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净,李仲先,付丽萍
(攀枝花学院 学报编辑部,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地方高校学报是地方高校的“窗口”,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学校的地理地置和历史渊源,难以打造成精品期刊,因此地方高校学校应根据学报的学术资源和背景,设立具有优势或显著特点的栏目。特色栏目是期刊特色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学报的“名片”,地方高报学报应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突出地方性、区域性的特色,根据地方区域文化和优势资源打造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特色栏品的打造对于增强期刊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特色栏目建设,可以突显学报的特色,塑造学报的品牌,提高学报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金沙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文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文化,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地处金沙江流域中段,是金沙江文化的重要腹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支持金沙江栏目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攀枝花具备树立金沙江文化品牌的基本条件,逐渐形成了金沙江文化这一新型的地域文化。金沙江文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整合民族风情、川滇特色明显的彝族文化、纳西文化、傈僳文化、笮海盐文化、漂流文化、丝路文化、茶马文化等文化元素。[1]12-14
2008年,《攀枝花学院学报》在对攀枝花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者对栏目设置进行充分的讨论,精心策划,立足金沙江地域特色,确定设置了“金沙江文化研究”栏目作为特色栏目,学报积极支持此栏目的打造工作,积极开展组稿工作,严把稿件质量关。学报每年出版4期社会科学版期刊,每期不间断刊登“金沙江文化研究”栏目文章,自栏目开设以来,截止2020年第1期,已刊载112篇关于金沙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地域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金沙江文化研究栏目研究方向和涉及的学科领域日趋多元化,将学术发展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如体现攀枝花建设的三线建设文化、攀枝花康养旅游文化建设等内容。
《攀枝花学院学报》“金沙江文化研究”栏目刊载的研究成果在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高校和社科研究人员中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体现了学报办刊的特色,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期刊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栏目在2018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201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金沙江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不仅展示了攀枝花的地域文化、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也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
栏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一批固定的作者队伍。如攀枝花学院本校的作者有唐世贵、李仲先、唐晓梅、雷应朝、马东艳、杨开华、赖启航、刘忠良、代璐遥、李生军、周萍、钱鹏鸣等,地方学者有普光蒙、萧云从、刘庆华、蔡斌、兰玉英等。正是由于这些作者的支持,“金沙江文化”栏目才能得到稳定的发展。
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学科发展、地域位置、作者队伍、政策支持、编辑人才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学报栏目建设困难重重。
1.缺少优质稿源。目前《攀枝花学院学报》“金沙江文化”栏目收稿量不足,优质稿源短缺。由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行范围狭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学校内部科研评价方式等原因,难以吸引高质量的稿件,本校高质量稿件大多流向核心期刊或国内外知名期刊,导致与特色栏目有关的优质稿件不足。稿件整体学术质量不高,从而转载率,引用率低。
2.投入不够,资金短缺。目前地方高校的学报都属于事业单位下的非独立法人,不参与市场竞争,办刊经费由上级主办单位拨款,没有创收。《攀枝花学院学报》虽已争取到学校资金支持,免收版面费和审稿费,但在支付印刷费,稿酬及日常各项必要支出后难有结余。其一,吸引特色栏目稿件的稿酬不足,攀枝花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稿件仅是按100元每千字的标准支付作者稿酬。其二,编辑外出学习、交流的经费有限。
3.地方高校学报新媒体技术运用情况不佳。很多地方高校虽已使用学报专用系统网页,但界面更新较慢,缺乏交互功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终端开发不足,存在微信公众号开通数量少、发文数量少、内容更新慢,关注人少、影响力小等问题。
4.学报编辑部管理不足。由于高校学报没有经费和销售压力,编辑部工作的动力不够,其内部管理呈固化之势,编辑主要工作是审稿、编辑及校对,作者研讨会开展得不多,与栏目作者沟通较少。[2]596-600
地方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突出地域性、地方性的特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特色栏目打造策略。
