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婷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1500)
发展高效设施蔬菜产业既是推进密云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设施蔬菜的科技含量高,其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密云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距北京中心城区约80 km,区域面积2 229.45 km2,位于东经116°39'33"—117°30'25",北纬40°13'7"—40°47'57",年均降水量661.3 mm,年均温10.8 ℃,年积温3 385~4 210 ℃,年平均日照时长2 801 h,无霜期176 d,降水多集中在6—8月,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密云山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最佳条件。
通过对河南寨镇套里村、金沟村、平头村,密云镇季庄村,西田各庄镇新王庄村、小石尖村,溪翁庄镇尖岩村,巨各庄镇蔡家洼蔬菜生产基地,不老屯镇北香峪村、大窝铺村木耳基地,密农人家、密山密水等电商及销售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跟农民交谈、镇村相关人员座谈等形式,对密云区设施蔬菜生产、销售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平时下乡观察、思考和积累,对密云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并提出相应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全国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县,蔬菜种植面积1 666.7 hm2(2.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666.7 hm2(1万亩),涉及蔬菜生产的村有100多个,规模化蔬菜园区50多个,全区6.67 hm2(100亩)以上的规模园区占到设施蔬菜的50%以上,从业农民达5 000户,设施蔬菜年产量1.7亿kg、产值4.14亿元。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密云水库以南的河南寨、密云、西田各庄、十里堡、巨各庄、东邵渠、太师屯、溪翁庄等乡镇,是密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密云设施蔬菜种植以冬季为主,大约番茄1 000个大棚,草莓500个大棚,黄瓜100个大棚,其他蔬菜种类5 000多个,蔬菜品种较多,但设施蔬菜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单品品牌。
目前,密云共有温室大棚8 000余栋,能够越冬种植生产的有4 000栋左右;1栋玻璃连栋温室为智能温室,面积3.33 hm2(50亩);春秋大棚1 000余个,约53.3 hm2(800亩)。自2013年以来,对密云老旧棚室进行升级改造(老旧日光温室共106.7 hm2以上)约2 000个,但仍然存在大量建造年代久远、闲置不能生产的日光温室。
密云坚持“一村一品、一棚一品”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从改善设施棚室装备水平、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茬口、强化技术指导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设施生产条件和农户种植水平,打造“一村一品”蔬菜生产专业村13个,包括后焦家坞、套里、北单家庄、平头、荆栗园、杨新庄等番茄专业村,圣水头黄瓜专业村,蔡家洼等水培韭菜专业村和前栗园、金沟草莓专业村。共发展“一棚一品”种植棚室1 200余个。此外,各种先进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栽培,蔬菜专业村滴灌、膜下灌溉等水肥一体化节水减肥技术应用已实现全覆盖,黄板、防虫网、风幕机、熊蜂授粉等绿色防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蔬菜生产规模、种植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创建农业“十百千万”工程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建设、引进原味番茄、汉姆九京番系列、京彩六番茄等蔬菜新品种,培育农产品电商及销售企业,使农民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农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全区蔬菜主栽品种有黄瓜、番茄、草莓、叶菜等,主要以越冬茬种植为主。经调查,日光温室黄瓜667 m2投入0.85万元,产量9 500 kg,产值5万元,纯效益4万元。日光温室大番茄667 m2投入0.9万元,产量7 500 kg,产值5万元,纯效益4万元。原味番茄667 m2投入1.3万元,产量2 000 kg,产值6万元,纯效益4.5万元。如1个家庭有2个日光温室,年收入就能在10万元以上。目前,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民有500多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民有2 200多个。
由于受市场、人工、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部分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民,扣除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投入,收入很少或者没有收入,种植667 m2日光温室蔬菜的收入几乎同于或者略低于相同时间在外打工的收入。目前,从事日光温室生产的劳动力都在50~65岁,文化水平大部分都是小学、初中水平,劳动力老龄化严重。近几年,特别是设施省力化装备的提升,吸引了部分年轻人参与到设施蔬菜生产中来,但总体上,从业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与大兴西瓜、平谷大桃等相比,密云设施蔬菜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单品品牌,全产业链条供应能力差,单一品种不能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影响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也就没有效益,而现实是密云设施蔬菜生产品种不统一,上市时间参差不齐,造成市场销售困难。加之,农民品牌意识相对较差,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密云原味番茄在销售的过程中,由于价格较高,农户将很多达不到收购标准的产品包装到一起,这样造成了收购商和购买者对于原味番茄种植户的不信任,这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对形成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度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当前建造日光温室成本高,收入相对较低。按照2018年的物价水平和人工成本,新建一座面积为667 m2的日光温室,以当前的半地下日光温室计算,除去农业农村部门补贴,大约还需要15万元的投入,虽然有单棚每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但大部分农户的年纯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回收成本需要3~4年的时间;因此,建造成本高是影响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现有温室由于建造时间比较久远,一部分温室属于第1代、第2代温室,根据自家地块条件建设,温室采光角度不合理,墙体较薄,后屋面以草帘、玉米秸秆覆盖为主,透光、漏雨、漏气,且保温蓄热性能差,产出相对较低,造成长时间闲置,不能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
一是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实际经验不足。目前,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大部分的技术人员都是本科毕业,毕业后虽然经历各种学习和培训,但是实操经验较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二是当前北京市密云区种植的品种都已经在5年以上,个别的优势品种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对于高甜度番茄来说,密云区种植的原味1号现在顺义区等地也在种植,使密云区种植优势减弱,其他的种植品种也存在这种情况。需要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三是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做职业农民的大部分年龄较大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新的事物接受程度慢,对市场掌握不够准确,存在着盲目种植的情况,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起来也有很大难度,造成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缓慢。
