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滇南茶马小镇革故鼎新沧桑史的叙写
——评长篇历史小说《白云苍狗》

2021-11-27 17:41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冲突小说

师 顺

普洱学院 学报编辑部,云南 普洱 665000

《白云苍狗》是普洱本土作家向洪先生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描写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1949年4月滇南全境宣告解放,前后共38年间滇南茶马小镇鹅渡所经历的风云变幻,终于在漫漫长夜之后迎来了黎明的阳光。全书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曲折的故事情节营造、鲜为人知的盐井旧事及马帮掌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小说中高扬的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小说以鹅渡镇熬盐大户林氏家族代表人物林理达(上及其祖父林元忠老军爷、父亲林承恩、二叔林承福、三叔林承运,旁及妻子娜拍、大哥林理顺、妹子林春琴,下及林文、林武二子)以及鹅渡井巡兵包维新为主线(旁及唐把总、庄万化、华云锦、丁际昌、张大富、李县长等各色人物),从两人对命运的不屈而做出的行动,展开了一段风云起伏的斗争画卷。林理达在父亲林承恩过世之后,为了生计和理想把祖业典当给大哥林理顺,自己筹备了一支马帮赶马江外,上倮黑山、进佧佤王地,经历重重艰险,凭着自己精明的头脑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建立起了“大滇南总号”,成为一代富商;包维新本是一名盐井巡兵,因参与同盟会宣传被视为“乱党”而遭到通缉,在其逃离鹅渡井之后,经历九死一生逃至江外逍遥寨并成为一寨之主,后来协助民国管带华云锦平边有功而回到鹅渡井担任保款专员,但终因在变幻莫测的时局下看不清时势而错杀了革命党人。鹅渡井在经历了大清灭亡、辛亥革命、民国统治、抗日战争等,从国家到地方的政权更迭、沧桑巨变之后,终于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解放。

小说为读者揭开了一段滇南茶马小镇革故鼎新的沧桑史,同时也展现了那一历史时期整个世界、整个中国的风起云涌。同时,小说对中国共产党拯救广大人民群众走出苦难、迎来解放与光明给予了高度的赞许。

小说从人物设计到谋篇布局、从情节安排到主题升华均展示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和人文积淀,其中包含了大量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前滇南思普区社会、经济、马帮运转模式,对那个时代特有的风物风貌、人们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详实而生动的描述,在展开一段历史的同时也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生动丰富的滇南民俗画卷。

一、血肉丰满的人物塑造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如何在所选择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情节设计中来进行恰如其分地的人物塑造,这对整部小说创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小说《白云苍狗》以滇南茶马小镇鹅渡井自辛亥革命至和平解放前后共38年间的沧桑变化为背景,围绕林理达与包维新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纵横铺开,塑造了数十个人物形象,每一形象均活灵活现,血肉丰满。如林氏家族的林元忠老军爷,曾组织乡练保一境安宁,智勇双全,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跟随林元忠出生入死的林迁,看破生死之后成为世外高人;勇于担当的林承恩、为维护祖业有着兄长的忍让之风;敢闯敢干的林里达,为了理想大胆拼搏,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又有商人的老成与练达;精于算计的林里顺,心里的如意算盘打得哗哗响,面上却不露半毫破绽;有所坚守的林春琴,在经历了撕心裂肺的情伤之后遁入空门;有勇有谋、敢说敢做,带着几分侠气却又不失匪气的包维新;还有目光宏远的华管带、自私贪婪的唐把总、再世诸葛丁际昌、开炮立威的李县长、聪明智慧的娜拍、投身革命的林文、林武等,均是活跃在书中具有鲜明个性人物。另外,小说种出现的一些小角色也形神兼备,如口无遮拦的盐丁温臭嘴、忠于主人的马锅头哈四宝与小二狗、重情重义的头人扎发、知恩报恩的藏商、卖主求荣的陈时、心底藏事的王华等等。小说中所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均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个人的出现均恰如其分,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驾驭能力。

