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沛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中国民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文化融合、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民族舞蹈不但是其他舞蹈形式的源头和根基,而且承载着千年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如何将这样的文化与艺术形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下去,为现代舞蹈艺术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许多民族舞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科技和生产力都欠发达的远古时代,古代先民们通过舞蹈来表达他们,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宗教仪式的虔诚,等等。民族舞蹈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这也就很好地印证了通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民族舞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是我们研究古代先民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属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在长时间的交流和发展中,逐渐融合、演变,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形态和发展空间。民族舞蹈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信仰。无论是个体情感的表达还是群体合作的凝聚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民族舞蹈独特的风格和地域特色,也给我们的舞蹈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
中国民族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化,经过各个时期艺术家们的加工和发展,从最初的个体表达或自我娱乐,变得更具专业性和艺术性,再加上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民族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性。这种发展模式具备很强的文化生命力,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发展被淹没,而会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屹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
民族舞蹈在创作和发展的初期,是由艺人言传身教来进行的,或者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的。这种自发学习的方式,很容易使一些舞蹈在传承过程中失去原有的元素或者完全失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如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对一些优秀的民族舞蹈形式进行记录和保护,注重和民族舞蹈艺人的交流,创造条件,深入研究和保护一些“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和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传统舞蹈艺术。
想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离不开创作基础和民众基础。只有进行大量的创作和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民族舞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我们鼓励民族舞蹈创作的多元化和群众化,因此民族舞蹈不仅要出现在大型表演的舞台上,还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健身舞等都可以融入民族舞蹈的元素,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民族舞蹈。在大学的舞蹈专业中,学校也可以开设多元化的民族舞蹈课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进行多元创作。
时代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只注重传承和保护而忽略创新,因为脱离时代的艺术形式是没有发展前景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现代思想元素和艺术理念融入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创作中,让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承载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和信仰。比如,在一些大型的民族歌舞舞台剧中,创作者们就很好地将传统的民族服装、表演、音乐与现代艺术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听觉和视觉体验。这是民族舞蹈和现代元素结合的典范之作。
艺术和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学校教育和社会娱乐生活,都是民族舞蹈传承和发展的舞台。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为丰富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修养做出贡献,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