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莹
(宁波广电集团,浙江 宁波 315000)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各类视频播放器将丰富的电视节目类型提供给人们,且节目观看的时空限制得到打破,基于终端设备的支持,即可随时随地观看节目。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选择机会增多,如果电视节目不具备较高的质量,将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需深入推进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工作,改善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终端设备,能够快速传播信息。这样显著增加了信息数量,导致信息过剩问题的出现。结合这一变化特征,电视节目工作人员需将大数据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全面收集、整合各类信息,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调整电视节目的制作思路,以便促使受众的观看兴趣得到激发[1]。
由于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人们日趋重视受众中心作用的发挥,在制作、传播各类信息时皆将受众作为了核心。电视节目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夯实群众基础,也要将用户需求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深入变革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电视节目工作人员需调研用户实际需求,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功能,将符合用户需求的电视节目提供给人们。
受社会发展、信息技术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日趋明显,人们更加青睐短视频、短消息等。电视节目在制作策划过程中,需将用户接受特征的变化纳入考虑范围,通过深度加工信息内容,以便与人们碎片化阅读需求所适应。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电视节目内容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用户的观看兴趣。首先,模仿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很多电视节目是根据国外节目进行改编制作而成,如《中国达人秀》、《中国有嘻哈》等。虽然这些电视节目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受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当地文化内容将会不同程度渗入到电视节目当中。若国内从业人员依然模仿克隆国外电视节目,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到电视媒体的整体发展。其次,同质化问题严重。某种类型的电视节目获得成功之后,其他电视台往往会重复播放同一个节目形态,采取基本类似的节目内容。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推出之后,其他电视台随之制作了《爱情连连看》等内容相似的节目。这样就造成了节目同质化问题,影响到受众的观看兴趣和节目传播效果[2]。
首先,电视节目的播放频道、播放时间是固定的,如《新闻联播》在每晚7 点固定播放等。观众要想收看某一节目,就不能够错过播放时间段,局限性特征明显。而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观众则能够于任何时间段内观看播出后的节目,时空限制得到打破,观众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其次,相较于新媒体来讲,电视节目信息播出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问题。以新闻节目等资讯类电视节目为例,其制作过程涵盖信息采集、信息加工等多个环节,需将大量时间投入进来,这样资讯信息将难以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难以保证电视节目的时效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媒体由于能够融合音、画元素,在信息传播中获得了竞争优势。但电视节目采用的是单向输出模式,仅仅于制作前收集、分析观众需求,确定制作思路。完成节目制作与播放后,难以动态调整电视节目。新媒体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具有双向互动的优势,对电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挑战。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观众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实时搜索节目内容,又可以深度参与到互动当中。
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切实改善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电视节目从业人员需积极创新制作技术,变革节目形态,推动媒介融合进程。在开展电视节目制作之前,工作人员要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对受众的实际需求深入挖掘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明确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向和思路。通过精准定制的实现,促使大部分受众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节目制作组需投入充足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将多种媒介融合技术引入进来,如借助于5G 技术、卫星车等对节目内容实时传输等[3]。总之,电视节目从业人员要全面认知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深度、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促使电视节目制作与当前媒介环境所符合,加快电视节目转型升级步伐。
传统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够新颖,同质化现象明显,流失掉大量受众,阻碍到电视媒体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切实优化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提高内容质量和新颖性,以便有效巩固和扩大受众群体。从本质上来讲,电视节目属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范畴,只有制作出特色、新颖的内容,方可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现阶段一些电视台对海外优秀节目进行借鉴或引进,短期内能够将大量的观众吸引过来,但却会对电视节目的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在电视节目创新过程中,需将节目内容的创新作为重点。例如,在策划设计电视节目内容时,可将中华本土文化融入进来,促使中国地域特色得到凸显。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古诗词大会》等节目为例,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节目核心内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需注意的是,在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创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结合用户需求及时调整电视节目内容,促使电视节目的服务性能得到提升。例如,播出电视节目后,可利用官方微博、官方邮箱等载体对观众的意见积极征集,全面了解观众的想法和建议,进而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促使用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这样电视节目的整体吸引力可以得到提高,受众基础得到夯实[4]。
过去仅仅依托电视媒体播放电视节目,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节目制作人员要将网络融合技术高效利用起来,通过大力创新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促使多渠道播放生态得到形成。首先,电视依然是主要的播放阵地,工作人员需进一步挖掘电视播出形式的价值和功能。在具体实践中,要善于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促使电视用户群体的黏性得到增强,巩固电视用户基础。其次,要深入研究网络播出形式,对电视节目的网络播出渠道大力开拓。如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相应的视频平台构建合作关系,将电视节目同步播放于网络视频平台中,以便扩大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如《我是歌手》、《中国有嘻哈》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皆与网络视频平台开展了合作,观众除了能够在这些网络平台中同步观看电视节目内容之外,还可以随时随地回看以往的节目。通过本种举措的实施,电视节目能够将大量的网络用户吸引过来,观众的收看体验也可得到优化和改善。
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受人才素质能力的直接影响,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提高电视节目的综合竞争力,需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具有较高业务水平、丰富工作经验的新媒体人才引入进来,为电视节目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其次,要积极培训现有的工作人员,既可以定期组织讲座、会议等活动,互相分享各自的心得与建议,又可以将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邀请过来,向工作人员传递新的理念和技术等。
综上所述,新媒体因时效性、互动性较强等优势,目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从业人员需从节目内容、播出形式等诸多方面着手,深入开展创新工作,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水准与吸引力,进一步改善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