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玲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公共体育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学校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原有的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需求,高校应该在公共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促进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满足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将原有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和优化,不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要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1]。而素质教育中的体就是指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养进行提升。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长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身体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不仅影响学生身体成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而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当前教学的核心理念,需要各个高校进行应用和落实。在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
在高校进行公共体育教学,不断地促进公共体育教学的创新和优化,是提升学生体质体能的有效途径。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人才更多的是指拥有高超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只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就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2]。但是当前的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单纯的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已经无法获得明显的优势,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体能体质也逐渐成为社会对人才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能体质,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高校中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的体质体能进行训练和提升,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还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原有的体育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有着一定的误区,单纯地认为体育教学只是提升体育技能和水平,殊不知体育教学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提升,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活动,通过体育锻炼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缓解各种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其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就是影响体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整体体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众所周知,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能力都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想要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教育、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才能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但是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本身的体育教学能力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无法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阻碍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4]。
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时,很多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教学模式和方法较为落后,也是导致体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虽然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落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教学开展不够严谨认真;同时,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较为单一和传统,没有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造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较差,学生无法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阻碍学生体育知识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高校对公共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和关注,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也缺乏认同,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的意识和观念,导致体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5]。部分高校学生将学习的重点都放在其他文化知识技能的教学上,对于体育学习不够重视,也没有给予体育足够的学习锻炼时间。由于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够科学有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的角色,甚至对于体育学习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绪,在体育课程中逃课等,导致体育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
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体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都是导致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各个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各不相同,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数量和时长都不够合理,难以满足学生实际的体育锻炼需求,学生无法通过有限的体育教学获取相应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同时,部分高校在体育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问题,很多体育设施和资源都没有进行配置,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部分高校不断地进行学生的扩招,但是在体育教师的配置上却没有进行提升,导致体育教师数量无法应付庞大的学生数量,影响最终的体育教学效果。
在高校进行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体育水平,首先一定要在教学资源分配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要提升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落实,将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高校要根据实际的学生数量和需求,配置相应的体育教师,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和设置,给予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支持。同时,高校要加大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在体育课程数量和课时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将体育作为必修课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和质量[6]。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条件。高校要对体育教师的资质进行严格考察,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培训和教育,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合理地设置体育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利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要将一些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理念进行引进,在高校中设置各种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感受和体验,使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要在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生活。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一些传统的固定的体育教学项目,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姿势训练,开展专项的体育项目教学,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认知和掌握[7]。但是随着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前先进的各种体育教学工具,对学生开展高效的体育教学,融合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体育比赛视频等方式,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教学,如:游泳、射击、滑冰等项目,开展多种体育实践活动和比赛,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
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观念和体育习惯,不断地提升学生体能体质和体育素养,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目的和效果。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升体育技能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体育意识观念得到提升,在体育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合理地利用体育锻炼和项目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将体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提升学生体质体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
综上所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不足,体育教学方法模式不够合理,学生学习兴趣动力不足,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够科学,都严重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想要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不断提升教师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