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光
(库车市第六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指示。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要求基础教育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为阶段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考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课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落实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常必要。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能力,其中包括丰富的地理知识,以及凭借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素养对学科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有重要影响。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初中地理教师结合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创新的教学思维,结合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地理学科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体素质提升,学科能力发展以及知识应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地理学科素养能够对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地理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学科,强化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知,能够更为直观,科学地分析地理生活环境,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可以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观念,指导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其次,能够对地理课程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降低都传递出了各种紧张的信号,国家和社会对地理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对地理课程的改革工作也更为关注。地理学科作为对社会及自然环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其学科发展及学生素养的提升对全社会发展环境的质量提升都具有推动作用。
初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科素养对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要结合新的教学改革形势,重视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讲解,构建地理教学模式的新发展,强化学生课堂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在课内外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料,丰富个体的知识储备,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其次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并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定位,将自身看成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地理学科的实际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初中地理教师要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掌握教学大纲中需要学生重点理解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设计教学计划,通过梳理课堂教学主线的方式展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实施学科融合的讲解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解地理图形的判读内容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题西林壁》一诗为主线展开地理教学,通过分析诗句当中和庐山相关的内容,总结其中蕴含的地理理论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诗句,掌握其中表达的路上的地形地貌特点,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本节课程的教学,另外可以搜集一些网络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庐山的壮观景色,带领学生总结庐山地理海拔、等高线和相对高度等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学会绘制并使用地理图形。在地理教学中,梳理出明确的主线能够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学习,让其更为深刻地感受并体验地理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梳理课堂教学主线的过程中,搭建科学的教学思维体系,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在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完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真正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初中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相对复杂,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特点,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问题的提出构建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个体认知水平,实现思维的整合和发展。比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现港珠澳大桥的壮丽景象,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由此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析探讨包括香港澳门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人口分布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对文献及网络资料的搜集来回答相关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地区整体地理情况的了解。在构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和综合性特点,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让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锻炼其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1]。
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善于提问并鼓励学生提问,由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认知,要结合有效的地理问题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地理知识的探索过程当中。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依照教学计划展开提问,根据教材内容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但这种情况却在2000 年的三月份出现了异常,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冰雪天气。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此类气候异常的具体原因,结合有效地分析,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分析实际情况,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边形,使其能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种类繁多,学生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困难。繁多复杂的知识点很难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只有让学生具备科学的知识整合和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初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入手,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结合科学的方法整合地理教材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模式,通过音频和视频的播放来介绍地理知识内容,带领学生更为直观细致地了解地理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外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掌握相关内容,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补充。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丰富学习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整合,进而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2]。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学科素养下的教学发展是今后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需求,初中地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强化,构建创新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模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引入先进的技术来辅助教学过程,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优化及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