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兰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在高职院校之中,计算机专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输出大量急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为了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就业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应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的就业目标和态度进行培养,使计算机专业就业模式相关教学得以优化,也就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有效实现技术型人才就业率的提升。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很多岗位不完全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有时是人与机器的竞争。欲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话除了有夯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有使用计算机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会用,所用已学,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实现学一技之长走海角天涯。综上,在开展高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合理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也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即应注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使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结构得到强化,同时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整合,以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性人才。
既往数年,一直存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佳,进而影响就业的情况,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对于学生就业观的引导,使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及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高职学生生源复杂性无须赘述,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与本科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素质教学不提倡以分数论成败,但这种固有的劣势使得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感觉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久而久之,职业倦怠心理出现,教师不再花大量心思在教学研究上。当前高职院校中应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为传统的“教师讲授”“自主学习”以及“任务驱动”三种模式。教师以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为基础,安排课程并完成教学任务,不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未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也就持续存在教学进度慢、学生自律能力较差以及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等,均相对薄弱,对于学习普遍不具有浓厚的兴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则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进行理解,教师的督促和要求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此情况中,如果学生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之下失去学习兴趣,将会陷入“学不会,不会学”的反复当中。例如在学习C语言时,多数学生对于编写程序的理解仅停留在软件开发方面,并不能明确认知基础函数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复杂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逻辑关系,能够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度削减,进而出现学习进度不一的情况,若此时教师仍然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则极易导致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处在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状态之中,进而导致其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并影响其学习效果[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具有专业的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情况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并且诸多教师对于教学模式优化改革不够重视,未能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学习主动性自然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建设工作未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高职院校各方面设施较为落后,也就影响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photoshop时,因为硬件设施不佳,所以高版本功能运行时,或是对复杂图案进行处理时,即可能出现软件无响应甚至计算机死机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于photoshop的了解、学习受到严重阻碍,同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之中通常不具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若计算机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维修,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导致计算机的使用年限降低。
当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各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为了促使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即有必要改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育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将社会和企业纳入教学内容当中,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作为依据,同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转变,以促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切实提升,进而能够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例如在学习Excel应用的过程中,Excel可谓是最基础的办公工具之一,所以学生应该能够完全掌握Excel的应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以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另外,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计算机教师还应鼓励和引导其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或自主练习,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并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由此,需要教师积极创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也就需要教师对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吸收,同时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教学模式得到有效改善。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理念需要得到贯彻,也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上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学生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并产生适当的危机感。例如在学习C语言时,教师即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C语言属于应用时间最长的一门高级语言,在科学计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编写系统软件,还可编写应用软件,所以教师应提升C语言程序执行效率,以深化学生对于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则可实现教学效率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3]。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其能力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即为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基于此,第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能够对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充分了解,根据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要求,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进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高职院校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在计算机设施方面的投入,可邀请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并增设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更多便捷;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竞争机制,以提升学生对于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并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可采用引入案例、播放课件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于实践能力重要性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工作氛围,以拉近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精神,也就有利于实现学生行业竞争力的提升[4]。
考核评价是教学必备的关键环节,既可以检验和了解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学习过程,也可以反馈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缺陷,及时改进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理论上来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方向性、全面性和过程性,然而实际在评价过程中却存在问题,表现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评价等。既然评价如此之重要且目前考核评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充分重视考核评价,创新完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可与企业对接,按照企业的需求来确定考核内容,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实现教师评价,也要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同时,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使考核评价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对于计算机人才也就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计算机人才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