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琴 李武初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立足时代特点,不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动高校基层单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中,把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在对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批示中第一内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要求把包括高校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基层组织是承担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核心使命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必须要努力化解影响承担使命的自身矛盾,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核心领导力。
基层组织班子是领导基层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力量,是整治软弱涣散组织的首要任务。从我院的实际来看,必须要以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为抓手,以系部党总支为重点,配齐系部党总支副书记、专职组织员,强化系部党总支班子的工作力量。同时在各职能党支部,注重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作为支部委员或支部书记助理,作为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养锻炼。
严格党务干部的选配,抓住“三个关口”。一要注重质量,严把准入关口。党务干部的选配应该要坚持以新时期组织路线为统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对党忠诚,有强烈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熟知党的政策方针、能够创新管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年轻同志,优先选配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充分运用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定期考核等方式,把群众认可,自身形象好和组织考评优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党务岗位上来。二要创新培养方式,严把历练关。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逐步推进、有利工作”的原则,在保留一定骨干的前提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逐步有计划推进交流任职。根据基层党组织任期规定,以三年为周期推动高校二级院系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进行内部交流,采取跟班学习、挂职的方式选派到年轻骨干党务干部到党的机关进行锻炼,使党务干部全面掌握党建业务;安排部分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交流”,使党务干部系统掌握本部门的业务知识,提高党务干部围绕业务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三要优胜劣汰,打开出口关。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重大责任使命,必须始终发挥引领作用,要改变传统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的状况,增强党务干部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对不适合的党务干部要及时调整。
一是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党务干部履职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功。高校要有计划地举办党务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班、研讨班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系统培训。二是要不断拓展思路延伸视野。要有计划地组织党务干部到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一是要准确定位党务干部岗位职责。高校党委要根据基层院系实际,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管理,差异设置的方法确定党务干部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既要明确党务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又要根据每个党务干部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点,扬长避短。二是要科学制定管用的考评体系。把对党务干部的考评指标量化为基础性工作(以支部的“五化”建设为主)和创新性工作(以“五个到位”“七个有力”为主)两大类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以运用到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上。高校党委班子成员要重视所在基层组织的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把对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主要考核指标。
目前学院各党支部基本上都建立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各系部还建立了党政联席会制度,有力保障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运行。在此基础上各支部还要不断进行创新,紧密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党的建设的时代特点、师生群众的需求特点和学院办学治校的发展特点探索建立新的制度。如《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思想状况分析制度》《支部定向联系制度》《支部帮扶帮困制度》《党员工作报告制度》《支部表决制度》《党员合理化建议制度》。
党支部要把“有责必担、有规必用、有章必依”的原则大力推动基本制度落实。一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学习,使党员掌握制度内容要求。二是加强监督,设立党支部“制度执行观察员”,由本部门非党员职工担任或党支部纪检委员担任,定期向支部负责人跟踪反馈支部制度执行情况。党支部党员大会或支委会在每季度设立专门议题,对支部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召开专门梳理会,听取各项制度遵守情况,查漏补缺。三是要科学推进和实施考核。要发挥党员的积极性,重在执行管理,避免痕迹管理和形式主义。要为党员执行制度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对党员进班级、进课堂、进寝室、党员随访等方面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宣传,定期通报。
制度建设是支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部文化建设是推动制度建设的基础保障。各党支部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爱国精神、关爱师生成长、服务社会、践行学术道德、弘扬师德规范等方面实施精品工程,通过完善阵地建设、创新宣传渠道,构建特色的支部文化。
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扬民主,把党员从组织生活的“听众”“观众”“受众”中解放出来。一是组织生活选题上先征求党员意见,组织生活策划上先由党员谋划,为党员提供全过程参与支部党建事务的平台,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二是互换角色,解决支部书记“唱主角、一言堂”问题,让党员当主角,支部班子当听众。三是轮流主持,让支委成员、普通党员轮值组织活动,解决模式僵化,达到推陈出新。
一是从单一说教变多样展示。把单一的读文件、学讲话、讲理论为主的学习方式与研讨、典型事迹演讲、观看电教片等多样化方式结合起来,使党组织生活形式更加丰富;二是从静态变动态。采取走出去、走进来的方法组织党员听讲座,邀请校外优秀党员到支部做报告、作辅导;三是从灌输变互动,在组织生活过程中,设计专门互动的环节,轮流让党员谈感想、谈体会、谈收获,在互动中产生共鸣;四是从封闭变开放,各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可以向校内校外开放。特别是校内各党支部探索开门过生活的办法,打破支部壁垒,邀请兄弟支部以观摩、列席和互访的形式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注入活力。
党组织生活要从务虚向务实转变,使“看不见”逐步变成“摸得着”。一是与实际结合。在日常学习中,除了学习规定性理论知识内容外,还可以拓展到探讨社会热点,做到学用结合。二是与党的建设结合,在活动中查找影响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转化到具体实践,使每个党员成为支部建设的组织推动者。三是与提高党员素质相结合,用讲述先进人物鲜活事例、播放时代楷模事迹、回顾革命历史等增强党员的信仰,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
深入推进党组织生活创新工作,在现有活动的载体上,要不断优化载体、创新方法,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创新载体,为党员组织生活提供方便,增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把“过不好”变成“过得好”。充分利用活动室、宣传栏、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载体开展组织生活。以红星云为平台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线上交流,线上学习。
一是落实党支部书记待遇,学校党委应对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研究落实党务干部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重要政策措施。二是推动支部目标考核一体化。以《高校教职工党支部“五化”建设考评标准》为基准,设计制定学院基层党组织年度目标任务书,建立奖惩机制。三是实施院级“共产党员示范岗”制度,激发党员更好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对共产党员示范岗的党员采取从职称职级晋升方面优先倾斜。四是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经费投入。建立党支部经费划拨递增机制,按10%-15%比例进行调整。改进党支部经费划拨方式,将党建经费与支部工作业绩挂钩,将经费划分为保障性经费、奖励性经费、党建项目建设经费,对于获评为省级、厅级各类荣誉的支部以追加经费形式予以激励。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党建项目申报、评审、评估、验收机制,给于经费扶持。要在保障经费规范使用的前提下逐步简化党费经费使用程序和限制性条款,给予支部更大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