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莹,张 雪,宁方世新,王启增,宋 磊,史绪梅,蒋欣梅*
(1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2 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前进有限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6331;3 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绥化 15200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大省,而水稻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黑龙江省优越的地质、气候条件使其生产的水稻广受推广,但4 月气候冷凉,需采用育秧棚进行水稻育苗。据2019 年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粳稻种植面积近400 万hm2,居全国第一,其中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近217.5 万hm2, 而一般种植667 m2水稻需要育秧面积100 m2,可见全省水稻育秧棚的面积之大。 然而,长久以来,育秧棚往往在春季水稻育秧结束后进入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土地浪费现象。 本综述旨在为水稻育秧棚的后期利用提供参考。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育秧棚二次利用的方式中,食用菌栽培通常采取直接将菌袋摆放或挂放等方式,未对土地造成破坏,因而被普遍接受。目前,育秧棚二次利用时可栽培的食用菌种类繁多, 根据其生长习性的不同可采用 “吊、挂、串”立体栽培、墙式(稻草绕成“8”字形草把,经石灰水浸泡并发酵后与菌种一层一层相互堆叠成菌墙[1])、覆土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水稻育秧棚的利用率。
黑龙江省水稻育秧一般在5 月中下旬结束,育秧结束后水稻育秧棚内可以种植喜温蔬菜或喜热蔬菜, 如瓜类(西瓜、甜瓜、黄瓜、南瓜)、茄果类(辣椒、番茄、茄子)、豆角等大宗蔬菜;此外,建三江管局下属农场以及绥化地区也开始尝试种植一些特色保健类蔬菜,如紫背天葵、穿心莲、木耳菜、空心菜、秋葵等。蔬菜种类的选择常常根据市场需求及市场价格来确定,如西瓜、南瓜种植一般选择小型的礼品西瓜和迷你型南瓜,市场售价相对较高。 蔬菜种植时一般可根据蔬菜的生育期长短选择育苗方式或者直播方式,育苗方式虽然相对麻烦但可以提前采收,延迟生育期使产量提高;直播方式虽然种植简单但整个生育期缩短会导致产量降低。
大田作物也可待水稻育秧结束后在棚内种植,例如鲜食玉米和马铃薯。 其中,鲜食玉米在栽培之前要对品种进行严格的挑选,不仅要注意当地的实际播种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还要选择适宜棚内高度的较矮的鲜食玉米品种[2]。马铃薯可常规棚内种植,但由于其产品器官为块茎,是由匍匐茎先端膨大而成,为了避免破坏土地,减少成本,目前在建三江及绥化地区也有少量的农户采用免耕覆盖稻草方式种植马铃薯,即直接将种薯按照一定密度摆放在棚内地面上,然后用稻草进行覆盖,这大大减少了除草、采收、土壤的旋耕恢复所需的人力投入。
水稻育秧棚的二次利用中,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获得更高的效益,也可以将多年生的葡萄种于水稻育秧棚的两侧,当水稻育秧结束后,随着葡萄的生长可以将葡萄引到棚外利用育秧棚骨架来固定葡萄枝条,每年上冻前及时对葡萄进行修剪甚至作防寒。由于这种模式下葡萄种植方式采用的是“占天不占地”的方式,育秧结束后棚内空间可以种植耐阴植物, 特别是结合食用菌种植效果更好,修剪掉的葡萄枝条进行粉碎后还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原料,实现了稻苗、葡萄、食用菌三重收益。
水稻育秧基本为机插,机插育秧对苗床的地表平整度和土壤颗粒度都有一定要求。水稻育秧棚后期进行蔬菜种植时要对土壤进行旋耕整地施肥等作业,由于土壤长期进行水稻育秧,势必出现土壤板结、肥力不足等情况,在整地时要适量地施用有机肥、化肥或生物菌剂等,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整地次数,以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疏松度;当蔬菜秋季收获后还需将土壤恢复到符合水稻育秧要求状态。这也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大量的投入以及土壤能否恢复如初的不确定性,都会使农户产生顾虑而大大降低对水稻育秧棚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水稻育秧时,需要使用除草剂防除苗床杂草,除草剂势必随着浇水渗入到土壤中, 不同的除草剂其残留期不同,一般的除草剂对双子叶的蔬菜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而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在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进行蔬菜种植或其他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如果农户缺乏对种植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果菜类蔬菜如番茄、西瓜、甜瓜等的种植需要整枝打叉、肥水管理等作业不及时、不合理,会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及品质。