二、独具特色的语言锤炼

文学作品的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叙述过程中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方面。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是小说的亮点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大量滇南乡村方言、俗语、口语,为本书增色不少,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滇南乡村真实的生活气息,较为“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活跃了人物形象,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如“引子”里写到鹅渡举行祭龙的仪式的时候,鹅渡人认为这是“大牛屙屎小牛屁股痒”“劁死老母猪学手艺”,鹅渡本来就没有这个习俗,硬是要生搬硬套学其他地方,搞得不伦不类;描述盐丁们承受着艰苦劳动的身体为“肋巴骨苦成了围坟石”;描写灶头包五多管闲事为“蚱蚂虫多手多脚”;形容自己看不清自己真面目为“骡子养的马,不知道自己有多长的脸”;形容身无分文为“身上连个刮痧的通洞钱也掏不出来”;形容各负其责为“豹子抬娃娃,各顾各家”;形容养尊处优为“喝着金汤吃着玉饭”;在人名的选取上也体现出这一特色,如“温臭嘴”“李大头”“小二狗”“哈四宝”“小保田”“麻子相通”“王老憨”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为小说带来了别样的风格魅力,让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个性鲜明,体现着作者对语言趣味性的锤炼功夫和自己的深层思考。这类语言带来的趣味性表达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活泼行文,它的目的是让读者在调侃的语调和黑色幽默中,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处境,从而对该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接受。明清以来,随着普洱茶的兴盛和普洱府盐井的开采,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客籍、屯民的到来,他们带来了内地各种方言,如湖南、江西、四川等省的语言在普洱同少数民族的交融过程中,逐渐与当地方言碰撞、吸收、融合,从而演绎成今天的普洱方言。因此,作者在创作中对语言的锤炼饱含着对当时那段特殊的历史及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和认知。

三、起伏跌宕的情节设计

情节是小说的生命力所在,巧妙的情节设既能充分体现出小说的艺术价值,同时还是赢得读者的关键因素。历史小说《白云苍狗》情节起伏跌宕,对读者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在情节的设计上,作者主要采用了矛盾冲突的营造和情节突转的运用两大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具有了冲突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为小说的艺术真实提供了保证。在矛盾冲突的营造上,又分为三大类:某一人物与另一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以及人同环境之间的冲突。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在小说中为主要冲突,最具代表性的有林理达与包维新在逍遥寨相遇,即是他乡遇故知又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引发的厮杀冲突,有唐把总与林理顺之间因盐井利益而产生的各种冲突,包维新与张大富相互对不上眼而引发的夜袭张宅、夺其商铺良田的冲突等。

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则在包维新和林春琴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两人本是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因林春琴在帮助包维新逃亡的过程中,包维新的枪支走火误伤了林春琴的父亲,致使包维新成为了林春琴的杀父仇人。而包维新在得知自己枪支走火误伤人命时,以为春琴已死,自己感觉生无可恋。但当他得知确切消息误伤的是林承恩而春琴尚在人世时,心中不免又多了一丝希望。不过仅一闪念间,心下又庆幸起来,没想到春琴还活在这个世间。这一段内心冲突的设计,把林春琴的悲痛之决绝、包维新的悲喜交加体现得明了透彻。

人同环境之间的冲突,最明显的就是林理达在父亲过世后被迫分家,为了生存而独闯江外,包维新因传播革命思想而成为乱党不得不逃亡江外。正是有了这种冲突,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情节的展开:倮黑山的艰难险阻,逍遥寨的惊心动魄,鹅渡井的祭龙杀唐等等。这一冲突的设置不仅塑造了人物的鲜活形象,更对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灵活运用了情节突转的手法,使得整个情节起伏跌宕。如事件的突然转折、人物命运的突然改变、人物心理的巨变、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人物活动场景的突然切换等等。小说中包维新本是林春琴的心上人,但却因其枪支走火这一情节的突转,使得包维新成为林春琴心中杀父杀奶的仇人,由爱而恨;林承恩一家本可以在鹅渡井继续发扬祖业,但却因林承恩的过世之时长子林理顺私吞了其一生积蓄而兄弟分散;包维新原本只是一个逃亡的盐井巡兵,却因为在逍遥寨杀死老泰之后被拥立为一寨之主;林里达为报杀父杀奶之仇在逍遥寨刺伤包维新之后,本以为包维新会因其对林家的愧疚而免其烟课,结果照收不误;唐镇长在祭龙坛上正威风的时候转眼成了包维新的刀下之鬼;包维新在鹅渡井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来了个李县长开炮立威;林春琴好不容易走出包维新的感情阴影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时,心上人却又被杀,最后心灰意冷遁世出家。全书的情节设计跌宕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进而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政权更替过程中各种制度的荒唐、官场的残酷黑暗等社会现实,这为整部小说建构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各种人物关系交织和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每一个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

四、思普地区的史料留存

作为历史小说,遵循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至关重要。有学者将历史小说的历史真实概括为:历史小说所取的历史材料的真实以及历史小说与文化的契合。长篇历史小说《白云苍狗》的创作并非向壁虚造,作者在创作之前就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和走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所以该部小说是作者在深入把握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1949年思普区和平解放那一段时期的历史、社会、民俗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朝的第一枪,随后,远在滇南的鹅渡井就有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包维新为例,他就是从经常出现在鹅渡井的商人黄大钦那里听到有关革命的思想,并在其指导下开始散播武昌起义的传单的。1912年,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中华民国成立,民国管带华云锦到江外平边,包维新成为其麾下并立下功劳。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同年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此时的包维新在华云锦的举荐下做了统运局长,后又被委封了盐井的保款专员而重新回到鹅渡井;再后来,他独自在鹅渡成立护路大队担任大队长,期间,在接受了新文化之后建立起了新式学堂,又在林理达长子林文的影响下组织过革命游击队。1949年和平解放前夕,包维新终因对形势的误判,忘了初心。

