播及电视节目,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33.33%的学生缺乏信息辨识及筛选能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会合理利用学习资源,也不会合理地识别对其更为有用的信息,只是被动地接受软件上推送的听力资料,不能很好地分辨学习资料的适用性也不能有效地促进产出。
(5)自主学习中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
如表4 所示,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时最担心的是无法得到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信息化自主学习虽然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突出他们的自主性,但是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信息辨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缺乏必要的教师指导也是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自主学习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和意愿并且能够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或没有计划性的自主学习是盲目低效的。教师可以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对于产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实时在线给予指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非选择性学习,即将教材中出现的所有语言现象不加选择地进行加工,硬性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局限性和机械性。借助信息技术学生以产出任务为目标导向,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驱动力也更强。学生可以从输入材料中更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和练习,也可以让教师在课下给予引导点拨、答凝解难。这样确立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产出需求,也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力和加强自我学习管理。
信息技术下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自主学习当中,学生需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和意愿并且能够坚持下去。教师可以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际学习能力,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然后借助于信息技术在课下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听说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筛选和加工信息,对学习语言产出时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促进产出任务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充分发挥“支架”作用,又要避免因布置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使学生出现消极情绪。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客观准确、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为学”。信息技术下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心得和经验的分享。生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尤其是从同伴的评价和语言产出中能够获得灵感,激发学习的动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提升语言输出应用能力是“产出导向法”的最终学习目标。信息技术在产出导向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在输入阶段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在驱动环节中为场景任务的设定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产出。总之,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有机衔接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使“学”与“用”紧密结合,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