一是受传统思维影响,农民往往只重视产量,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产品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面关注不多,有些时候需要控水控肥保持品质和口感,但势必影响产量,部分农民却不愿意控水控肥。
二是农民不太注意园区生产环境的保护,有的园区杂草丛生、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造成园区整体环境很差。主要是因为农民只考虑到搞好生产就行了,没有从防病、抗病的角度,更没有从保护和注重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图方便或者不愿付出生产以外的劳动去改善生产环境。
依托密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云的部分蔬菜产品已经达到绿色和有机的产品质量,深受市民的欢迎。近几年,农产品电商和销售企业也在积极地销售密云的优质农产品,农民通过开网店、微店,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但电商和销售企业总量仍显不足,高端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掌握利用互联网方式销售农产品的方法,尤其是山区农民、低收入农户,在销售农产品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没有完全形成优质、优价。
首先,密云区种苗生产基地数量少,育种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密云最大的种苗生产企业为河南寨镇套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的生产量30万株左右,不能满足供应。新的育苗场基础条件、育苗设备、育苗技术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次,每年密云需要的蔬菜、草莓种苗为400万株以上,但严重的产能不足制约着密云农业的发展,农民从外地购买的种苗到密云生产往往不适应,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病虫害,如2020年9月番茄受高温天气影响,病毒病发生较常年严重,草莓种植户都是从外地购入的种苗,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死苗现象。
再次,当前密云区蔬菜育苗主要以简易穴盘育苗为主,在组培方式育苗上还缺乏技术性、运行机制上的突破。在草莓、甘薯、番茄脱毒育苗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和推广,以打造密云高精尖的育苗能力。
针对当前农民投资能力有限、闲置温室过多、生产规模小的实际现状,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加快园区温室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更好地整合利用资源。在规划布局上,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既要有小区发展规划,又要有年度发展规划。
在规划建设上,一是要因地制宜,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进一步优化温室建设结构,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提高设施温室建设、使用效能。二是突出沿路沿线、区域发展原则,明确主导产品,配套生产技术,制定销售方案,做到“建设一片,生产一片,致富一方”。三是完善配套、省力化生产设施,解决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老化的实际问题。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过程中推广一些轻简化技术,如自动卷帘、自动通风、轨道车、起垄机等,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推动区域内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是继续开展无土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实施减肥、减药工程,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探索利用园林残枝废叶、农业废弃物作基质的简易无土栽培技术,变废为宝,探索一些符合密云实际生产、节约水肥的种植方法,因地制宜地发展密云的种植模式,同时保护密云的水资源。
二是对蔬菜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推广采用高抗、免疫及多抗良种,开展远缘作物轮作、调整播种期以及嫁接换根等种植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以生产安全、高端的蔬菜。
三是加大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已确定的育苗场给以适当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提高集中育苗水平和能力。开展组培育苗方式的试验,从源头上保证密云蔬菜的安全生产,提高密云蔬菜的竞争力。
首先,针对当前菜农专业素质水平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最好有实操性的培训,真正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业务,随着知识的更新要不断地进行,同时还要通过培训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如适时地控水、控肥,提高产品口感;强化科学管理、以防为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证产品使用安全;采用产品分级销售,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的行为。
其次,针对当前农业技术人员年轻化,实际经验缺乏的现状,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实操训练,让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让技术人员懂得农民的需求。对于新入职的技术人员,要提供各种机会,开展技术实操学习,鼓励年轻人多下乡,多到生产一线,向农民学习,在实践、实干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农民。
第三,强化队伍建设,给予技术人员更多的钻研技术、服务农民的机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领衔做课题、写论文、评职称;实行新品种、新技术专人负责制,这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技术人员及“三农”工作队伍。
密云的蔬菜有着很多优势,如何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是目前面临的问题。种植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首要标准就是有良好的空气和水源。首先密云环境好,有自己的优势,应以“密云农业”作为区域品牌,强化密云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凝聚“优质农产品首选密云”的社会共识。
其次,加大密云优质单品的品牌创建力度,加快形成“小品种、个性化、适度规模”产业及品牌格局。加大番茄、黄瓜、草莓、木耳、优质果品等具有密云特色的优质单品的培育力度,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单品品牌。
第三,继续加大以农产品电商、销售企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强其销售密云优质农产品的能力,密切与基地、农户的产销关系,塑造企业品牌,使密云的优质农产品在北京市高端消费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满足市民日益丰富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蔬菜高端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前,“小农”与“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未来,居民蔬菜消费趋向精细化、多样化,这些都需要强化信息引领,建立以需求引导生产的产业模式,降低农民的盲目性生产,确保市民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进而推动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互联网+”、微信、微店平台和网络直播带货的推进,蔬菜销售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冷链物流体系的不断建成,为蔬菜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农业的绿色发展进入崭新时代,商品质发展成为密云区蔬菜生产的重大挑战。建议密云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创建一批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和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引导蔬菜生产向标准化、设施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密云区设施蔬菜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蔬