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做到了与地方文化的深度契合。本书是以滇南茶马小镇鹅渡井为地点展开描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鹅渡井民以熬盐为业,带动了商帮经济的发展。小说中描写了大量当时熬盐的情景,从盐丁生计、熬盐技术、熬盐场面到盐政、盐课、盐巴交易等均做了全面描述,为读者重现了当时鹅渡盐井的繁荣之貌;同时,小说中留存了大量关于茶马古道、马帮的风俗史料,比如马帮的筹备、赶马路线的选择、“赶尾马”是怎么一回事、“锅扁担”怎么制作、马匹乏力的应对以及诸多的赶马规矩、马帮禁忌、马帮恩怨、马店场景等。

历史上的普洱,是一个土流并治的边疆,以澜沧江为界,西南边是土司统治、东北边是流官统治。书中除对江内社会场景的深入描写之外,最为精彩的是大量对江外(即土司地)社会状况的描写。如糯扎渡口的情景、倮黑山的盐茶交易、佤王地的水牛交易、土司寨子里的杀鸡看卦与基督信仰、边境土司的武装斗争与动乱、逍遥寨里的洋货交易与血雨腥风等。从人物描写、环境烘托、细节表现、风情展示,均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祖国西南边界上林林总总的社会风貌。长篇历史小说《白云苍狗》对新中国成立前思普区(今普洱)的社会、经济、马帮运转模式和那个时代的风物状貌、人们的生存状态所作的大量详实而生动的描写,留存下了那一特殊时期的风俗史料。

五、家国天下的思想升华

小说层次的高低,还要看文体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及其主题思想的提炼与彰显。《白云苍狗》在全面展现浓郁的地方文化、盐文化、马帮文化等多元文化时,始终把家国情怀、革命信念这一主线贯穿在叙事过程中,让小说的思想和层次得到了升华。

小说的第一章,写到在清末乱世背景下林大灶和盐差赵堂二人谈论时政的对话时,林大灶表明自己只要熬好盐就行,不问国是;赵堂就提醒他“国是连着家的,不然为何要叫国家呢?”第十章写到滇南县新上任的县长“跟那些清末或北洋时期的君观极不相同,那些人只想占地盘,心中根本没有国家”。所以新县长上任之后,就有了带领军队到鹅渡井的开炮立威,让盘踞一方的包维新意识到了国家力量的强大。鹅渡井民们在经历了那一段沧桑乱世之后,他们终于清楚认识到,家是与国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第十一章写道“刚抗日那一阵,鹅渡井人没当回事”“直到见了日本人的飞机飞来,才知道小日本原来离自己那么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乱世之中人们家国思想的觉醒。

伴随着家国思想贯穿全文的是革命思想。从小说的开篇写到黄大钦发动包维新进行革命宣传,到林理达长子林文在鹅渡井开展的革命宣传和地下党组织的建立,这一过程可谓坎坷曲折。包维新是最初在鹅渡进行革命宣传的人,他也曾出人出力以支持,但最终却因其思想的摇摆不定及其短浅的目光没能坚守到最后,最终成了革命的罪人。而林理达一家则为支持革命竭尽全力,林理达的“大滇南总号”为抗战游击队筹措各项经费物资,举全家之力支援革命;其子林文、林武两兄弟均投身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林武在抗英战争中壮烈牺牲;而林文却在解放前夕被枪杀。而枪杀的人正是那个曾经欠着林家两条人命的包维新。这一场景的出现,是超乎读者想象的,但又合乎情理,它显示出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从而使林文和包维新两个人的形象衬托得越发鲜活。

小说的结尾对中国中产党解放边疆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赞誉,家国情怀与革命思想的融入丰富和升华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思想内蕴,使读者在对鹅渡井革故鼎新的沧桑感慨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与伟大。

六、结语

总之,长篇历史小说《白云苍狗》是一部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兼具的作品,透过鹅渡井从乱到治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史在边境一隅的反射。小说描述了滇南小镇38年来革故鼎新的沧桑变幻,为读者展现了一段渐行渐远但不应该忘却的历史。这段历史,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回望昨天,珍惜今天,这样的作品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冲突小说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明代围棋与小说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