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晨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144,北京)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青年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7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4月19日)等一系列讲话、报告中就青年奋斗精神作了重要论述,并呈现出鲜明的逻辑维度、价值维度、现实维度。
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核心要义,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奋斗理念,构成了其自身的逻辑轨迹。
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传承了青年人砥德修身、勤学笃行、志存高远、爱国图强等奋斗思想。这不仅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精神的塑造贡献了宝贵的人才动能和思想动力,也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养分、历史根脉。在论述青年奋斗精神时,习近平曾多次引用相关内容。如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周官》),王阳明的“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教条示龙场诸生》),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人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奋发学习,把志向和勤奋作为锐意进取的动力;引用诸葛亮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权德舆的“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放歌行》),勉励广大青年,“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1],要把握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学得真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奉献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引用李大钊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2],嘱托青年人要勇于走在时代潮头,饱含为祖国、为民族、为全人类的奉献热忱和行动。这些内容既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熠熠光辉,也反映出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从废除私有制角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废除了私有制,生产力能得以发展,阶级会逐渐消失。而“阶级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3],因此恩格斯指出青年人要通过教育学习知识、增强本领,为摆脱分工做好准备。“教育将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4]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对青年人的教育要坚持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马克思强调:“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三是从阶级立场角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青年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列宁指出“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取决于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工人”[6],恩格斯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够肩负使命,密切联系工人阶级“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7]四是从现实斗争角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青年要有斗争奉献精神,要把着力培养“完整而彻底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当做首要任务”[8],勇于同不良社会思潮做斗争,“要把自己的工作和能力都贡献给公共事业”。[9]
习近平在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把它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就新时代青年奋斗内核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他认为广大青年要如同海绵吸水一般,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既要勤奋刻苦,又要专攻博览,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挑战;他认为要加强对青年少年的劳动教育,使他们树立起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为实现中国梦而艰苦奋斗;他鼓励青年到社会基层、到广大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他还认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这要求广大青年既要有知识储备,又具有广阔的视野与辩证的思维,能通过知识逐步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可见,其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继承,也是对其在新时代中国实际应用的延伸。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激扬中国青年奋斗的理念融入了自身的血液当中。李大钊认为青年的文明,就是奋斗的文明。他号召中国青年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陈独秀敬告青年,他们是中国社会最鲜活的“细胞”,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就要有奋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番初心,将青年的奋斗理念运用到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思想的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向青年指出革命斗争的危险性,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为建立新中国,他鼓舞中国青年勇往直前,“永久奋斗”,有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实际情况,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性,因而他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使青年人能够与工人、农民、士兵等全体人民一起,为共创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方面强调青年人要追寻革命先辈、国家英模的足迹,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英勇奋斗”;另一方面强调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用国家的历史,尤其是近百年来我国抵御外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血泪史教育青年,使广大青年明确奋斗的方向,强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江泽民深刻总结了青年奋斗的经验,指出青年在参与国家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决不能限于“空想”,决不能脱离基层群众;要有思想准备,拥有挑战艰难险阻的勇气;要有奋发学习的毅力,克服自身缺点,不断加强自我完善。21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胶着,后冷战时期冷战思维没有停歇。胡锦涛把青年奋斗理念置于国内、国际风云际会的大背景下,他强调广大青年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形势,在研究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接过前人的火炬,不懈奋斗。综上,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奋斗理念,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材,使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在观点、立场、方法上与之呈现出一脉相承性。与此同时,中国青年的时代站位,国家新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布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等也使我国的青年工作、青年问题与以往有所区分。为了更好地将中国青年的力量凝聚起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习近平在传承中国共产党人青年奋斗理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了关于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从中国青年的时代站位、国家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人类文明的整体性进步三个层面系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从新时代青年个体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10],青年正处于人生脑力、体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响应时代的呼唤、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砥砺奋斗,描绘了青年奋进形象的时代站位。在青年奋斗的主题上,他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培养自身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精神,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更美好的生活为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青年奋斗的目标上,他讲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责任,有担当,知努力,经历练,展英姿,求绽放。既有理想信念,又深植爱国情怀;既有知识见识,又有品德修养;既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青年奋斗的自觉性上,他指出广大青年不仅要自觉加强学习,自觉增强本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明确奋斗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在青年奋斗精神的培养上,他指出奋斗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弯路险滩,青年人既要有抗争的意志,更要有乐观的态度。他还经常用自身的经历告诫青年人要历练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以及不惧失败的心理素质,以吃苦为收获,以挫折为动力。在青年奋斗的实践上,他指出青年人要坚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苦干实干、方能兴邦。无论是青年人的创新创业、支援边疆、志愿服务,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的英勇奋战,都得到了他充分的肯定与赞扬。他鼓励广大青年把汗水洒在基层的舞台上、人民的事业中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习近平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及党和人民的深切期盼出发,指出青年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1]青年的奋斗就是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同频共振。青年个体的发展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个人的价值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统一起来,方能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这个价值从本质上说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能源泉。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他希望广大青年能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1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以青年工人、农民为代表的产业扶贫队伍,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产品营销与企业管理,为创造财富而努力;以青年支教教师、青年海归、返乡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扶贫队伍,以“扶贫必扶智”为核心,深入基层,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新型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以知识、科技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公务员、选调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代表的青年扶贫干部队伍,围绕精准扶贫的方针,走村入户、摸排情况、为贫困户寻找脱贫的出路。