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淳 王立石 杨金琛 季明刚 赵世文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柞蚕软化病、微粒子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并称为柞蚕三大病害,柞蚕微粒子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而柞蚕软化病一直处于稳定发生状态。柞蚕患病死亡后蚕体软化不变硬的蚕病统称软化病,严重影响柞蚕茧的产量和质量[1]。实际生产中,大多数的柞蚕从业者认为柞蚕软化病是一种病害,实际柞蚕软化病根据发病情况及病原分为4种:柞蚕吐白水软化病、柞蚕空胴病、柞蚕细菌中毒性软化病、柞蚕败血病。本文对4种病害的病原、病症、传染规律及防治进行分析,以期为柞蚕实际生产中软化病防治提供参考。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病原为非包涵体病毒(FV),电子显微镜下,形态为近球形的20面体,粒子大小为24~28 nm。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多发生在营茧前。发病前柞蚕生长发育正常,发病初期,突然停止取食,常爬在光枝上不食不动,排泄黑色粘粪,有时肠内围食膜也排出体外,出现脱肛现象。随着病势加重,蚕体逐渐收缩,体暗淡无光,触动病蚕常吐出无色粘液,称之为“吐白水”。病蚕把握力很差,有时胸足握枝,最终大都落地而死。病蚕死后躯体不烂,也不硬化。从蚕体外观表现出病症到落地死亡,约经过1周时间,所以营茧前往往呈现出爆发性。少数患病轻微个体,能营茧并化蛹、正常出蛾和繁衍后代,病毒随之下传[2]。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病蚕死亡后,落于枯枝落叶下或悬挂于树枝上,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冰冻等自然环境的作用下,经过360 d仍有较强的致病力。叶质的优劣对吐白水软化病发病轻重有直接影响,长期取食劣质叶片,发病率增加60%以上。
病毒类传染病通用防治措施:一是隔离,阻断病毒的传染途径;二是增强柞蚕体质,提高蚕体免疫力。对于柞蚕吐白水软化病,阻断病毒传染途径就是发现病蚕后,立即收集[3],统一带离柞园,在远离柞园的地方销毁或深埋。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就是做到良叶饱食,弃用叶质差的柞树,减少投种量,做到精放细放;适时选择早收蚁,早营茧,在低温来临前营茧,能明显减轻发病率;选择抗性柞蚕品种,适期喷施可提高蚕体免疫力的药物,如“蚕得乐”[4]。病毒性疾病发病较快,前期不易发现,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通过良叶饱食、精放细放、早收蚁早营茧,辅以提高蚕体免疫力药物,可以明显降低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发病率。
柞蚕空胴病的病原为柞蚕链球菌,呈革兰氏阳性。显微镜下,形态为球形,多数成对排列,少数单个或成3个细胞的短链,直径1~1.2 μm;不形成芽孢、夹膜和鞭毛。
柞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柞蚕链球菌的侵染,均有症状表现,特别是一二三眠和大眠起蚕发病较多。患病的1龄柞蚕不爱吃叶,发育缓慢,排泄少量褐色稀粪;病蚕有的头胸倒悬而死,有的死在叶面上。患病的二三龄柞蚕,眠起蜕皮后,大多待在就眠的位置上,不取食,蚕体收缩,体色变淡,把握力很弱,死后大部分掉落地面。四五龄眠起病蚕,眠起蜕皮后,仍停留在就眠位置附近,不取食,蚕体瘦小;显得头壳大,刚毛长,有时排泄少量稀粪,临死时用尾足抱住柞枝,头部下垂而死。由于病蚕消化道内空虚,从尸体外部看,略有透明感,因此,群众称之为空胴子、倒流起子等[5]。
轻度感染柞蚕链球菌的柞蚕,可以正常做茧、化蛹、出蛾。交配后可以把病菌传到下代,所以带病种茧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蚕排泄的稀粪里含有大量的柞蚕链球菌,所以当粪便落到树叶上,经过雨水冲刷可以污染周围及下部树叶,健蚕取食污染柞叶后引起发病,继而进一步扩大传染。柞蚕链球菌也可以通过麻蝇传播,麻蝇在病蚕尾部产卵,孵化幼蛆钻入病蚕直肠内借助病蚕稀粪生长;麻蝇在柞园内不断飞行,把蚕粪里的柞蚕链球菌携带到其他柞叶上,健蚕取食后引起传染源扩大。
