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宁,唐桂章,孙超群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江苏 睢宁 221200)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陇海铁路、京沪高铁两大干线在此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 km,南北宽约140 km,总面积11 765 km2。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海拔一般在30~50 m之间。徐州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 ℃,年日照时数为2 284~2 495 h,日照率52%~57%,年均无霜期200~220 d,年均降水量800~930 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徐州属黄泛冲积平原,黄河故道在徐州市境内长173 km,土壤类别主要为黄潮土和盐化潮土亚类,有肥沃的耕地,土层深厚,土壤多为砂质,肥力水平较高,地下水位较低,适合农作物生长。
徐州地区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西瓜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所产西瓜以瓜瓤细腻、汁多爽口、味甜且鲜、风味浓郁而享誉省内外,特别是睢宁县魏集镇,素有“西瓜之乡”的美称。高品质是高效益的保证,设施栽培是提高西瓜品质、提早上市的有效方式,由于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益的原因,当地西瓜生产正向着栽培设施化、品种优质化、生产绿色化、水肥一体化、肥药减量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徐州西瓜主要是利用钢架大棚多层覆盖(大棚膜、二膜、三膜、大小拱棚膜两层、地膜)进行早熟栽培,棚内光照、通气和温湿度条件均比较优越,对外界不良气候条件抵抗能力较强,更有利于创造适于西瓜生长发育的小气候。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年后2月上旬移栽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上市,较露地西瓜早上市2个月,效益是露地西瓜的3倍以上。
安装大棚时按合理轴线设计,并考虑大棚作物生产需要。跨度6 m的大棚顶高应为2.3~2.5 m,肩高1.2~1.5 m;跨度8 m的大棚顶高应为3.2~3.5 m,肩高1.5~1.8 m[1]。卡槽采用热镀锌钢板冷弯成型,厚度不小于0.7 mm。拱管间距不大于0.7 m。跨度6 m大棚的拱管插入土中深度为0.3 m以上,跨度8 m大棚的拱管插入土中深度为0.4 m以上。推广应用热浸锌钢管,减少镀锌带钢管,提高棚体抗载强度。覆盖薄膜选用长寿流滴膜、多功能消雾膜、PO涂覆膜等新材料,提高棚室透光率,减轻棚内湿度,提高抗灾能力。压膜线应选用专用大棚压膜线。大棚以南北走向为宜,棚长度一般不超过80 m,相邻大棚的间距为1.2~1.5 m。
大棚西瓜肥水供应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即在地膜下铺设滴灌软管,将水肥均匀输送到植株根际。膜下滴灌具有降低田间湿度、节水、省工、增产等优点。滴灌软管沿西瓜定植行向铺设,距西瓜根部10~20 cm,滴孔向上。滴灌软管一端扎紧,另一端与水泵相连。滴灌软管铺好后,需进行通水试验,以确保没有漏水、堵塞现象,然后在畦面上铺设厚度不低于0.01 mm的无色透明地膜。
大棚西瓜提早供应市场可以增加收入,因此选择西瓜品种时首先应考虑早熟性,要求品种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弱光、植株长势稳健、不易徒长、易坐果、果实膨大快、抗病、耐贮运、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等特性。本地区早春大棚栽培的西瓜品种,一般选择京欣系列、8424、嘉年华5号等中果型品种。
2.2.1 苗床设置
苗床设置在避风向阳的温室或大棚内,苗床宽1.2~1.5 m、深20 cm,长度视育苗规模而定,底部平整[2]。冬季育苗还需要采取增温措施,目前生产上应用较普遍的增温方式是电热温床,在床底排布电热线6~8道,间距10~15 cm。为克服苗床四周温度较低的不足,边行间距可适当缩小,中间适当放宽,而全床平均间距不变。由于电热线有一定的规格,使用时应先详细阅读说明书,布线时不得重叠交叉,以免通电后短路,电热线不能剪断或串联,特别要注意接头处,保证绝缘。电热线排布好后应通电检测是否能正常加温,检测合格后在电热线上铺设2层地膜,上面再放长54 cm、宽28 cm的塑料穴盘,西瓜育苗一般选用50孔的穴盘[3],基质采用西瓜育苗专用基质。
2.2.2 播种催芽