正是由于广大青年奋力搏击,为我国近年来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为赢得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能量。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认为青年群体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价值观构建、思想道德风尚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因而他希望广大青年不仅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其倡导下,广大青年文化、文艺工作者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活力、坚守和创新,进行着思想、道德的宣传与交流,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青年志愿者们,走进社区,深入偏远乡村,探访弱势群体,便民助人,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展现出新时代青年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些都是青年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时代先锋的最佳例证。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引导青年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撒进青年的心灵,使之在奋斗的过程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成为新时代中国制度故事的讲述者,为我国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与实践积蓄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时代图景下,习近平以宏观的视角、开放的胸怀、把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置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世界人民造福祉的时代框架下。他认为不仅中国青年,全世界的青年人都是推动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繁荣、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他鼓励中国青年让青春的奋斗之光闪耀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他强调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的继承者和传承人。无论是继承友好关系,还是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国际关系,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中国青年们与其他各国青年一起携手并进、共同接续奋斗,为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沟通,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奉献青春与活力。他希望中国青年能够在相应的国际平台上与其他各国青年,开展深入的人文交流和研修,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互学互鉴,推动互利合作,为各自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促进共同发展搭建桥梁,为传播不同的文化与文明,推动人类文明的丰富与发展而共同奋斗。另一方面,他主张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关联起来,号召广大中国青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中国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他倡导中国青年既要有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又要兼具国际主义精神,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共同性问题或区域性突出问题,如贫富差距、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医疗保障、教育发展等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共赢、全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奋勇向前。
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把青年问题置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国家发展的实际中、社会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和审视,他从青年奋斗的角度,就青年克服社会压力与困境、防范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风险、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挑战进行了现实回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面对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社会情绪焦躁等问题。青年正处于自己人生的起步阶段,往往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投身到多重、普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社会压力与现实困境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青年面临着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当各方困难积累到一定的阶段,社会现实与个体期望发生冲突,容易令青年产生社会焦虑情绪。自2017年起,网络上开始出现“佛系青年”“道系青年”“儒系青年”“法系青年”等高频网络用语,它们反映出当下青年人对待一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态度和处理方式,呈现出“迎难而下”“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进而衍生出“奋斗无用论”“奋斗过时论”等观念主张,其实质都是青年基于社会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对社会竞争的逃避、对社会焦虑的消解。在谈到如何帮助青年克服社会压力与现实困境的问题时,习近平多次引用了毛泽东提出的“永久奋斗”概念。所谓“永久奋斗”,从个体角度讲,是指青年要有为国为民克难攻坚的精神,直至生命的尽头。在这个过程中,压力是难免的,习近平一方面强调“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要避免青年人见困难就躲避,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的供给,盲目消极的态度;要以压力促使青年奏起时代最强音,锐意进取;另一方面他也指出要从国家、社会、家庭多层面给予青年关怀,及时回应青年的利益诉求,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能够保持奋斗精神的强劲内驱力。从代际角度讲,“永久奋斗”是优良的革命传统,需要青年群体继承下来,传接下去,要保持代际传递动力。习近平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13]在革命战争时期,正是青年之奋斗,才有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青年之奋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得以建立,并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正是青年之奋斗,才逐渐改变了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新时代,习近平强调“永久奋斗”,就是要带领广大青年回顾历史,从我国代代青年奋斗的历史中吸取迎接现实挑战的代际传递动力,并形成将奋斗精神继续传递下去的意识和责任;同时,他也向青年群体揭示了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希望中国青年既不要因物质条件良好而懈怠,也不要因前路荆棘而退缩,传承祖辈奋斗精神的基因,以“永久奋斗”的姿态面对社会压力与现实困境。
意识形态领域是国家的思想防线,关系国家的旗帜与道路,关乎国家的核心利益,更是国与国之间较量、摩擦的焦点。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促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不断增强。而各方敌对势力没有放弃利用意识形态渗透,冲击动摇甚至扭曲我国青年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立场、正确认知和价值判断,并企图颠覆我国的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当代中国青年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绝对的自主性,青年在境内外、城乡间的流动性日益频繁,青年的社会分布、职业结构、群体结构不断翻新,青年对互联网依赖性大幅提升,容易受到互联网舆论的左右等特征。这些特征也给诱发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增加了砝码。习近平一再强调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存在不容忽视;青年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中坚力量,但青年群体同时也是敌对势力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防范意识形态风险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青年的理想信念工作便是其中的主要突破口。因此,习近平在阐述青年奋斗的主题时,首要强调的就是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决定了青年的政治站位、政治定力、时代担当以及自觉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他一方面讲到青年要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持续奋斗,“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14]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培养自身的政治鉴别力,为自觉抵制错误观点、错误思潮而不断奋斗,比如倡导青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15]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以及国际关系的博弈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次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但也带来了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的“从属关系”“附庸关系”,甚至是“殖民”与“被殖民”,“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造成了国与国之间发展时空上的巨大代际差异。回顾历史,在前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过程中,我国均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致使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方面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当前,以创新型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展现端倪。因此,在我国以发展中大国的姿态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同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跑线上之际,如何把握好发展契机,在国际场域内充分展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积极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挑战,是习近平论述青年奋斗精神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他强调科技的未来在青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放飞梦想、激扬青春、施展才华,提供了绝对的舞台。而信息的极速传输、知识体系的升级更新、产业结构模式的不断换代,都对青年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视角视野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他提醒青年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16],使自己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他尤其嘱托青年科技人员“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17];同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报效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