高校学报与高校所在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所依托的高校及其学科影响着学报的专业水平、刊物特色及学术影响力。[3]55-57首先特色栏目设置要从本校的优势学科和历史传统出发,根据本校目前科研团队优势和人才优势,确定学报特色栏目的内容定位;其次特色栏目设置要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点课题,如攀枝花学院学报根据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设立了“金沙江文化栏目研究”,2020年,攀枝花学院学报不断探索办刊特色,根据本地区发展目标及区域特点,新设立了“康养经济研究”栏目。
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稿源的竞争,优质的稿源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决定因素。高质量的稿源能提升期刊的被引频次,增强影响力。地方高校学报的栏目由于知名度不高,特色栏目的稿源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要保证有充足、稳定的优质稿源,编辑要主动开展组稿,做好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1.建立本地区作者群,加强作者队伍建设。第一,积极组织本校及本区域作者群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校内作者的约稿工作,争取校内优质稿件。攀枝花学院有一群专门进行金沙江文化研究的固定作者,学报特色栏目中50%以上的稿件来自于校内作者。编辑可积极追踪本校老师的区域文化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攀枝花学院校内老师申报获批的金沙化流域文化的科研项目“《山海经》图像类别与当代动画角色模型构建美学理论体系研究”“攀枝花俚濮人民居文化内涵研究”“迤沙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攀枝花民族传统村落档案史科的保护与利用”等,这些地方项目的成果通过“金沙江文化”栏目展现,不仅推介了项目学术成果,也为“金沙江文化”栏目充实了稿源,体现了学科特色。第二,编辑部应多跟本区域校外科研单位联系,获得优质稿源。校外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在特色栏目上发表,既加强了学术交流,又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
2.积极发展栏目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建立稳定的作者群,开展组稿。编辑应走出去,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相关专业文章,编辑应积极参加栏目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学术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并对学报特色栏目研究内容进行宣传,对栏目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学术争议问题等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向作者主动约稿,以便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让学报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的稿源。[5]57-59攀枝花学院学报积极召开和参与周边地区的学术研讨会,发展了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等地区的优质稿源。
3.编辑部可利用微信或QQ建立专栏作者群。编辑部通过群公告发布专栏写作要求,编辑可就栏目宗旨、选题范畴,论文要求等内容与作者进行交流,作者之间也可以交流写作心得。通过设立QQ群或微信群,为组织优秀稿源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特色栏目作者群。
4.实行稿酬激励机制,吸引优质稿源。编辑部可制定稿酬激励制度,如攀枝花学院学报制定了《特色栏目稿酬发放办法》,对特色栏目作者和特约稿源引荐者给予了奖励,对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及论点摘要的论文给予奖励。
编辑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刊物及栏目质量的高低,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起到关键或决定性作用的是编辑队伍的素质和能力。[4]126-128如果编辑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科没有深入的研究,不能系统把握本学科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在特色栏目的审稿时,就难以对稿件做出正确的判断。[5]57-59
1.提升编辑工作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不够重视、高校经费紧张等原因,导致地方高校编辑力量薄弱。地方高校编辑部一般仅为有两三人,与核心期刊的5至10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多,对外联系较少,市场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学报发展的需要。
学报要重视编辑的素养提升,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和策划水平。一是编辑部内部定期召开会议,互相交流学习,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深入多角度地探讨特色栏目的选题。二是鼓励编辑主动走出去,多走出去与行业人员进行交流,开拓视野,及时掌握学术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特色栏目建设奠定基础;走进专家团队,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三是编辑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参与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己的编辑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提高策划能力。
2.改革编辑工作方式,稿件策划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传统的学报编辑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稿件的筛选、编辑与加工,而忽视了对稿件的策划。编辑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坐等稿件上门,不主动约稿,缺乏主动性,就难以提高特色栏目的稿件质量。