柞蚕空胴病病原为柞蚕链球菌,可以继代传染,所以选择优质无病原柞蚕种卵是预防柞蚕空胴病的主要措施。在购买柞蚕种卵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柞蚕种卵。正规柞蚕种卵繁育厂家在制种过程中,严格按照选蛾标准,淘汰病弱蛾;利用杂交优势,繁育杂交种,提高蚕体抵抗力。卵期严格按照柞蚕种卵消毒规程做好卵面消毒,杀灭柞蚕卵面病原菌[6]。采用合理的放养技术,柞蚕种卵尽量缩短低温控制时间,保证种卵有较强生命力;小蚕期用1~2 a生柞叶放养,保证小蚕吃好吃饱;根据柞园柞树生长情况确定养蚕密度,尽量稀放,保证小蚕期柞蚕良叶饱食。
中毒性软化病的病原是细菌,属苏云金杆菌蜡螟变种。电子显微镜下,营养细胞呈杆状,两端钝圆,宽度在0.9 μm以上,通常以2、4、6个连成短链。芽孢次极端,椭圆形,芽孢囊不膨胀,游离的芽孢大小为0.9~1.1 μm,另一端形成伴孢晶体。
柞蚕中毒性软化病多在营茧前后大量发病死亡。根据食下毒素量的多少导致发病速度不同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蚕突然停止食叶,蚕体刚毛尖端呈波状,腹部痉挛扭转,腹足和尾足丧失把握力,蚕体从叶片表面上滑落,有的直接落地,有的以第一对胸足爪挂在叶缘,呈垂吊状,几个小时内口吐无色透明液体而死。亚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蚕食欲减退,刚毛不直,尖端逐渐呈波状断缺,多数爬到无叶的光枝顶尖,不爱取食,胸部无力伸平,俯伏不动,体皮松软,节间膜失去伸缩性,体色稍淡;病情发展后,头胸后仰,出现痉挛性摆动,多数口吐无色透明的胶状粘液,尾部上翘,排泄褐色粘液,部分粘附在肛门处,有的脱肛;胸部略显膨大,把握力差,落地而死[4]。
中毒性软化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经口食下传染。因为病原菌分布较广,土壤、水、空气中广泛存在,尤其在柞园内的病蚕尸体或患病轻的蛹、蛾等都有存在,一旦被蚕食下均能引起中毒病症。
柞蚕中毒性软化病病原为细菌,前期症状不明显,多在营茧前后发病,所以柞蚕中毒性软化病以预防为主。严格按照柞蚕种卵消毒规程做好卵面消毒,杀灭柞蚕卵面病原菌;用柞园专用消毒剂进行柞园地面及柞树整体消毒,杀灭地面及柞树表面病原菌;发现病蚕及时剔除,远离柞园销毁或深埋;营茧柞园尽量选择4~5 a生柞树,少用老树,尽量避免柞蚕跑坡及下树。
引起柞蚕败血病的细菌有三种:蜡质芽孢杆菌、赛氏杆菌、短杆菌。自然界中蜡质芽孢杆菌以芽孢状态存在,芽孢为椭圆形。在23~30 ℃条件下,能进行快速的分裂繁殖。赛氏杆菌也叫灵菌,菌体很短,体长仅0.75 μm,有周生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短杆菌菌体很短,菌落为灰白色,有鞭毛,能运动。
蚕期病症:小蚕期病蚕表现为不爱活动,也不吃叶,蚕体紧缩,有时口吐胃液,排泄稀粪,无把握力,一般1~2 h就死亡。大蚕期病蚕主要表现是停止取食,排泄粪液,有时口吐胃液,临死时以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枝倒悬而死。死后尸体很快变色,溃烂,有腥臭味。蛾期病症:患病蛾不活泼,常常静止在蚕筐底部,交尾慢,开对快,腹部松软,死后腹部迅速变色溃烂,翅、足稍扯动即脱落。
经口传染:柞蚕食下含有致病菌的柞叶即可感染。创伤传染:柞蚕是放养过程中,相互抓伤,致病菌通过创伤处可迅速感染柞蚕,特别是在出蚕期,蚁蚕相对聚集,相互抓伤感染几率大。
柞蚕败血病病原为细菌,主要通过食下及创伤传染[7]。通过柞园整体消毒可以杀灭柞树叶片病原菌,减少感染几率;严格做好卵面及养蚕用具消毒,即消毒后柞蚕卵和小蚕接触到的任何养蚕用具都是无毒的。避免蚕期相互抓伤[8],卵盒内装卵不宜过多,出蚕时随出随收,严防抓伤;蚕期移蚕过程中,多带短枝叶,移蚕筐内蚕头数不宜过多,避免抓伤;窝蚕时,多搭草铺,蚕放在草铺上,尽量避免蚕体和地面接触。
柞蚕软化病病原不同,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病原是病毒,柞蚕空胴病、中毒软化病、柞蚕败血病病原为细菌,所以在确定病害病原之后,根据病原侵染规律,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柞蚕生长期短,生长环境为野外,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多,所以柞蚕病害一旦发生,较难进行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任何传染性病害的防治,都是隔离病原,增强机体免疫力[8]。对于柞蚕来说,隔离就是切断传染源,通过卵面及柞园消毒可以杀灭病原物,减轻发病几率;增强柞蚕机体免疫力,主要依靠良叶饱食,避免蚕下地跑坡,所以在放养技术上要精放细放,根据柞园实际情况,减少投种量,放弃劣叶柞树,完全保证蚕期取食优质柞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