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11-27 21:20沈小军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小学生

沈小军

(甘肃省和政县山坪小学,甘肃 和政 73120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科书内容简练、跳跃,学生的学习结构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教材知识的复杂性也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有利于数学难度的降低,消除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障碍。

一、问题

(一)小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传授的效果差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种思维都还处在一个形成的时候,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玩耍,对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就算他们想认真学习,也不知道怎么下手。学生对预习环节不重视,不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数学教师,按部就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就算是没有听懂也不会积极发言咨询老师。在学习上思维懒散,不喜欢动脑解决问题,遇见有难度的问题就放在一旁,等待下次教师给出具体答案。

(二)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符合

由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原因,对于学生的思维跳跃性要求是非常高的,这跟小学生目前所拥有的学习能力是完全不相符合的一件事情。从现在的教学情况来看,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结构上面还有一些不足,这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科书里面的知识都有着非常强的跳跃性,其概括性和抽象性也是非常普遍,贯穿整个教材文本。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过于大,但是毕竟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对这一些知识进行完全的掌握是根本不可能完后的一件事情,就更不要说什么提升思维能力了。

二、对策

(一)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

在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充满着好奇心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充沛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兴趣点,并尽可能地掌握它们,继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相关问题。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逐渐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学生探讨的进程是造就和提升学生思想才能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差”的知识点时,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教学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手绘出一个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度的大小,并计算出他们的差值,并问学生三角形的差值是多少度。最后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差值的规律。这样作不光能够激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趣味,并且能够很好的让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培育。

(二)整合数学教材,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要将自己的教学水准和教学的技能全部发挥出来,把教科书中的知识深入的进行一次研究,对其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并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观察,根据小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对新旧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的特性,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为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一个有效的培育作用。

就好比,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等等,然后对准备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的内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就是理论知识跟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这样做也是为了小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自身的发散思维也能够得到强化。

(三)结合生活实际

在日常的实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生活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中的重要性。充沛利用本身的学问和经历,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生活严密联络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例如,当教师在给学生们解说一些相比形象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经常出现的事情,这样不仅仅有助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进呈,还能够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会随意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列举跑步的路程,上下山的快慢或骑行的时间等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的关系,将他们的所学知识应用到事实生活中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积极地思考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重视动手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学生操作学具,让他们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折一折,符合儿童生性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 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哪个小组夺走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得到了知识很是高兴。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是为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意识。

(一)讲授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征的独特性,教师单是理论上的灌输,往往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对于听故事却是十分乐意的。因此教师讲授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是有用的,学好了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古人结绳计数到现在的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数字由来的故事),曹冲用船载同重量的石块称出大象的重量……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向学生讲解数学的发展道路,诱发其学以致用。

(二)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赋予活性与灵性,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了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过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毕竟只是一种模拟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我们不妨布置一些实践作业,为学生创造“用”数学的机会。

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布置了两个实践活动:1、数数你妈妈或爸爸钱包中的人民币有多少,并把它记录下来。2、帮妈妈去买一次东西。购物时要写下你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你给营业员多少,找回多少,这次购物你一共用了多少钱?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会许多后续知识。

总的来说,在日常实际的数学教学之中,须要老师经常去采纳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办法,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得到加强,逐渐地去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有效分析,能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当中,给到相关的行业内人士一定的帮助或者是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小学生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