学报编辑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社会需要、读者需要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甚至在某种意义起到引领学术研究的作用。[6]125-128编辑应加强努力,在选稿、组稿过稿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提高编辑队伍的创新精神。[7]97-102以攀枝花学院学报的金沙江文化特色栏目为例,编辑应该深入地方,了解金沙化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密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深入挖掘并将其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以学术的力量解决地方发展过程的问题,为地方经济服务。
栏目主持人多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主要负责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选题、策划、组稿等工作。[8]58-60可聘请相关学科学术领先者担任,以起到学术引导作用,栏目主持人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固定不变,也可有一定变化。栏目主持人学界人脉较广,能够明晰学术研究前沿信息,充分发挥组稿、荐稿的作用,还可对稿件进行严格把关。栏目主持人制度对于提升学报形象,提高栏目作者的凝聚力,增强栏目的学术性和宣传性,加强学术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栏目主持人在组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学术影响,针对他所主持栏目的特点和稿件作者的特点,组织到一些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资料翔实、论证有力,甚至是不同专家的思想各异的学术性文章,在体现出其分管学科的专业性与前沿性的基础上凸显出栏目的特色性与刊物的知名度。[8]58-60栏目主持人可起到栏目稿件把关的作用,增强栏目的学术性和宣传性。
良好的学术质量是刊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需加强对学报的管理,加强稿件质量监控,进一步规范编辑出版工作,学报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做到环节到人,分工到位,职责明确。
编辑部内部管理对于刊物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需要编辑工作者客观对待所有稿件,严格审核程序,加强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坚决执行三审制。由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初审,在初审中,编辑人员认真审读稿件全文,进行学术不端查询,对选题内容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初审编辑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态度,对学报特色建设起到关键作用。其次经编辑人员初审过的稿件,送给相关学科专家进行盲审,要求学科专家对稿件的创新性、学术性、知识性、逻辑结构等提出详细的审稿意见。最后由学报主编终审。主编根据责任编辑和专家意见,提出意见。编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编辑行业的标准规范,控制好编辑出版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有效确保刊发文章的质量。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在每期刊物编辑出版完成后,及时对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使编辑工作不断进步。
构建特色栏目需要大量投入,如充足的稿源、政策支持、编辑人员,还需要学校的财政投入。第一,特色栏目的优秀稿件需要约稿,而约稿需要支付一定的稿酬。为了获得优质稿源,可适当提高特色栏目优质稿件的稿酬,学报应积极争取学校经费的支持。第二,编辑部应积极申报各级出版类项目,增加基金支持,增加办刊经费。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体融合在世界内范围内业已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现象,对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冲击。[9]521-524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具有迅速、便捷、营销成本低、受众面广、传播力强的特点[10]99-102。第一,建立网络平台系统,及时更新网页界面,增加网页交互功能,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影响力,促进学术论文的传播和交流,拓展传播路径和受众对象,提高栏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推广特色栏目文章,及时将特色栏目的目录、刊载论文、征稿宣传等以不同载体的形式呈现给作者和读者,提高论文的推送的曝光率和有效接收度,每期即时更新目录和文章,提升期刊的传播交流功能,并重点推出特色栏目的文章,发布特色栏目的征稿信息;[11]63-65通过微信公众号移动端平台,访问者无须登陆网站就可迅速访问平台,获得相关信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可以为栏目的相关热点话题,如学术会议、前沿资讯、研究团队介绍;通过微信平台的即时对话功能,编辑与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沟通也变得更便捷,更利于编辑部与专家作者、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特色栏目是期刊特色的体现,是期刊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对于增强期刊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金沙江文化研究”栏目自创办以来,经过十余年努力,有固定的作者群,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刊物竞争压力的增大,地方高校学报需要不断探索建设特色栏目的新思路,定位准确,应从发展优质稿源、加强编辑部管理、学校政策支持方面加以重视,进一步提升特色栏目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