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二中学,新疆 巴楚 843800)
目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英语本身的介绍以及引用方面,几乎所有内容都涵盖西方传统文化习俗,忽视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教育具有偏向性,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状况,但是倘若过度轻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会导致初中生形成跨文化交流障碍以及文化认知浅薄的情况。从文化教育偏向的表现来看,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对西方文化侃侃而谈,但如果将西方文化描述转变为东方文化描述,常常会出现表达不清晰或者拼凑的状况,可见中学生文化内涵的浅薄程度。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必须利用潜在手段融合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承担教学重任的关键任务。
文化背景是语言形成的前提,人们所应用的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作为语言学习课程,学生不仅应当接触和熟知外来历史文化背景,还应当自觉增强本身的民族文化知识。如今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人员接受文化教育和语言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在教学课堂上发扬光大。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文化可以帮助创新、发展以及继承传统英语教学,专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工作,可以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迈入国际舞台。除此之外,通过渗透手段,可以让初中生拥有更好的分辨是非能力,辨析文化优劣,使初中教师在教导西方文化观念的前提下,将我国优秀风俗、典故以及人文元素加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以及母语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清晰感知到东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明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的现实价值和巨大意义,从而获得良好的优秀文化自信心以及认同感。
当前我国不少青少年学生沉迷智能手机,过度享受着当代文明生活,轻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积累。面对如今经济全球迈进的时代背景,各个区域和国家之间的文化渗透现象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对国际媒体还是国内媒体来说,未成年群体都是主要渗透对象。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渗透是文化渗透的主要渗透方向,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哈里·波特、美国队长、钢铁侠、情人节和愚人节等等西方文化代表不断涌现。相较于我国传统的文化代表,诸如传统戏曲、节日风俗、中医、书法等等内容涉及群体越来越小,逐渐被不少青年群体所抛弃。最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崇尚过洋节、日流、韩流等等,文化侵蚀愈发严重,这一方面增添了全新的文化积累,另一方面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冲击,让我国的民族文化难以站稳脚跟,很容易影响未成年群体,让思想发育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丧失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经千年沧桑而延续下来,这本身便已经证明了文明的神奇魅力以及顽强凝聚力,是我国人民宝贵的艺术结晶。所以如何让青少年群体免受外来文化冲击,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在文化包容的前提下保障本民族的文化传承,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改变的一部分内容,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传人,竭尽所能抵抗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在世界文明的广袤丛林中打下牢靠基石,这些都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沟壑显著,在初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显而易见,通过对比手段不但可以调动起初中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究欲望,还能够更加强烈地展现出西方文化特性,帮助初中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所以,英语教师应加强中西文化对比,侧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分析和探究中西方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帮助初中生建立更加成熟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比如,在教师讲解七年级英语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一章节内容时,该话题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具备非常明显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这个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介绍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内容。
按照教材文化要素,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侧重设计环节,根据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凭借合作学习、小组探讨的手段,让学生融入多元化的思维课堂中,形成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并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手段深刻感受他人观点,携手完成所有课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环节时,可以将主线情节设定为文化讲述,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优势。比如,在教师讲解Unit 2 This is my sister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内容补充,比如探讨东西方人外貌之间的差异或者亲人之间的关系称谓。功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学生能够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亲属之间关系的印象。当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按照学生水平的差异循序渐进完成梳理工作,使学生真正内化英语教学内容。
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规划的出发点都是教材,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英语教学以及文化渗透目标,教师必须将固体教材内容作为依据,深入挖掘以及提取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优秀文化元素。除此之外,从现实课堂讲解过程来看,英语教师应当按照教材要求有目的和规划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探讨和发掘教材中存在到文化价值,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英语技能。例如,在教师讲解I’m watching TV 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日常在家庭中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从而让学生熟悉询问电视节目的相关流程,明白简单的日常交流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内容拓展,据课文中描述的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情况,调动起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给学生:Do you know how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re are in our country? In the daily TV watching process,what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een in our country’s festivals?这时学生可能回答:中国传统节日包括腊八、春节、冬至、端午节、重阳节以及清明节等等,各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典型标志,比如端午节有龙州和粽子;元宵节有汤圆;清明节要前往祭祖;重阳节会登高赏菊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初中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起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了提升学生更加健康稳定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经意间提及我国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提升英语应用技巧,培育学生对英语的应用热情,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文化交际能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英文翻译为:“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one of them may surely serve me as my teacher.I will select their good qualities and follow them and get rid of their bad ones.”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优秀传统观念,对文章或者话语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资料进行补充和阐述,使其体会到在语言方面中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
人们的文化交流过程形成了语言文化,而构成语言的基本框架是语法以及语言词汇。当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应当协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隐藏在文章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做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在汉语言文化之间寻找个性以及共性。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篇章都展现了文化元素,比如在八年级英语教材中“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这一主题就展现了派对的情况,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How should you greet and introduce yourself when you meet with the other party for the first time,what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group as soon as possible,and what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比如,西方国家崇尚拥抱交流,而我国崇尚握手交流,在初次进行见面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所用礼节,尽管只是初次见面的交流手段,其中仍然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因素,教师应当向教授学生辨别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教材中也详细地描述了派对中的一些场景,展现了东西方之间对日常生活的差异化理解,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历史特征,东西方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向,因此,教师必须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提供舞台,通过外语的表达手段展现多样化的文化魅力,为未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逐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学生现实情况,教师从多个角度有机融合中西方文化,进而提升初中生的民族凝聚力,使初中生能够怀揣辨别意识,一分为二的判断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