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欢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建筑工程具有技术性和综合性的显著特点,在施工中会涉及较多专业的工作内容。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技术的专业性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符合项目要求;施工管理的科学性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两者的结合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应确保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和施工管理的科学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安全风险事故,确保项目施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一)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有着明显的科学性特点。想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效果,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就一定要促进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性的应用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建筑中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建筑工程中,一定要加大科技的含量,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使生产力得到提升,使建筑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二)便于工程造价开展,想要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仅要在施工程序和施工设备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还可以在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效果和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上进行查雇你悬念,可以更全面、准确以及快速掌握相应的建筑工程信息和数据,利用相应的设备方法进行汇总,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促进局部以及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成本的计算效果提升,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预算,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掌控。
(一)地基与混凝土技术
地基与混凝土技术是结构施工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筑结构对工程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工程技术人员应提高对施工中地基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重视度,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地基技术决定了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我国的建筑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差异性大的特点,地基技术受项目实际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多数项目的工程地质情况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最常见的是软地基,软地基的特点是土质松软且含水量大,支撑力不足,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应采用适当措施增强地基的稳固性,常使用的处理技术有加固、注浆、加筋、换填法等,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项目要求和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小型建筑工程为例,由于工程体量较小,地基基础的施工面积不大,可使用换填技术提升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原因是换填技术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适用于小型建筑工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建设的重要工程材料,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原材料、使用部位、混合比例和浇筑操作要点等技术细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灌浆操作时,根据施工当天的天气情况确定防潮层的设置、混凝土添加剂、钢筋标号和使用量,使混凝土的施工作业达到项目质量要求。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在大部分建筑工程都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有着较高的强度和完整性,在施工中要做好质量控制,从而充分发挥出其特征。首先,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科学配置混凝土材料,搅拌均匀后立刻进行抽样检测,明确各项指标是否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要及时上报,积极处理好各项问题。其次,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尽量保证连续性,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量,边浇灌边振捣,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距离,垂直向下插入振捣棒,保证振捣频率均匀,避免触碰钢筋笼等结构,避免出现蜂窝、断层等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质应当避免在雨天施工,以免降雨影响混凝土质量,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最后,在灌注振捣完成后要充分做好养护工作,密切关注混凝土结构的温、湿度,做好洒水保湿和保温、降温等养护工作。如果是普通水泥,那么养护时间至少7 天。在养护中要注意天气变化,如果温度降低,则要覆盖草帘等,避免内外温差太大出现温度裂缝;如果天气较热,则要洒水降温、保湿,尽量减少混凝土暴晒时间,避免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出现干缩裂缝。
(三)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和行业,更好地提升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建筑行业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建筑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技术都较为单一落后,没有将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施工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对施工设备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和检验,对整体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按照相应的模式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促进建筑施工过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高效化,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
(四)现场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具有技术要求高、工序复杂、成本费用大的特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都会对整体项目造成影响。提高工程现场管理的科学性,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因为建筑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对工程应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①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全面勘查现场情况,根据施工图、项目要求等信息,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策略,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②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实际,制定完善的质量检查计划,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查制度,对施工各环节的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建立有效的现场质量巡检机制,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有效控制各类工程隐患,提升工程现场的质量管理效率。③完工后的质量管控。管理者应重视完工后的质量管控工作。完工后的质量管控以工程调试和质量评估为主,需要质检单位按设计图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核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质检人员还要对整改后的工程进行二次核查,科学分析、评估工程质量水平,直到确定工程质量满足项目要求和规范标准。
(五)构建全面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实现施工技术融合化创新
施工技术创新与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必须构建全面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实现施工技术融合化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中应包括施工材料应用、施工技术应用、施工设备应用等,实际建设中结合规划政策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市场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情况,以此明确技术方案、选择技术等。如上述工程首先分析了电气工程的清单汇总表,在相关建设费用估算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预测工程中的不利因素,并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化匹配调整岗位人员,使各个岗位人员可以高质量施工,在提高收益的基础上降低造价风险,从而防止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就一定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上进行重点的研究,明确建筑工程的创新技术特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内容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施工技术应用范围上进行创新,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效果和水平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