西瓜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处理,一般采用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 ℃热水中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室温(25 ℃左右),然后反复搓洗种子,洗掉种皮上的黏液,再用2%的漂白粉浸种20 min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室温下浸种6 h,然后将种子放入恒温箱内进行催芽。当胚根长出3~4 mm时即可播种,播种深度1.3 cm左右,穴盘中每孔播1粒种子,播后用基质覆盖1.5~2.0 cm,然后覆盖一层地膜,防止水分蒸发。
2.2.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做好温度、水分、光照、通风的调节。从播种到移栽,白天温度应掌握“两高两低”的原则,即播种至出苗要求30~35 ℃的高温,一般3~4 d即可出苗;当出苗70%时揭去地膜,此后直到第1片真叶展开要适当降低温度,白天为20~25 ℃,夜间为15~18 ℃;真叶展开以后再提高温度,白天维持在25~28 ℃之间,夜间为18~20 ℃;定植前1周再逐渐降低温度,以提高抗性。
冬天气温低,光照弱,在床温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增加光照,可配备补光灯,延长见光时间。通风要逐步增加,首先揭去两端的薄膜,然后在侧面开通风口,通风口应背风,午后及时覆盖保温;晴天要密切关注床温,避免高温伤苗。定植前5~7 d,加大苗床通风量,并停止加温;之后逐渐发展到白天全部揭开薄膜、傍晚再盖上,直到昼夜揭膜不盖,使瓜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出苗后,幼苗生长逐渐加快,需水量增加,特别是电热温床上水分蒸发量大,因此要视床土水分情况及时补水,最好在晴天午间浇水,控制水量,浇后待床面水汽散失后覆膜。苗期一般不必追肥,如发现缺肥症状,可结合浇水喷施0.2%磷酸二氢钾。
2.3.1 土壤选择
西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最适宜的土壤为土层深厚、排水便利、地力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在5~7之间西瓜均能正常生长,且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土壤总盐碱量在0.2%以下均能栽培成功。在地块选择上应选地势较高、能灌能排、5年以上未种植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2.3.2 整地施肥
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三元复合肥40~50 kg、硫酸钾15~20 kg作底肥。若每667 m2增施内生根菌剂1.5 kg、细菌类菌剂50 mL,可减少常规肥料40%的施肥量,同时可提高西瓜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施肥以后,将肥料、土壤充分拌匀,浇足底墒水,再整地、做畦。大棚栽培西瓜以高畦为宜,这样可以增加受光面积,有利于提高地温。棚内沿大棚走向做2畦,各距棚边1.3 m左右,垄高20 cm,畦面做成龟背型。
2.3.3 扣棚
钢架大棚一般在定植前15~20 d扣上薄膜,以利于提高地温。钢架大棚两侧风口处可悬挂0.3 mm孔径的防虫网,以阻隔蚜虫、烟粉虱等害虫迁入为害。
定植时,要求棚内土温稳定在10 ℃以上、气温在20 ℃以上,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结合苗龄情况选择晴天定植。出圃时瓜苗应达到3叶1心,株高8~10 cm,叶面舒展,叶色浓绿,团根好,可以直接从穴盘中取出而不散坨。定植时采用瓜农自制的定植器在地膜上打孔,定植穴规格为6 cm×6 cm×5 cm,定植穴间距22 cm左右,然后将瓜苗从穴盘中取出放入定植穴内,周边覆土压实,在移栽过程中苗坨要轻拿轻放,以免伤苗。一般每667 m2定植800~900株。
2.5.1 温度和湿度管理
大棚早熟西瓜生长前期要增温保温,防止低温冷害;生长后期要通风降温,防止高温高湿。缓苗期需要较高温度以促进瓜苗发根活棵,而此时外界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较低,因此采取多层覆盖等措施提高棚内温度很有必要。在大棚内架设1~2层简易棚,然后在畦面上搭建2层小拱棚,夜间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或无纺布,以提高御寒能力,白天温度应保持30~35 ℃、夜间15 ℃左右。日出后揭去小拱棚上的草苫或无纺布,棚内气温升高到30 ℃以上时再揭去小拱棚膜;午后先盖小拱棚膜,光线渐弱时再盖草苫或无纺布。
