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才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也是支撑行业发展、凝聚职工向心力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承与发扬新时代气象精神是气象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气象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气象部门不断传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气象文化,凝练出气象事业发展理念、气象预报预测理念和气象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地形成了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传承与发扬气象文化、气象精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对气象人的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基于丰富的气象文化,气象部门形成了气象职工特有的文化特质与文化自信,这就是“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准确”是气象精神的核心:要求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气象观测的科学性、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气象信息传输与发布的精准性,不断提高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要求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及时”是气象精神的灵魂:要求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稳定和技术可靠,优化观测布局,及时捕捉和监视各种天气气候变化信息;要求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更加准确和精细,根据天气气候变化及时滚动订正气象预报预测,不断提高预报预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要求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及时发布和传播气象信息,让社会大众第一时间获得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要求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开展应急响应,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报得准、发得出、用得上、起作用,有效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创新”是气象精神的精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要求好学深思、探索求知,努力建设学习型部门,不断提高职工素质;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四个一流”、提高“四个能力”,以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推进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奉献”是气象精神的品质: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任劳任怨,艰苦奋斗,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装在心中,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气象事业。
“准确、及时、创新、奉献”作为一个整体,传承了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气象精神,表达了气象工作者爱国爱党的坚定立场、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科学求索的价值取向,是对气象工作者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时代风范的精炼概括,是全体气象工作者共有的精神家园,展现了气象文化自信这一本质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气象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崇尚科学,勇于改革、开拓创新,为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他们是气象精神的代表,是气象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气象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气象事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气象文化的支撑,更离不开气象英模的表率作用与传承精神,他们不仅锻造了气象文化,更是气象文化的传承者。
华山站的“一根扁担精神”正是气象精神的真实写照。1952 年8 月,华山气象站刚刚建站时有13名解放军战士,成为第一批华山气象站的职工。他们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克服交通不便、物质匮乏、天气多变、气候恶劣,吃水吃饭取暖就医等困难,披荆斩棘、平整土地、开辟观测场,靠人背肩扛把仪器扛上山,立起无线杆、架起风向标,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硬是在华山西峰之巅建起了气象站。华山气象站地处高山,环境恶劣;冬季观测员要鼓起勇气爬上去清理积冰;夏天要提防雷电击毁观测仪器和设备。华山气象站也条件艰苦;一年四季喝的都是收集的雨(雪)窖水,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所有器材、物品必须用人背肩扛运送上山,上山步行6 个多小时。艰苦环境磨炼了华山气象人,“一根扁担两条绳,担脚上山为革命”的精神成为每个华山气象职工自觉传承的优良作风。华山气象站代表了新中国气象台站建设史上平凡的一页,气象人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走到今天。气象人就是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中创造者自己的精神,书写着属于气象人自己的文化自信。
气象英模是气象精神的表率者和传承者。正是有了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广大气象工作者,才出现了很多气象英模。他们代表了气象人对党忠诚、热爱气象事业的满腔热忱。例如,1981 年1 月21 日,隋金堂在带领全站人员寻找一份被大风刮走的日照自记记录时,为抢救滑下深谷的两名同志,不幸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年仅41 岁。例如,原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天气研究室副主任雷雨顺,自1965 年参加气象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气象科学研究,他用10 多年时间编著了多部气象专著,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就是在肝癌晚期,依然没有离开他挚爱的气象科研。1983 年2 月16 日因患肝癌逝世,年仅48 岁。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年之际,胡春华副总理对气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气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以建设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己任,艰苦奋斗、不懈探索、开拓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孕育和传承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70 年来,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把个人价值融入国家人民事业之中,把气象现代化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为气象事业发展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辉业绩,推动新中国气象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气象人的褒扬与肯定,也是对气象文化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给予肯定。“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就是气象文化、气象精神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体现。
新时代需要气象精神。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象精神是新时代气象工作者精神家园,是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气象文化自信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气象精神,重在践行。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简便易行的活动,使气象精神融入实际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搭建起践行气象精神的实践平台,做到气象行业人人践行、时时践行、处处践行。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动全行业共同践行气象精神。要深刻挖掘气象历史文化沉淀,赋予气象精神新的历史含义。要开展气象文化宣讲,凝聚气象职工创新、创业热情。要构筑气象价值体系,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开启建设现代化气象强国新征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更需要广大气象职工不断提升气象文化自信,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每个气象职工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