在水稻育秧过程中以及后茬植物种植过程中常常发生病虫害,危害植物生长而影响产量及品质,最终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棚内环境更会影响此类病虫害的发生,这就需要采用杀伤力极强的农药对病虫进行有效清除,然而这些农药很可能对下一年水稻育苗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尽管水稻育秧棚后期利用时很适合栽培食用菌,无需整地,后期场地清理及管控比较方便,但由于农民对栽培食用菌缺乏经验、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很难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稻育秧结束后的育秧棚二次利用,除缺乏经验和技术以外,育秧棚分布分散、农产品销售产业链不健全、没有恰当的销售方式等都是大难题[3],例如生产礼品西瓜以及迷你南瓜,虽然产品市场价格高、商家收益高,但是个体种植户很难寻找相应的销售渠道。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积极做好组织、引导和后勤保障工作,出台一些福利项目和积极的鼓励政策,激起农户的积极性。最好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达成合作以便提供技术支持。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定期现场指导,组织农户考察实地情况, 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带动其他农户,以点带面提高农户科技水平。 争取国家、省市各级项目,推进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的植物种类,同时宜符合栽培技术简单、多次采收、储存期限长的特点[4]。
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后恢复的土壤与未利用前育秧场所土壤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提倡用硬盘水稻育苗替代软盘水稻育苗,以满足水稻育秧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
结合除草剂解除药剂、微生物菌剂、菌肥、生物炭基肥等的施用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及安全性。
加强对育秧棚二次利用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同时,通过叶面喷施氨基酸类肥料、微生物菌肥等提高植株抗逆性。
可以推进和当地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有特色的自有品牌。 采用股份制,争取企业投资入股,实行股份制管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更好地完善健全产业链[5]。要让农户转变思想, 学习如何利用物联网设施, 创造出适宜栽培的温、湿、光、气等条件,构建新型农业。
未来,黑龙江省普通农区在借鉴垦区现代大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基础上, 将提高自身农业现代化生产实力,形成黑龙江省在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种植方面的轻简化[6]。二次利用中除了无需起垄种植、只需在地表摆种后用稻草进行覆盖的马铃薯新型种植模式外,还可利用机械纵向(即沿育秧棚长度方向)起垄或作畦,利用覆膜机进行地膜覆盖,通过机械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投入。除草剂的施用常常对蔬菜产生危害,而人工除草成本大,通过覆盖黑色地膜可以有效防除杂草, 同时也提高了后期地温、对增产效果显著[7]。
随着人们大健康理念的增强,一些营养价值高且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新型蔬菜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可选种一次种植、 多次收获的叶菜类的药食同源蔬菜;该类蔬菜不仅效益好,而且管理简单,可利用原有的喷灌设备进行浇水。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合理采用间作共生方式。 如菜豆与矮生特色叶菜间作共生,即在不影响主栽作物(特色叶菜)前提下,间隔一定株数在两株主栽作物中间播种菜豆, 利用菜豆具有的根瘤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素营养,不仅提高主栽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苦瓜与矮生特色叶菜间作共生, 则是利用苦瓜的攀援性,为特色叶菜创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8]。 黑龙江省垦区的工厂化育秧技术便于实现无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由信息中心的主控机负责整体调控,每个育秧基地的分机负责智能操作,以温湿度、光照度等传感器和加热器、加湿器、卷帘机等控制器为执行基础,水稻秧苗和不同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实现环境的自动控制,配置手动控制[9]。
水稻基地建设时应考虑到水稻育秧棚的二次利用可持续性。育秧棚后茬作物种植后土壤恢复的状态不影响次年水稻育秧摆盘也是实现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的可持续性首要条件,为此育秧棚后茬作物种植结束后可利用配套机械将土壤恢复到能够摆放育秧盘的状态,或者采用对土壤恢复要求不是非常严格的水稻育秧硬盘进行育秧摆盘。另外,水稻育秧棚后茬作物种植结束后会产生大量的植物秸秆,这些秸秆可作为肥料的原料进行再利用,因此水稻基地建设时可以进行配套的肥料制备池建设,为育秧棚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肥源。
为了提高水稻育秧棚的综合利用率,水稻育秧棚在设计建造时要考虑二次利用时可能种植作物的种类、机械作业等方面,围绕育秧棚综合利用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同时,将现代信息系统建设融入到水稻基地建设之中,不仅可实现水稻生产以及水稻育秧棚综合利用时的温、光、水、肥等因素的自动调控,而且从种植到加工、销售,通过完善基地产、供、销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平台,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势必再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