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2021-11-27 20:46庄桂花高小雅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应用型院校

庄桂花,高 龙,高小雅

普洱学院 政法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据教育部2020 年6 月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12 月,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 265 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1 151 所,占总数的91%。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体系中,担负着为地方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和发展潜力,而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是关乎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战略能否实现。应用型地方高校只有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1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概述

自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以来,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一直是考验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指标之一。而地方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处于各省市地级市,面对高水平、高职称及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师不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就成为各地方院校提升现有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的重要任务和必要途径。青年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据数据统计,青年教师已经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50%以上的师资比例,甚至有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已经达到了60~70%的比例。近5 年以来青年教师占比虽有轻微下降,但仍占据了整体师资比例的半壁江山。可见,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从地方本科院校长远发展考虑,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水平必须得到持续有效的提升。

和部属高校、“985”或“211”等其他高校相比,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为满足学校规模发展和应对各类评估与检查,近年来大量招聘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数量占师资整体比例较高;第二,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刚从高校毕业,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面对的实践教学压力较大;第三,青年教师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量,同时还要承担学院(系)所分配的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个人成长所付出的精力有限;第四,个人成长所需的机会、平台与资源较少。地方院校因经费、信息等各种资源限制,为青年教师成长所提供的机会和资源相对来讲都比较少。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在宏观上分为内在驱动机制与外在要素支持机制。内在驱动机制注重于青年教师自身动力、自我激励及自我教育等内在自发成长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个人实践教学理念更新、持续学习动力探究和自我学习提升等内容;外在要素支持机制主要包括专业定位与建设、学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立、社会合作办学的政策与制度支持等方面。而青年教师在专业、学校与社会的外在要素支持机制对于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更能给予成长的平台、发展的机遇和资源的保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要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一定要对实践教学的规律、载体、形式、内容与模式等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要对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支持、发展机会和资源保障进行专门的研究。

2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外在要素分析

2.1 基于专业建设方面的困境分析

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方向基本上都要包含应用型和地方性特色。在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大多数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困境:第一,理念更新不够及时。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大多数专业还停留在传统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上,没有及时的进行专业结构优化;二是专业建设上还没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应用型专业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体现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第二,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存在形式上改革较大,内容上改进不够彻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学时、实验实训条件、师资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而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验、见习与实习环节上,对课程实践没有明确要求。地方高校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修订工作方面存在着认知不全、盲人摸象的情况,导致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存在换汤不换药情况,各高校开设课程大同小异,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内容同质化严重等。第三,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基层从事与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人才能力的创新性、实践性及全面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基于学校发展方面的困境分析

制约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固然有其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建设不明晰和专业特色不突出等原因,学校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没有给予相应的资源和机会也是其困境之一。主要表现有:第一,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够健全,无法满足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的培养培训关系到在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对教师成长环境的建设,更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相当多的地方院校制定了“导师制”制度,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也通过类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部门组织各层级、各类别的教师培训,旨在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不同于部属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地方本科院校囿于经费和资源有限,往往存在着“送出去”提升的机会少,“引进来”的高层次、高水平、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少。青年教师到企业和政府锻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导致青年教师有成长的愿望与热情,但却没有足够的资源与机会来满足这些需要。第二,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但是对于地方院校来说相当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却是几乎处于空白。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物质来设置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专业体验。但是相对于教师多倍的付出,在考核评价方面却没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来合理评价教师的付出和对教学效果的肯定。第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实践教学的平台不仅包括见习与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也包括多样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第二课堂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等。好的实践教学理念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具体验证和完善的,实践平台尤其是文科实践教学平台的缺乏导致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创新无法在实践中验证,久而久之,其创新性和实践热情会逐渐消弭。第四,实践教学经费、项目、团队等资源缺乏。基于教学经费的普遍不足,地方院校在实践教学经费上存在着保重点和基本盘,底线划拨的思维。大量需要外出实践的课程和项目因为经费的不足而搁浅,导致实践学时流于形式。第五,“双师型”教师建设质量不高。但是基于现有教师培养经费不足等问题,超过70%的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上存在自我解读、自我设定标准的情况。教师的实践资格证书往往和其专业理论领域存在不一致问题,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大大缩水,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第六,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督不到位。教学效果的水平是由质量监控机制来保障的,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缺乏定量和可考核性的标准,存在只要做了不但能及格,而且普遍高分的情况。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缺乏有力保障。

