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建构和培养

2021-11-27 22:07:11程莹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认同感英语教学语言

程莹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引言

文化是群体共同的理想和原则,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文化就无法保证自身身份的完整性,因此文化认同是对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实际上在英语教育中,更多的是灌输西方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渗透却涉及的非常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认同感不强,形成文化割裂现象。在很多高校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标志,在语言文化学习过程中要与母语文化相结合,承载本土文化,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大学英语应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让更多的大学生认可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构建中国文化认同感,通过英语学习和英语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随着全球信息交流的深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应发挥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使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国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国家制度、国家文化认同方面存在问题,影响学生的国家意识。当前,西方文化的入侵影响着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意识缺失。因此,只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让学生可以对家乡、对祖国产生依赖感、归属感,才能在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下坚定自己的信念,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培养中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英语教育政策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方面更重视知识的传播,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的导向性也更倾向于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提升,培养更多专业英语人才。但是很少在政策中提及对中国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因此在文化认同感培养过程中缺乏政策的引导。近年来,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更重视国际对话、国际交流,高校逐渐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积极构建文化认同,将此纳入到英语教学目标中。然而,这也只是高校的改革与探索,如果缺乏政策性引导,很难实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二)重视语言工具性,忽视语言的文化性

语言教育是为人服务的,语言学习也需要有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往英语学习都强调工具性,忽视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方面的作用,在英语教材或是在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化意识不强,从而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缺失,虽然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但却没有将英语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的培养原则

大学英语应将语言教学以及文化输出的作用进行恰当配合,使得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得到体现,将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相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文化对比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并非要分个优劣好坏,而是让学生发现文化的差异,体现文化的独特性,从而理性的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如果只是单纯的对两种文化中的个别片段进行对比,就会使得学生对这些文化带有一定的偏见,从而在认识文化的过程中思想进入狭隘和误区中。因此,在两种文化对比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的对中国文化进行理解,从产生认同感。

(二)实用性原则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输入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主题内容过程中,可以在学生日常较为常见的语言中输出,并加强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语言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可以提升文化交际能力,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播。教师应及时将原因文化输入个学生,帮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文化输出和文化交际。还要结合需要输出的内容确定输入的内容,两者要相符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循序渐进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导入中国文化过程中,也要先从简单的知识开始,逐步深入话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进行文化输出,设计与学生知识和经验相符合的主题内容。比如,可以结合中西方的饮食、生活方式、节日等内容,使学生可以对这些内容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明确,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之后在逐渐设计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不同,探讨文化差异背后的价值观的不同,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情感等方面可以对中国文化更好的理解,逐渐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

(四)适度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入,从方法和容量方面要进行合理规划,坚持适度性原则。在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输入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可以更好的了解,克服失语症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介绍中国文化,而将课堂任务和语言学习弃之不管,这样是颠倒了主次,与课堂教学目标不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机会。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的培养路径

(一)培养师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承担着语言教学,也需要将文化传播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英美等西方文化的输入,如果这种输入属于单向输入,将造成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缺失,不认同,一味接受西方文化,最终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失语症。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意识,平衡外语和本土语言文化,促进文化的双向交流,鼓励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共性和差异性,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通过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以辩证的方式对待外来文化。

(二)课程设置与中国文化内容相融合

大学英语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很少有凸显中国文化的内容。因此,可以将最后一学期英语课程设置为中国文化英语导读课程,突出中国文化元素,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统性的学习中国文化知识。还可以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为此而感到自豪。在英语课堂中,还可以加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通过思政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英语教学中还应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涵养,使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感染学生,从而在弘扬中国文化过程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三)在教学环节中渗透

在中国文化渗透过程中,应体现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国文化知识,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适当的为学生补充中国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英语单词含义的基础上,引申中国文化含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将国外发生的一些事件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事件联系起来。在对广告宣传与讲解过程中,可以比较中西方的语言使用情况,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探讨。在英语新闻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记者的语言、措辞,引导学生对文化身份和立场进行分析。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演讲、朗诵、对话等,其中可以包含中国传统的哲学、节日和艺术等。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进中国文化,使学生理解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可以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四)在第二课堂实践环节构建文化身份

在英语课堂的基础上,还可以延伸第二课堂,丰富组织实践文化活动,构建积极丰富的英语实践内容,将中国文化渗透到第二课堂,为构建文化认同提供基础。使学生可以学习中国文化,认同民族文化。例如,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可以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名人,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等,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的传播意识,并对自身文化的主体身份的认同。

(五)利用丰富的资源建设互联网学习平台

在民族文化传播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拓展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测传播渠道,让更多大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内容来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学校还可以开发相应的教材,涉及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利用网络教材,资源,将中国文化制作成为微视频、微课等新的形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在互联网学习过程中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在课后优化语言和文化的输入,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可以进行反思、反馈,相互交流,提升文化输入和输出的意识,应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宣传中国文化。教师还需要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甄别,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利用英语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

(六)发挥教育部门的引导作用

在中国文化认同感渗透过程中,还需要教育部门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方面的支持,加强引导,通过英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提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意识,增强对英语教学的宏观指导,并将这些政策贯彻实施。近年来教育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中国文化认同方面的政策,今后也会有更多相应的政策在融入到英语教育中,从而使得英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认同的规划更加清晰。

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涉及还比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缺失,这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悖。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文化认同的引导,执行相关政策,学校应开发教材,涉及更多中国文化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想学生展示中国文化,宣传中国文化,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从而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教学,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认同感英语教学语言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我有我语言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