瓜苗伸蔓后,白天气温保持22~25 ℃、夜间15 ℃以上,温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促进植株稳健生长,有效控制秧苗徒长。当棚内最低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拆掉小拱棚。进入开花坐果阶段,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 ℃、夜间温度不低于15 ℃,以利植株授粉受精。进入果实膨大期,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35 ℃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 ℃,以利于西瓜膨大。西瓜喜较干燥的环境,空气干燥有利于提高品质,白天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5%、夜间75%~85%。每次浇水后都应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放风时应揭开风向相反一侧的棚膜。
2.5.2 水肥管理
大棚西瓜茎叶生长较快,果实含水量高,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宜,才能满足植株生长及结瓜的需要。定植缓苗后及时浇1次缓苗水,以保证整个伸蔓期瓜苗对水的需求。西瓜生长前期一般不用浇水,茎蔓开始迅速生长时,可浇1次水,促进茎蔓生长;之后控制浇水,防止植株徒长,待瓜坐住并开始膨大时再进行浇水催瓜。西瓜生育期间不需勤浇水,尤其在低温季节要控制好棚内湿度,保持棚内干燥,但应视土壤墒情适当补水,以保证水分均衡供应,切忌忽干忽湿,采收前7~10 d停止浇水。
西瓜苗期吸肥量少,一般不需施肥;伸蔓期需肥量开始增加,膨瓜肥在坐瓜后至幼瓜鸡蛋大时施入,可随水每667 m2冲施高效水溶肥7~8 kg;此时是追肥浇水的重要时期,果实膨大期每667 m2再随水冲施高效水溶肥7~8 kg。另外西瓜生长期间,可视瓜秧生长情况,进行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
2.5.3 光照管理
西瓜属喜光作物,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果品质量。西瓜正常生长要求每天的日照时数在10~12 h,以保证光照充足,促使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叶大,促进雌花分化,提早开花,坐果率高。
2.5.4 植株调整
采用爬蔓栽培时,宜采用双蔓整枝法,即保留主蔓和1条健壮侧蔓,其余及时剪除。坐果前只有两条蔓,多余的侧蔓一律摘除。待果实坐住后,结果节位以后出现的侧枝,一般不再摘除,任其自然生长,以增加植株叶片面积,促进果实迅速膨大。大棚西瓜宜在第2雌花节位留瓜,瓜坐住后及时垫瓜、翻瓜,保证瓜形端正和皮色美观。
2.5.5 人工辅助授粉
大棚早熟栽培西瓜开花期早,早春棚内昆虫少、温度低,花期须辅以人工授粉,以利于提高坐瓜率。早晨7:00—10:00是授粉最佳时期。方法为:摘下当天开放的大型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轻轻涂在雌花柱头上,并做好标记[4],这样既能防止空秧,还能根据坐果的天数,准确推断成熟度,适期采收,避免生瓜上市,影响大棚西瓜的商品性。人工授粉后,应注意观察植株坐果情况,待瓜坐稳后,及时去除其他花朵和畸形瓜,以减少养分消耗。
西瓜大棚内高温高湿,容易发生多种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等;虫害较少,主要是蚜虫。在防控上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贯彻绿色防控理念,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防治技术上做到品种为先、全程管理(土、肥、水、作)、准确识别、及时防治、合理用药、措施到位[5]。
西瓜成熟后,瓜皮发亮,手摸有光滑感,表面微显凸凹不平,瓜皮花纹清晰,瓜蒂不收缩凹陷,果皮与地面接触部位由白变黄,果柄上的绒毛大部分脱落,坐瓜节位上卷须已干枯。大棚头茬西瓜从坐果至成熟一般需35~40 d,达到成熟度后及时采收,采收时期按照授粉时插牌标记的日期推算较为准确。一天中10:00—14:00为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用剪刀将果柄从基部剪断,每个瓜应保留一段绿色的果柄,并轻拿轻放,及时装车外运。
为保护环境,西瓜采摘结束后,要把废旧地膜及时清理捡拾出田间,交到当地镇(街道)废旧农膜回收站进行处理再利用,以免地膜残留污染土壤。同时不要把西瓜藤蔓等废弃物随意堆置于路边、地头,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在其腐烂变质过程中会产生恶臭和滋生大量蚊虫,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按照《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NY/T 3441—2019)[6],利用生物菌发酵堆肥法来处理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