2.3 基于社会支持方面的困境分析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故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成长决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困境有:第一,政策制度支持不够精准。地方政府一般对地方高校都抱有支持态度的,但是由于对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状态的不了解和地方政府资源的匮乏,在保障高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支持方式单一,支持力度不够深入。第二,人力资源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企业、行业领域与政府单位里的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社会定位和较高专业水平的专家、骨干引入学校课堂的难度较大,有经济因素的考虑,也有学校对行业专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一方面,校外高水平实践导师的缺乏使得青年教师对行业领域的动态变化缺乏及时更新资讯的现实渠道;另一方面,在实践基地的合作上,实践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较多,但和校内青年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少。第三,实践合作平台支持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为满足实践教学的任务,基本上都与地方政府、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建设相关科研项目的情况。但是由于和合作单位沟通信息不对等、合作需求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使得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合作基地建设数量较多,但在合作力度与质量方面存在实践教学时间不足、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机会不多等问题。第四,相关经费支持不足问题。除了个别经济发到地方政府对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经费上是不遗余力之外,相当多一部分地方政府、企业或事业单位对高校在经费支持上存在力度不足的情况。

3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外在要素支持机制路径探究

3.1 基于专业建设方面的提升路径

要解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问题,首先要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有着较为清楚的定位。只有将专业的应用型融入到专业发展理念中,并切实体现在专业发展规划中,方能在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有所建树。具体可从以下入手:第一,更新专业发展理念。一是根据学校应用型发展定位和现有资源,明确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优化现有专业结构,确定应用型专业;二是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学分、学时及师资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第二,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型人才培养方案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实践环节的多样化设定和机制保障。如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要与课程设置体系、学时学分和效果评价等环节要一一对应和相互支撑。第三,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对应用型有着较为清晰和明确的界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包含的内容应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思维是立体化和多维度的,而不是单向度的理论思维。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2 基于学校发展方面的提升路径

第一,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充分调研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需求,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增加培养培训机会,完善“引进来”和“送出去”的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第二,完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实践教学应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环节进行考核,只有将教师的付出与绩效相挂钩,才能在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鼓励青年教师专心研究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创新。第三,开拓创新,建设数量满足和质量较高的实践教学平台。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依然存在理工科实验实训课基本数量足够,质量参差不齐;文科实验实训课数量不足,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实践平台存在创新性不够、实践内容陈旧,实践形式不够丰富的问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建设足够的实验实训室、开足实践学分和实践课程,青年教师才能够在相应的平台下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设计。第四,多途径筹集实践教学经费,多方式建设项目与团队。有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才能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教学和进行相关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第五,将“双师型”教师建设落到实处。不能单纯为了满足实践教师比例而降低“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将专业建业建设的需要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结合起来。第六,落实实践教学质量监督环节,将过程监督与效果监督结合起来,关键环节监督与常规教学监督结合起来,使实践教学成为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3.3 基于社会支持方面的提升路径

第一,建立双边或多边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了解需求,制定契合实际、满足需要的政策制度。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主动的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企业进行沟通,表达诉求,并以制度的形式将沟通机制稳定化和规范化。第二,加大合作宽度与深度,将人力资源的相互支持纳入常规合作机制。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由行业领域里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和领悟。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的双边支持机制,才能使学校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等合作单位的合作过程取得双赢。第三,转变合作理念,找准需求,精准建设合作平台。在传统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学校与合作单位的合作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在新型的合作关系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双导师”制培养的分阶段单导师培养真正建设成为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校内外“双导师”培养。第四,协商对话解决经费问题。在总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与校外单位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协商沟通,解决实践教学经费问题。以普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学院与实践合作单位在基于满足双方需要的前提下深入沟通后,部分合作单位不仅为实习学生提供了岗位津贴、午餐补贴和交通补贴,还为学生配备了该单位的骨干为学生实践导师。

4 结语

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专业的建设质量和长远发展,更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地方社会基层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实现为国家实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服务的战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要将学校应用型发展理念、步骤及措施落实到专业发展的建设规划里,体现到本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质量效果中。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将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生力军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其师资培养的重点来抓,尤其要抓好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要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及多边沟通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并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定位进行规范化实施、制度化保障和机制化运行。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应用型院校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青年教师“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